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植物所在菟丝子介导的寄主间系统性磷信号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生物育种
  • 编译者: 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24-11-21
  •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重要元素,除了直接通过根系从土壤获取,植物还通过与土壤微生物包括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以及植物根际的细菌群落的相互作用来获取磷。AMF的定殖以及根际细菌群落的组成和功能受到植物本身的磷信号系统的调控,其中miR399(一类小RNA)和独角金内酯(strigolactones)信号途径都参与植物中磷信号的传递。寄生植物菟丝子可以同时寄生邻近的两个甚至多个寄主植物(包括亲缘关系较远的寄主植物),建立菟丝子连接的植物群体(dodder-connected plants cluster)。在这个群体里,菟丝子可能介导不同寄主间系统性信号的传递。然而,菟丝子是否会在不同寄主之间传递磷饥饿引起的系统信号,进而影响寄主植物根部与AMF的共生以及根际细菌群落尚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吴建强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对菟丝子连接体系中的一株寄主植物进行缺磷处理,能够显著提高菟丝子相连的另一株不缺磷的寄主植物根部的AMF定殖效率,并且在烟草-菟丝子-烟草连接体系和黄瓜-菟丝子-烟草的连接体系中有同样的结果,说明菟丝子介导保守的系统性磷信号传递,从而促进相连寄主的AMF定殖效率。团队利用遗传学分析,发现miR399和独脚金内酯信号途径负调控菟丝子介导的烟草植株间系统性磷信号传递,影响信号接收烟草植株的AMF定殖效率,以及根际细菌的丰度和群落功能。转录组分析发现,miR399和独角金内酯信号途径共同调控的信号接收植株中的差异基因中部分基因参与转录调控和酶活等生物功能。

        通过miR399的茎环反转录和二代测序发现,缺磷处理信号发射者植株促进miR399在菟丝子连接体系中的烟草寄主和菟丝子之间移动。进一步发现,在缺磷处理的烟草植物中,独角金内酯途径可能位于miR399的上游,抑制缺磷诱导的miR399的表达。

        该研究从植物营养和系统性信号角度揭示了菟丝子连接的植物群体中菟丝子的生理学和生态学意义,对于理解菟丝子传递的磷相关系统性信号、植物与AMF和根际细菌群落互作以及营养吸收,具有较好的理论意义。

  • 原文来源:http://www.kib.cas.cn/xwzx/kyjz/202411/t20241119_7442488.html
相关报告
  • 《昆明植物所在南方菟丝子基因组学研究中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生物科技领域知识集成服务
    • 编译者:陈方
    • 发布时间:2020-09-10
    • 2018年7月11日,《自然-通讯》期刊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吴建强研究组研究成果,他们以南方菟丝子(Cuscuta australis)为对象,通过全基因组和转录组测序,获得了首个寄生植物高质量参考基因组。研究组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子进化等分析获得了大量信息,为了解寄生植物的演化、寄生植物与寄主间的互作提供了重要基础。 寄生植物是一类通过寄生在自养植物上获取能量和营养的植物。寄生植物独特的起源、演化和特殊生理生态长期以来吸引着研究者的目光。旋花科茎寄生植物菟丝子寄生行为在实验室中方便控制和观察,近年来已成为许多探索寄生植物生理生态和进化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吴建强研究组利用纯三代测序技术获取了高质量南方菟丝子参考基因组,结合基因系统发育分析与共线性分析,发现菟丝子属与番薯属植物的共同祖先在约750万年前分化前经历了一次全基因组三倍化加倍事件,之后菟丝子经历了快速进化以及大规模的基因丢失。经过系统分析后,研究人员发现自养植物中保守的基因约11.7%在菟丝子基因组中发生了丢失。丢失基因大部分与光合作用、根和叶的功能与发育、植物抵御逆境与胁迫和基因的转录调控等相关。非常有趣的是菟丝子基因组中还丢失诸如FLC、 FRI、SVP、AGL17和CO等重要的开花决定基因。这些在自养植物中非常重要的基因在菟丝子中的丢失很可能和它根和叶片的退化相关。菟丝子的寄生习性离不开其特有器官吸器的演化。研究者发现约三分之一的吸器高表达基因与自养植物根的高表达基因相同。结合转录组数据、基因选择压力分析和基因家族扩张分析,该研究找到了一系列可能与吸器功能和发育相关的基因。其中大量基因功能集中在营养获取和细胞壁分解中,包括果胶酯酶、丝氨酸羧肽酶和各种转运蛋白,此外另有大量无法注释功能的新基因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陈云伟 摘编自http://www.cas.cn/syky/201807/t20180711_4657915.shtml 原文标题:昆明植物所在寄生植物南方菟丝子基因组学研究中取得进展
  • 《昆明植物所在壮丽含笑保护遗传学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生物育种
    • 编译者: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24-04-26
    •      壮丽含笑(Michelia lacei?W.W.Smith)为木兰科(Magnoliaceae)含笑属常绿乔木,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中的受威胁等级为濒危(EN:B1ab(i,iii);D),被列入了2023年12月15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发布的《云南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壮丽含笑也是《“十四五”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建设方案》和《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规划(2021-2030)》中急需开展研究和拯救保护的目标物种。在此之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团队基于野外调查和标本、文献查阅,在对壮丽含笑当前以及未来的潜在适生区域进行模拟,为其保护策略制定提供了参考。为了进一步揭示壮丽含笑濒危的分子机制,研究团队对植株进行系统采样,开展了该物种的保护遗传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