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大电解铝“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全容量并网》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9-02
  • 8月27日,中铝集团包头铝业燃煤自备电厂可再生能源替代达茂旗120万千瓦项目(简称达茂旗新能源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标志着我国电解铝行业向绿色化、低碳化转型迈出了重要一步,为高耗能产业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中铝方案”,成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和“中国绿色制造”转型的生动实践。

    据了解,该项目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创造国内外同行业多项纪录:一是该项目为国内首家借用电网线路实现新能源长距离输送的“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可有效破解新能源与负荷中心地理分离的普遍难题;二是该项目成功构建国内首家包含自备火电、异地新能源、园区绿电直供、分布式光伏、电网、储能及电解铝负荷的复杂“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成为蒙西电网多能互补、统一调度的示范标杆;三是该项目为国内首家采用全国容量最大的构网型储能新能源项目,解决了大型新能源项目输送短路比问题。中铝集团也由此成为全球首家实践电解铝与新能源、自备火电、储能调控一体化的“源网荷储”集成发展的铝企业。

    项目投运后,年平均发电量约35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124.9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硫年排放量约450吨、氮氧化物年排放量约640吨、烟尘年排放量约135吨、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约300万吨,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 原文来源:https://www.in-en.com/article/html/energy-2340072.shtml
相关报告
  • 《全国首个数据中心绿电直连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顺利并网投运》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8-08
    • 近日,全国首个数据中心绿电直连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中金数据乌兰察布低碳算力基地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正式投产。这一地区算力发展里程碑的背后,是内蒙古电力集团乌兰察布供电公司以硬核工程建设为基、以精准电力服务为桥,全程筑牢项目能源支撑,用实际行动书写电力企业赋能“东数西算”的责任答卷。 该项目投产后每年将产出8.48亿千瓦时自发自用绿电,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38.74%,每年减少56.7万吨碳排放。作为推动项目落地的电力工程建设主力军,乌兰察布供电公司直面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的复杂工程需求,以高标准工程建设夯实能源输送根基。针对项目新能源场站(察右前旗20万千瓦风电、10万千瓦光伏、4.5万千瓦储能)与算力基地(察哈尔高新技术开发区2.5万架机柜)的跨区域能源协同特性,乌兰察布供电公司精准规划电力接入路径,高效推进配套电网工程建设。从两座220千伏变电站到用户侧敷设双回线路的可靠电力保障,到60基杆塔架设与36处重点线路及国道的艰难跨越,每一个工程节点都严格把控质量与进度。施工过程中,乌兰察布供电公司克服地形复杂、设备调试难度大等挑战,精准完成线路工程、间隔扩建、系统联调等关键工序,确保电网与源、荷、储各环节无缝对接,为“源网荷储同步规划、建设、投产”提供了坚实工程保障。 该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中的风电、光伏和新型储能投运后,将为算力基地提供约占其目前总用电量35%的绿电,实现绿电100%自用。乌兰察布供电公司深度参与项目能源调控体系搭建,将电力系统工程经验与新型电力系统技术深度融合。当风电出力波动时,用户储能系统可通过电力自动化控制快速补能;当光伏功率骤变时,供电公司负责的电网调度系统能实时调整供电策略。这种“源荷互动”的工程化解决方案,有效解决了新能源发电不稳定与算力需求高可靠之间的矛盾,为“以电定算”“以算调电”的智慧模式提供了保障。 工程建设不止于“建”,更在于“优”。乌兰察布供电公司以全流程优质服务护航项目高效推进:为项目供电开通绿色通道,成立专项服务与建设团队,从电力接入方案编制到工程设计优化,从设备选型建议到现场施工协调,提供“一站式”高效服务。针对算力基地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栋算力机房的高负荷用电需求,乌兰察布供电公司提前研判用电峰值,在工程设计中预留充足供电容量,确保电力设施与算力设备同步投用。随着项目进入运营阶段,乌兰察布供电公司将以“乌优供电 无忧用电”的服务理念为准则,持续开展供用电设备巡视维护,对关键线路、变压器等设备进行常态化监测,动态优化电网运行参数,为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保驾护航。
  • 《国内最大“光氢储一体化”海上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5-06
    • 在黄海广袤无垠的滩涂之上 近七十万块光伏板 随着潮汐的涨落轻盈“呼吸” 近日,中国电建设计承建的 国内规模最大“光氢储一体化” 海上光伏示范项目 国内首个生态治理型滩涂光伏示范工程 国华如东光氢储一体化项目 全容量并网发电 该项目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利用滩涂约4387.5亩。总装机容量40万千瓦,配套建设升压站、储能设施、制氢加氢站,项目年平均上网电量46293.4万千瓦时,建成投产后,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30.94万吨,相当于新增1.5个西湖景区的森林碳汇,可有效助力地方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由中国电建所属华东院设计、中南院总承包建设。 作为国内首个滩涂生态治理光伏项目,创新“海上光伏+治草”生态修复模式,在互花米草生态治理方面先行先试,打造了江苏省及全国沿海绿色光伏融合生态治草示范。 建设过程中,岸基升压站和光伏场区施工受原始滩涂地形、现场潮汐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施工过程难度极大。项目团队攻坚克难,创造性采用钢板桩围堰加上井点降水解决了岸基站施工难题,设计新型登高车解决光伏区安装难题,为保护当地海洋生态及文蛤养殖区,因地制宜,共使用了约1800个平台4轮小车,首创“江、海、陆、河”联运方案解决海缆运输难题。 在黄海广袤无垠的滩涂之上,近七十万块光伏板随着潮汐的涨落轻盈“呼吸”。它们年发电量高达 4.68 亿千瓦时,足以点亮20万户家庭的璀璨灯火。同时,项目也将带动海上光伏、储能和氢能等多个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完善和壮大地方新能源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