《三峡水利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39亿元 剑指售电侧改革第一股》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8-08-09
  •   2018年中报期以至,上市公司争先恐后的披露了上半年的公司业绩,在新能源领域,三峡水利这家大型水电公司也于8月2日,发布了今年中报。

      据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7亿元,同比增长7.1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9亿元,同比增长1.48%,基本每股收益0.14元。

      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克服流域来水不均匀且降水量同比减少,以及镇泉引水电站由于引水隧洞检修第一季度未运行发电等不利因素,通过大力开拓市场新增工业用电大客户,售电量和售电收入均有较大幅度增长。财务数据显示,公司完成发电量3.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7.47%;上网电量8.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32%;完成售电量8.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98%。

      据悉,公司加强了以磨刀溪流域、后溪河流域为主的跨流域联合经济调度,减少弃水,最大限度增加公司自发电量;在全国燃煤价格较高的情况下,积极保持湖北电网原售电价格,有效控制外购电成本,通过强化管理,使公司上半年线损同比降低3.15个百分点,减少相关支出761万元。

      今年上半年,公司募投项目金盆水电站(装机2.50万千瓦)和新长滩水电站(装机0.96万千瓦)投产发电,此举增加了公司装机规模,进一步提高了公司自发电能力。

      从营业收入分布范围来看,2018年上半年公司发电量3.7亿千瓦时,相较上年同期4.0亿千瓦时下降7.47%;上网电量8.72亿千瓦时,相较上年同期8.05亿千瓦时上升8.32%;完成售电量8.41亿千瓦时,相较上年同期7.51亿千瓦时上升11.98%,平均上网电价0.41元/千瓦时,同比持平。上网电量提升带动电力销售业务营收同比增长9.9%至4.5亿元。勘察设计业务:2018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323万元,同比增长19%。总体来看,公司抓住售电侧改革机遇,工业用电大户拓展取得一定成效,业绩持续稳中向好。

      半年报显示,三峡集团通过长江电力和长电资本再次分别增持4.08%和0.02%,至此,三峡集团所属的长电资本、三峡资本、长江电力累计持股比例达到24.08%,距离实际控制人水利部综合事业局持股比例(累计持股24.09%)差额仅0.01个百分点,再次彰显三峡集团布局重庆售电侧坚定决心。同时,三峡集团“四网融合”打造全新“三峡电网”计划持续推进,若成功整合,公司作为唯一上市平台利润弹性显著,剑指售电侧改革第一股,未来发展及想象空间大。

      展望下半年,三峡水利表示,将继续主动适应国内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积极参与相关改革,对内强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水平,降本节支,挖潜增效;对外勇于开拓,创新传统电力业务增长模式、盈利模式,探索市场化售电业务拓展方式,依托公司发、输、配、售一体的全产业链平台,集中优势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力争经营业绩持续稳定提升。全年公司计划完成上网电量18.45亿千瓦时,售电量16.73亿千瓦时,实现营业收入9.28亿元。

相关报告
  • 《三峡水利2019年上半年实现净利1.1亿 对外拓展电力安装市场》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8-05
    • 三峡水利近日发布2019年半年度报告,公告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收5.31亿元,同比增长4.8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亿元,同比下滑20.9%;基本每股收益为0.11元,上年同期0.14元。 截至2019年6月30日,三峡水利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8.63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823.04万元,上年同期1.19亿元。 据了解,三峡水利业绩主要来源于电力业务及电力工程勘察设计安装业务。电力业务利润主要源于自发电量、售电量的增加及购电成本等成本的控制;电力工程勘察设计安装业务利润主要源自对外拓展电力安装市场。 资料显示,三峡水利主营业务为发电、供电、电力工程勘察设计安装。
  • 《中国船舶上半年净利润1.34亿元》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9-05
    • 近日,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船舶”)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上半年中国船舶营业收入232.16亿元,同比下滑0.66%,归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4亿元,同比下滑90.69%。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给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冲击,我国船舶工业亦受到影响。中国船舶作为国内规模巨大、技术先进、产品结构齐全的造船旗舰上市公司之一,业务涵盖船舶建造、修船、海洋工程、动力业务、机电设备等,也未能免于这场新冠肺炎疫情的凶猛浪潮。 中国船舶披露的营业收入结构中,“船舶造修”贡献最大,成了企业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2020年上半年,中国船舶“船舶造修”营业收入为189.17亿,营收占比为81.48%,毛利率为8.26%,同比增长4.8%。 在行业营收增长、利润下降之下,船舶配套设备制造、船舶修理业务却逆势而上,分别实现了利润同比增长29.2%和111.9%。分析人士认为,这两大经济增长点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IMO于2018年颁布的限硫新规:要求自2020年1月1日起,全球船舶禁止携带“高硫燃油”,船舶燃油硫含量标准从低于3.50%m/m调至低于0.50%m/m。船舶燃油硫含量标准的大幅下调,使脱硫塔加装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修船企业紧抓机遇开展相关业务,实现增收。 咬紧牙关迎难而上,中国船舶后续计划从科技创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扩大市场份额、优化管理等多方面发力,为企业长久强劲发展注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