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食者相互作用决定浮游植物随气候变化的迁移变化》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liguiju
  • 发布时间:2022-01-18
  • 原绿球藻(Prochlorococcus)是地球上最小和最丰富的光合作用生物。单个原绿球藻细胞与人类红细胞相比相形见绌,但在全球范围内,这些微生物的数量达到了80亿,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世界上大部分氧气。通常,原绿球藻广泛分布于海洋温暖的表层水中,随着两极气温的降低,数量急剧下降,因此,科学家认为,原绿球藻与很多海洋物种一样,温度是影响其分布的主控因素之一。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科学家发现,原绿球藻的生存区域并非取决于温度,而是由与共同捕食者的关系决定。这项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该研究的合著者、麻省理工学院地球、大气和行星科学系(EAPS)的高级研究科学家Dutkiewicz说,普遍认为,随着海洋变暖,原绿球藻会向极地移动,温度决定了海洋中原绿藻和其他浮游植物的范围,但这一认识与实测数据存在差异。该研究团队检查了2003年、2016年和2017年在东北太平洋航线的观测结果,航次在不同的纬度,连续对水域进行采样,并测量各种细菌和浮游植物(包括原绿球藻)的浓度。研究团队绘制了原绿球藻明显减少或消失的位置图,并标注了每个位置的海洋温度。令人惊讶的是,原绿球藻的消失在13-18℃之间都有可能发生,而实验室研究表明,13-18℃是原绿球菌适合生长和繁衍温度。该研究的合著者Follett表示,这说明温度本身无法决定原绿球藻分布,因此,他们开始怀疑温度控制原绿球藻分布的科学性,转而着手研究原绿球藻与异养细菌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员采用海洋环流和海洋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模拟,通过MITgcm模型,模拟了世界各地的洋流和上升流区域,并采用生物地球化学模型模拟了营养物质在海洋中的重新分配方式。他们结合复杂的生态系统模型来模拟不同种类的细菌和浮游植物(包括原绿球藻)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细菌的情况下,模型显示原绿球菌分布范围广泛,包括温暖热带地区和寒冷的两极,这与理论和观察结果相反。当模型中加入其他微生物、细菌和共同捕食者时,原绿球藻的分布范围从两极转移,与原始研究巡航的观察结果相匹配。模型结果还显示,原绿球藻可以在营养水平非常低的水域中茁壮成长,并且是细菌的主要食物来源。这些水域也恰好是温暖的,适合原绿球菌和细菌以及它们共同的捕食者生活。但在营养更丰富的环境中(如极地地区),冷水和营养物质从深海涌出,更多种类的浮游植物可以生长,导致细菌快速繁殖,进而威胁到原绿球藻的生存,甚至消失殆尽。因此,结果表明,与细菌的共同捕食者的关系决定了原绿球藻的生长范围。将这种机制纳入模型对于预测其他海洋微生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至关重要。
    研究人员认为原绿球藻可以有效指示全球海洋变化,如果它的生存范围扩大,表明海洋中的情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Follett补充道,有理由相信它的范围会随着世界变暖而扩大,但必须厘清影响其生存范围的因素,仅仅基于温度的预测是不正确的。(傅圆圆  编译)

  • 原文来源:https://news.mit.edu/2022/prochlorococcus-location-predators-0103
相关报告
  • 《气候变化对浮游植物群落影响方面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2-02-25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谭烨辉团队在研究气候变化对浮游植物群落影响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Phytoplankton Community Patterns in the Northeastern South China Sea: Implications of intensified Kuroshio intrusion during the 2015/16 El Nino”近日发表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地球物理研究学杂志-海洋》)上。 黑潮入侵南海强度具有季节和年际变化等特征,但气候事件驱动的黑潮入侵南海东北部强度及其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还不清楚。该成果通过现场观测和遥感分析,发现南海东北部浮游植物群落的季节变化与黑潮入侵强度密切相关。 El Nino夏季黑潮入侵加强引发了更高的固氮蓝藻-束毛藻Trichodesmium erythraum的丰度,显著降低了浮游植物网络稳定性,揭示了2015/16El Nino事件期间黑潮入侵加强,通过平流输送携带束毛藻,以及影响温度、混合层深度以及营养盐浓度,进而影响南海东北部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机制,研究成果为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了科学证据。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Grant no. 42090042, 31971432, and 41806198)和广东省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实验室(No. GML2019ZD0405)项目等的资助。 相关论文信息:Ding, X., Liu, J., Zhang, H., Ke, Z., Li, J., Liu, W., et al. (2022).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patterns in the northeastern South China Sea: Implications of intensified Kuroshio intrusion during the 2015/16 El Nino.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 127, e2021JC017998. https://doi.org/10.1029/2021JC017998
  • 《不同种类的海洋浮游植物对海洋变暖反应不同》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1-11-30
    • 被称为浮游植物的微小海洋植物是海洋中大多数食物网的基础,它们的生产力影响了商业渔业、碳储存和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但人们对它们如何应对海洋温度升高知之甚少。 罗德岛大学海洋学研究生院的一组研究人员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浮游植物会有不同的反应。他们通过对四个主要浮游植物群将如何对2080年至2100年间预测的海洋温度做出反应进行了研究,发现它们的增长率和分布模式可能会有所不同,从而对全球海洋生物群落的未来构成产生重大影响。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11月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研究人员从80多项已有的关于四种浮游植物的研究中收集了与温度相关的生长测量值。这四种浮游植物包括:硅藻,它们在高营养地区茁壮成长;蓝藻,在营养含量低的开阔海域占主导地位;球石藻,对碳的吸收特别重要;以及鞭毛藻,它们在水体中垂直迁移。他们还审查了每组的耐热性,并对预计温度进行了模拟,以确定浮游植物分布和增长率在世界不同地区的变化。 他们发现每个群体对变暖的忍耐力都不同。在赤道附近,球石藻面临最大比例的增长率下降,这可能会改变那里的群落组成,另一方面,蓝藻预计在中纬度地区将面临最大比例的增长上升,并且可能会向极地扩展。他们还惊讶地发现,模拟预测了阿拉斯加湾和太平洋东北部的蓝藻会发生最大范围的变化,这些地区盛产丰富的渔业,而蓝藻并不是很好的鱼类食物。 研究人员表示,预计四种浮游植物都会在较冷的地区增加其增长率,但增长程度因群体而异。而其增长率将在接近赤道时下降,赤道是最温暖的地区,因此那里不断升高的温度可能会超过它们的耐受程度,阻碍它们的生长。大多数物种可以忍受比它们通常面临的温度更高的温度,但是它们通常面临的温度与它们无法生存的水平之间的界限会随着它们离赤道越近而减小。研究小组还发现,在所有受检组中,甲藻对温度升高的响应变化最小,并且它们耐受的温度范围最广。 研究人员认为,这项研究对了解浮游植物如何对海洋变暖做出反应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这项研究没有考虑其他可能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率的因素,比如营养或光照,所以研究人员将把这些因素纳入一个新的模型,以观察其结果可能发生的变化。(王琳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