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OExplorer》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与防治领域信息门户
  • 编译者: 徐慧芳
  • 发布时间:2007-06-29
  • With funding from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and the National Science Digital Library, the 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 (SIO) is working to make available via the Web all data, documents, and images from SIO expeditions dating back to 1903. The SIOExplorer project, which ultimately will become part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Digital Library, is a collaborative effort of researchers, computer scientists, and librarians from SIO, the San Diego Supercomputer Center, and the UCSD library. Visitors to this site may download several data access (e.g., CruiseViewer and Webform, graphic and text-based search interfaces), metadata (e.g., MOBE, a metadata browser and editor, and COBE, a canonical object browser and editor), and visualization tools (e.g., GridViewer). Types of datasets available include shipboard data (e.g., multibeam swath mapping data, dredges, cores, currents data, seismic profiles, sediment thickness, etc.), historical material (e.g., expedition photographs),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data (catalog of seamounts of the Pacific Ocean), educational data, and metadata resources.
  • 原文来源:http://nsdl.sdsc.edu/
相关报告
  • 《STM成立教育资源中心》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李姝轩
    • 发布时间:2025-11-03
    • STM 协会宣布推出 Publishing Decoded,这是一种教育资源,旨在向出版业以外的利益相关者解释学术出版的组成。 为决策者提供的关键指南 Publishing Decoded 展示了学术出版商为支持现代研究生态系统而提供的广泛且通常不可见的基础设施工作。这个可访问的微型网站为记者、政策制定者、资助者和学术利益相关者提供了教育资源,解释了当今学术出版的运作方式以及现代出版商在研究中发挥的扩大作用。 STM 首席执行官卡罗琳·萨顿 (Caroline Sutton) 表示:“公众对学术出版的了解历来有限,但由于技术(包括人工智能)的发展,它可以说在今天变得更加重要。影响学术出版的关键决策通常是由出版业以外的人做出和影响的,从政策制定者到记者再到资助机构。我们希望 Publishing Decoded 能够成为为这些关键对话和决策提供信息的资源。” 该资源解释了出版流程、同行评审系统、研究诚信协议、开放研究实践、许可框架以及学术出版的未来。它既是媒体关系的参考工具,也是利益相关者就研究基础设施伙伴关系做出决策的教育资源。
  • 《推动“绿电+储能”配套发展! 《河南省有色金属产业提质升级行动计划》印发》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5-11-03
    •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有色金属产业提质升级,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奋力建设制造强省,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总体要求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坚持产品高端化、装备智能化、生产绿色化,提升资源保障能力,规范产业发展秩序,促进上下游产业协同,着力推动有色金属行业高质量发展,整体迈向更高层级。到2027年,有色金属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在6%以上,产业规模和盈利能力稳居国内第一方阵。资源保障水平稳步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大幅提升,数字化水平明显提升,高端制造能力显著增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铝工业强省、全国领先的铅锌产业大省、特色鲜明的铜产业名省,基本形成能级高、结构优、创新强、韧性好的高质量发展格局。二、重点任务(一)提升产业优势。1.做强铝基材料产业。以郑州、洛阳、三门峡为重点打造豫西铝板带箔特色产业集群,以焦作、开封、安阳、商丘为重点打造差异化发展的铝型材特色产业集群。加快高端新产品产业化应用,扩大铝产品在市政设施、汽车、光伏、家居等领域的应用规模,提升郑州国际铝工业展览会国内外影响力,推动铝工业由规模优势向质量优势、价值优势、创新优势跃升,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铝工业强省。2.做精铅锌材料产业。以济源示范区和安阳、三门峡为重点,打造绿色铅锌冶炼基地。稳定铅锌冶炼规模,聚焦深循环蓄电池、核屏蔽、通讯设施防护、汽车制造等领域,大力发展高端铅锌材料。完善铅酸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提高伴生金、银、锑、铟等稀有金属回收利用率,打造全国领先的绿色铅锌产业大省。3.做优铜基材料产业。以三门峡为重点打造中国铜箔谷产业集群,以洛阳、郑州、新乡等地为重点打造高精度铜板带和铜杆线产业集群。围绕新能源、电子信息等关键领域需求,瞄准纳米铜粉、铜基复合材料、单晶铜箔等重点方向,推动产品结构向精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打造特色鲜明的铜产业名省。4.做大钨钼钛镁材料产业。以洛阳、焦作为重点打造国内重要的钼钨钛材料产业基地,以鹤壁为重点打造综合实力领先的镁基材料产业基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构建矿产资源采选、冶炼、深加工等品种齐全、环节完善的产业链条。大力发展钨钼钛镁精深加工产品,提升矿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由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升级。(二)优化产业结构。5.规范冶炼行业发展。落实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不再新增电解铝、氧化铝、铜冶炼产能要求,不得新建或扩建以一水硬铝石为原料的氧化铝生产线。稳妥审慎谋划和建设氧化铝和以铝土矿为原料的氢氧化铝项目。加强低碳冶炼等颠覆性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鼓励铜铅锌冶炼和化工、建材等产业耦合发展,实现硫等副产物就地转化。6.推进用能结构调整。推动“绿电+储能”配套发展,在豫西、豫北等区域布局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支持电解铝等企业通过绿色电力交易、购买绿色电力证书、投资清洁能源发电项目等方式,提升清洁能源使用比例。有序引导电解铝产能向清洁能源富集、成本优势明显、具有环境和能源容量的地方转移,建立转入地与转出地跨区域产业链合作机制,同步做好后续产业规划和配套项目建设工作,避免出现产业链“断点”,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7.提升产品供给水平。围绕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等领域,加快高端有色新材料研发应用,重点突破发展新能源汽车用铝、电子信息用铜、钨钼溅射靶材、高纯金属、镁锂合金等新产品。开展质量提升活动,培育一批质量管理创新和质量提升标杆,促进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升级,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持续推广实施品牌培育管理体系标准,引导企业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品牌战略,提升品牌建设能力,培育一批有色金属领域“美豫名品”。(三)坚持创新驱动。8.完善创新体系。加强有色金属领域产业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中试平台等创新平台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与省科学院、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等建设创新联合体,联合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引育一批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9.开展技术攻关。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重点工程实施,统筹运用省重大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中央财政制造业领域专项资金、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支持政策,重点突破有色金属行业在基础理论创新、核心装备国产化、高端产品研发、前沿技术布局等领域的“卡脖子”难题,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标志性产品和产业化成果。10.强化标准引领。鼓励企业聚焦矿产资源利用、工艺流程优化、关键产品研发、质量检测分析等环节,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积极创建国家级企业标准“领跑者”,提升市场话语权和掌控力。强化标准与政策规划的有机衔接和协同,在新材料首批次应用、行业规范公告、平台建设等方面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标准。(四)加快改造升级。11.实施数字化转型。开展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诊断,在生产管控、能源消耗、安全环保等领域分类建设智能应用场景,培育一批智能车间、智能工厂,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有色金属资源勘探、采选冶炼、材料制备等环节深度融合,推动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提档升级。12.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有色金属行业大气污染深度治理,提升企业环境绩效等级,建设一批环保绩效A级企业。推进水资源循环利用、中低温余热回收、铝电解槽能量优化,实现单位产品能耗持续下降。推广绿色低碳制造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建设一批绿色矿山、绿色工厂。鼓励电解铝企业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建立健全电解铝企业碳排放监测、报告与核查体系,允许减排成效显著、配额富裕的企业出售剩余配额。13.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指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规定,强化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加大安全技术改造力度,淘汰达不到安全生产要求的技术装备。落实深井铸造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要求,鼓励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以上水平。推动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试行)》,提升网络和数据安全防护水平。(五)强化资源保供。14.加大矿产资源保障力度。围绕铝、铜、铅锌、镁等大宗矿产资源,扎实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支持煤下铝高水平开发利用,力争打造煤铝共采示范性矿山。鼓励铝土矿开采企业贫富兼采,支持开展低品位铝土矿开发利用技术攻关。支持企业布局海外资源基地,通过投资、贸易等方式加强海外矿产资源开发合作和资源回运。鼓励省内有色金属生产企业到省外资源丰富地区投资或参股矿山开发、熔铸供坯等,保障原料供给。15.加强伴生金属利用。加大氧化铝生产过程中镓、锂等伴生资源回收利用力度,鼓励提取赤泥中的铁等有价值元素。支持铅锌冶炼企业研发低品位矿、复杂共伴生矿高效分选技术,提高锡、锑、铋等稀有金属资源回收率。加强铜冶炼过程中钼、金、银等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提升钨钼矿石采选工业技术和装备水平,研发钼矿伴生钨、铼等高效资源超常富集提取分离技术。16.健全回收加工体系。以郑州、洛阳、焦作、许昌、漯河、济源等地为重点,推动覆盖城乡的标准化再生金属回收站点建设,推广“互联网+回收”模式。围绕郑州航空港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等区域布局再生金属集散中心,打造“回收—分拣—转运”一体化网络。建设再生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园,完善“回收—拆解—熔炼—深加工”链条,推动再生有色金属保级循环利用。17.建设期货交割仓库。支持建设有色金属期货交割仓库,加快期货与现货市场联动,吸引上下游企业及服务机构集聚,带动物流、仓储、加工等相关产业发展。利用铜、铅的大宗商品特性和金融属性促进产贸融结合,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六)营造良好生态。18.深化产业合作对接。充分发挥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机构作用,聚焦产销、产融、产学研、人才用工、产业招商、资产优化等,精准梳理经营主体需求,深度谋划各类专题对接方案,灵活开展各项对接活动。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信息沟通、技术协作、资源共享,实现产业链优化整合和协同创新。19.深入开展企业服务。聚焦企业转型痛点、堵点,开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引育、融资上市、减税降费等专题政策宣讲活动,促进惠企政策应享尽享、直达快享。开展有色金属行业企业家培训,加强与知名高校、重点园区、科研院所交流,加快推动现代化企业家队伍建设。20.加强要素支撑保障。优化金融服务供给,对有色金属领域重点绿色低碳转型项目加强融资支持。加大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力度,实施精准辅导。推动大用户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加快建成供需适配、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畅通有色金属大宗商品物流通道。三、组织保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要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厅、自然资源厅、科技厅、财政厅、商务厅、省委金融办等部门和有关省辖市政府、济源示范区管委会、航空港区管委会,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省发展改革委要牵头做好节能审查、重点项目推进等工作,省生态环境厅要牵头做好污染治理、环境绩效、碳市场管理等工作,省自然资源厅要牵头推进矿产品资源保障等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将推动有色金属行业提质升级作为重点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配套措施,强化服务保障。有关行业协会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及时反馈政策落实情况、提出对策建议,引导企业加强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