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清华联合发布中国《人工智能社会认知》报告》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1-29
  • 清华经管学院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联合百度公司发布《人工智能驱动的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中国人工智能社会认知与应用需求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据了解,《报告》以人工智能的社会认知为切入点,基于百度最近四年的搜索数据,对2014年至2017年人工智能的社会认知与应用需求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洞察。《报告》认为,人工智能在众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技术、算法的快速更新迭代,新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不断涌现,人工智能成为数字经济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

    《报告》研究发现,中国从2017年3月开始正式进入人工智能驱动的经济数字化转型阶段,大众对人工智能的认知也从最基本的认知程度发展到更深层次对专业和技术的认知。

    《报告》显示,大众对人工智能的基本认知在2014年1月到2017年6月之间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平稳期和上升期。上图展示了这两个发展阶段的基本认知类关键词搜索量的变化。 第一个发展阶段: 2014年1月到2016年2月。该阶段是人工智能基本认识发展的平稳期,全国对基本认知类词汇的搜索量保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在2014年5月,第一代微软小冰进行公测时, 基本认知类词汇的搜索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峰值,但是这一事件对人工智能基本认识的带动并没有 起到持续的影响。2014年7月之后,公众对基本认知类词汇的搜索量又恢复到了2014年5月之前的水平并保持稳定。

    第二个发展阶段:2016年3月到2017年6月。该阶段是人工智能基本认知发展的快速上升期, 全国对基本认知类词汇的搜索量飞跃上涨。2016年3月,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赢得围棋人机大战, 这场世纪之战不仅打开了人工智能领域探索的新大门,也让人工智能真正的开始在大众中普及,人工智能基本认知开始高速而持久地发展。可以说,AlphaGo赢得围棋人机大战是激发中国人工智 能基本认知发展的导火索。另外,从地域上看,三个梯队的城市中,南方城市都要多于北方城市,说明我国南方对人工智 能基本认知更加发达。第一梯队的10个城市中有6个南方城市,除了北上广深杭以及天津等 沿海发达城市外,成都、武汉、西安和郑州这四个中西部城市非常突出;第二梯队的20个 城市中有13个南方城市,长三角城市数目远远超过其他地区,尤为突出;第三梯队的20个 城市中同样有13个南方城市,有12个分布在华东和华南地区,比较集中。

    《报告》还展示了人工智能应用类词汇全国搜索量,我国人工智能行业应用需求在2014年1月到2017年6月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成长期、平稳期和跃升期。

    第一个时期从2014年1月到2015年7月,是行业应用需求的成长期,大众对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类词汇的搜索量逐渐上升;

    第二个时期从2015年8月到2017年2月,是行业应用需求的平稳期,对行业应用类词汇的搜索量保持在稳定的水平,几乎没有增长;

    第三个时期是从2017年3月到2017年6月,是行业应用需求的跃升期,人工智能行业应 用需求类词汇的搜索量开始了新一轮的高速增长。

    百度副总裁兼CEO助理梁志祥指出:“人工智能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十九大明确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清华经管学院与百度对人工智能的分析预测和发展战略不谋而合。”

    《报告》研究团队负责人陈煜波教授认为:“此次人工智能兴起,最显著的特点是影响力从专业领域扩散到了大众化领域。各国的人工智能发展战略不止强调专业领域的突破和创新,而是更加关注人工智能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

相关报告
  •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9》发布》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9-05-28
    • 5月24日,《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9》(中英文版)在浦江创新论坛上发布,《报告》从全球形势、创新环境、科研突破、经济发展、社会应用、人才支撑、区域格局等视角,对过去一年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总体情况进行了回顾,力图客观反映《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规划启动实施以来的落实推进情况,揭示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 《报告》由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联合国内外十余家机构编写。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中心、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以及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大学参与了报告的编写,报告得到了爱思唯尔(Elsevier)公司、北京国知预警专利咨询公司、艾瑞咨询集团、乌镇智库等机构的数据支持。 报告分析发现,2018年以来,人工智能(AI)对科技、产业和社会变革的巨大潜力得到全球更加广泛认同,各国人工智能战略布局进一步升级,人工智能正在从少数大国关注走向全球布局的新格局。2018年,有12个国家地区陆续发布或加强了其国家级人工智能战略计划,另有11个国家正在筹备制定其人工智能国家战略。 《报告》分析结果显示,美国、中国、英国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表现突出,其它国家也各有特点。美国人工智能论文引文影响力(FWCI)、PCT专利数量、企业数量和融资规模等指标都居全球第一,整体实力领跑全球。中国人工智能论文发文量居全球最高,企业数量、融资规模居全球第二,但引文影响力指标(FWCI)相对落后。英国人工智能论文发文量、总被引次数、企业数量、融资规模等指标排名第三,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也具相当实力。以色列虽然论文和企业数量不多,但论文引文影响力指标(FWCI)以及产学研合作指标突出。日、韩两国在专利申请方面也体现了一定优势。 据报告分析,2013-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论文文献产出共30.5万篇,其中,中国发表7.4万篇,美国发表5.2万篇。中美两国之间人工智能科研论文合作规模最大,是全球人工智能合作网络的中心,中美两国合作深刻影响全球人工智能发展。 《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化落地加快推进,正在为中国新旧动能转换和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社会服务领域应用场景丰富,为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加快落地加速迭代提供了条件。同时,《报告》也指出了当前中国人工智能发展中尚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在人工智能引文影响力等体现科研质量的指标方面还较落后,另外,但在共性技术平台、芯片处理器等企业数量较少,基础层领域发展相对薄弱。 报告认为,人工智能正在由学术界驱动转向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驱动,需要产学研协同创新。然而,从数据上看,中国人工智能校企合作论文比例与美国、以色列等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人工智能学术研究仍以高校为主,与企业的结合程度较弱。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结合不够紧密,企业在科研项目中的参与程度较低,真正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协同开展的人工智能科研活动仍有待加强。 中国正加快人工智能发展步伐,自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发布以来,全国已有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发布了26项人工智能专项政策,并提出了各自的发展定位与目标。人工智能学科和专业建设加快推进,全国30多所高校成立了AI学院,75所高校自主设置了89个人工智能相关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人工智能进入高中新课标,第一本高中教材《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出版。人工智能企业通过与研究型大学共建联合实验室、研究院、研究中心等方式加速人工智能高水平人才成长,多层次AI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形成。
  •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9》发布 》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5-28
    • 5月24日,《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9》(中英文版)在浦江创新论坛上发布,《报告》从全球形势、创新环境、科研突破、经济发展、社会应用、人才支撑、区域格局等视角,对过去一年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总体情况进行了回顾,力图客观反映《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规划启动实施以来的落实推进情况,揭示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   《报告》由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联合国内外十余家机构编写。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中心、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以及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大学参与了报告的编写,报告得到了爱思唯尔(Elsevier)公司、北京国知预警专利咨询公司、艾瑞咨询集团、乌镇智库等机构的数据支持。   报告分析发现,2018年以来,人工智能(AI)对科技、产业和社会变革的巨大潜力得到全球更加广泛认同,各国人工智能战略布局进一步升级,人工智能正在从少数大国关注走向全球布局的新格局。2018年,有12个国家地区陆续发布或加强了其国家级人工智能战略计划,另有11个国家正在筹备制定其人工智能国家战略。   《报告》分析结果显示,美国、中国、英国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表现突出,其它国家也各有特点。美国人工智能论文引文影响力(FWCI)、PCT专利数量、企业数量和融资规模等指标都居全球第一,整体实力领跑全球。中国人工智能论文发文量居全球最高,企业数量、融资规模居全球第二,但引文影响力指标(FWCI)相对落后。英国人工智能论文发文量、总被引次数、企业数量、融资规模等指标排名第三,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也具相当实力。以色列虽然论文和企业数量不多,但论文引文影响力指标(FWCI)以及产学研合作指标突出。日、韩两国在专利申请方面也体现了一定优势。   据报告分析,2013-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论文文献产出共30.5万篇,其中,中国发表7.4万篇,美国发表5.2万篇。中美两国之间人工智能科研论文合作规模最大,是全球人工智能合作网络的中心,中美两国合作深刻影响全球人工智能发展。   《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化落地加快推进,正在为中国新旧动能转换和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社会服务领域应用场景丰富,为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加快落地加速迭代提供了条件。同时,《报告》也指出了当前中国人工智能发展中尚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在人工智能引文影响力等体现科研质量的指标方面还较落后,另外,但在共性技术平台、芯片处理器等企业数量较少,基础层领域发展相对薄弱。   报告认为,人工智能正在由学术界驱动转向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驱动,需要产学研协同创新。然而,从数据上看,中国人工智能校企合作论文比例与美国、以色列等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人工智能学术研究仍以高校为主,与企业的结合程度较弱。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结合不够紧密,企业在科研项目中的参与程度较低,真正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协同开展的人工智能科研活动仍有待加强。   中国正加快人工智能发展步伐,自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发布以来,全国已有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发布了26项人工智能专项政策,并提出了各自的发展定位与目标。人工智能学科和专业建设加快推进,全国30多所高校成立了AI学院,75所高校自主设置了89个人工智能相关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人工智能进入高中新课标,第一本高中教材《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出版。人工智能企业通过与研究型大学共建联合实验室、研究院、研究中心等方式加速人工智能高水平人才成长,多层次AI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