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植物园在传粉系统与花开口朝向的适应性进化研究方面获得进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0-12-22
  • 被子植物花的开口朝向被证明具有环境适应性,该性状能够通过对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适应来有效的提升植物的生殖成功。目前,对于该性状的研究还多集中于单个物种对环境适应意义和机制的研究,从多个物种水平的系统发育过程来理解其进化式样的研究相对缺乏,一定程度限制了对该性状进化式样和机制的理解。武汉植物园植物繁殖生态学学科组与武汉大学研究者合作,以忍冬属植物作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究了该属植物花的开口朝向这一性状丰富变异式样的适应性进化式样。

      研究收集了42种忍冬属植物花的开口朝向和传粉者种类信息,在系统发育框架下证实了传粉者改变(pollinator shift)是花的开口朝向分异的重要驱动力;针对7种忍冬属植物开展的野外繁殖控制实验表明,人为改变开口朝向显著影响了植物的传粉与有性生殖成功率。野外调查还发现,随着开花物候从春季到夏季的推移,相应物种花的开口朝向逐渐抬升;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这种变化与每种植物开花物候期间所对应的平均气温显著相关。春季开口朝下的花有助于减少花部的热量散失从而维持或增强了对传粉者的吸引,进而有效应对春季开花过程中较低的温度环境。该研究阐述了植物进化过程中的历史事件以及适应本地开花环境的要求都是驱动花的开口朝向这一重要性状进化的因素,为理解被子植物花的多样性提供了新的素材。研究结果以“Diversification of floral orientation in Lonicera is associated with pollinator shift and flowering phenology”发表在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上。中国科学院水生植物与流域生态重点实验室杨春锋研究员和武汉大学郭友好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武汉大学博士向甘驹为论文第一作者。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970253,31770255)的资助。

  • 原文来源:http://www.whiob.ac.cn/xwdt/kydt/yjjz/202012/t20201221_5829921.html;
相关报告
  • 《武汉植物园在城市化对传粉者多样性和传粉服务的影响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3-06-27
    • 城市化是人类世最突出的生态过程之一,对全球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生境丧失和破碎化,外来物种引入,热岛效应,光、噪音、空气、土壤污染等伴随城市化的各种事件都会改变原有物种的适合度和生活史,种群动态,物种间相互作用,群落结构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随着全球范围内城市化进程不断增加,研究人员、公众和政府对如何管理城市从而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粮食生产和生态恢复以实现可持续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浓厚兴趣和广泛关切。植物与动物间的传粉相互作用及其结果是生态系统的关键过程和重要服务功能,地球上近90%被子植物的繁衍以及人类食物的三分之一依赖动物传粉。目前,由于人类活动加剧引起的环境快速变化,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报导了不同程度的传粉者种群衰退甚至灭绝;而城市中不同类型绿地被认为可作为特定传粉者的避难所,同时城市农业的兴起和发展带来的社会和经济价值,使得城市传粉互作过程受到广泛关注。在这一背景下,全面客观评价城市提供的高度异质化生境对不同类型传粉者多样性的影响及其潜在原因,分析城市化对传粉服务功能的影响式样和结果,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迫切的现实意义。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植物繁殖生态学学科组近年来持续关注城市环境与动植物传粉互作,系统梳理了传粉者多样性的生态价值和综合功能(Plant Diversity, 44: 429-435, 2022),揭示了城市环境对传粉者多样性和传粉服务的影响可以发生在极小的尺度上(Urban Forest and Urban Greening, 65: 127378, 2021)。近期,学科组与德国哈勒·威登堡大学合作,系统收集了全球可用数据并深入分析了城市化与传粉者多样性及传粉服务的关系,并通过对城市环境特征以及传粉者特征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可能发挥作用的因子,重点探讨了以下三个科学问题。首先,城市化对传粉者多样性的影响。与自然生境相比,城市中传粉者多度不变,但物种数显著降低;城市内部差异显著,这种差异与城市环境异质性高度有关,中等干扰程度且食物和筑巢资源丰富的生境能支持较高的传粉者多样性。不同类群传粉者响应具有明显差异,鳞翅目昆虫受影响最严重,其次膜翅目和双翅目,而鸟类和鞘翅目未受影响。值得关注的是,城市化促进了外来的传粉者,减少了本地物种,外来物种可能通过竞争花资源、筑巢地点或传播寄生虫和病原体而加剧本地野生物种的保护风险。第二,城市化对具有不同功能性状传粉者的过滤作用。城市化显著减少了地下筑巢、独居性和早春活动的传粉者多样性,但食性多寡、体型大小和活跃时长等不是显著影响因素,未来需对物候、耐热性、飞行能力等影响适应城市环境的性状展开深入研究。第三,城市化对传粉服务的影响。虽然传粉者多样性降低,但是城市传粉者仍然为城市植物提供足够的传粉服务,尤其结籽率,泛化的蜜蜂属和熊蜂属昆虫对城市化耐受程度高,对促进城市植物繁殖成功有重要意义。另外,具对称性花的植物繁殖成功显著增加,而植物来源(外来或者本地)并不影响其在城市中的繁殖成功。   研究首次量化了城市化对传粉者多样性和传粉服务的影响,并探讨了可能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潜在的传粉者多样性保护策略。如花资源多样性可以显著提高传粉者的多样性,从而缓解城市化的消极影响。未来城市传粉保护应注重提高绿地的质量和连接性,满足不同生态需求的传粉者,从而增加其多样性。相关结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城市化在提高人类福祉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呈现和发挥生态价值提供了思考方向。   研究成果以The effects of urbanization on pollinators and pollination: A meta-analysis为题,发表在生态学旗舰期刊Ecology Letters上。梁欢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德国哈勒·威登堡大学Panagiotis Theodorou博士和杨春锋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何勇登参与了研究。该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B310100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100188,31970253,32270243)的资助。
  • 《武汉植物园水环境耐药基因研究获进展》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王晶静
    • 发布时间:2020-11-28
    • 细菌的耐药基因是自然环境中新出现的一种潜在威胁。细菌获得耐药基因,将损坏抗生素治疗的效果。同时,耐药基因可通过水平基因转移(HGT)从一种细菌转移到另一种细菌。但是,目前水环境中耐药基因与细菌之间的相关关系尚不清楚。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水生植物与流域生态重点实验室环境基因组学学科组张卫红等在研究员杨玉义的指导下,通过相关性分析调查水环境中耐药基因与细菌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aadA、tetM、mphA和tetA是水环境中主要的耐药基因。厚壁菌门(Firmicutes)可能是耐药基因的主要潜在宿主。此外,一些耐药性抗性基因在不同细菌之间可能通过遗传元件(MGEs)进行传递或交换。相关研究成果以Large-scale pattern of resistance genes and bacterial community in the tap water along the middle and low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为题,发表在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上。研究工作得到中国科学院水生植物与流域生态重点实验室启动研究基金的支持。论文链接:http://www.cas.cn/syky/202010/t20201029_476466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