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开发区携手泓涛资产 将战略布局新材料、智能制造等产业》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4-29
  • 金融资本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开启武汉开发区经济复苏新模式。4月27日,诸暨泓涛资产管理合伙企业与武汉开发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武汉分行、武汉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分别签订产业投资协议、投贷联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三项合作协议,投资总金额共计48亿元。

    泓涛资产是一家专注于国家战略新兴行业的成长和成熟期项目的股权投资平台,在智能制造、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布局。武汉开发区与泓涛资产签订产业投资协议,重点围绕武汉市智能网联、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新兴产业进行战略布局,充分发挥泓涛资产在产业投资和企业运营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和资源,实现企业、市场、资本的有机融合,助推武汉开发区经济由“恢复键”转为按下“快进键”。

    “我们看好湖北、看好武汉。”泓涛资产副总经理姚莉表示,武汉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科教基地,武汉开发区则汇集了全省最为丰富、最为优质的制造产业资源,区内产业配套完善,技术、科技、人才实力雄厚,是湖北省工业经济的主战场和主引擎。

    武汉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与泓涛资产于2019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签约仪式上,武汉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引进泓涛资产及“武汉添韵”“武汉桐航”“武汉睿钰”三支总规模18亿元产业基金正式落户武汉开发区。未来,双方将在产业链培育、科技成果转化投资、拓展深化技术合作等方面相继展开合作,促进金融资本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

    武汉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李尚鎔介绍,该院携手泓涛资产,将持续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引导基金促进新兴产业项目孵化,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速新兴产业发展,支持武汉开发区产业升级转型。

    签约现场,泓涛资产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武汉分行签订《全面战略金融合作协议》,30亿元投贷资金与18亿产业基金形成联动规模效应,助力建设高水平研发及转化平台,助推区域产业创新,营造全国领先的产研融合的生态环境。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武汉分行副行长王翔表示,泓涛资产经营方向与浦发银行客户转型发展策略一致,将积极推动泓涛资产投资项目,整合浦发银行在基金托管、投贷联动、贸易服务、国际结算等产品优势,积极促进金融资本与科技创新融合,为湖北经济快速复苏做出积极贡献。

    “48亿元产业基金的共同签约非常及时。”武汉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李林表示,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武汉开发区作为湖北省武汉工业经济主战场、改革创新的试验田,正着力发展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并大力推动新基建建设,希望武汉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发挥科技创新优势,结合泓涛资产和浦发银行的金融资本优势,共同推进武汉开发区科技人才引进,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相关报告
  • 《2019新材料产业三大产业集群布局及发展优势分析》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10-09
    • 新材料产业作为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之一,新材料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并对未来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高技术产业。经过几十年奋斗,我国新材料产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在体系建设、产业规模、技术进步等方面取得明显成就,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具备了良好发展基础。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材料的应用领域与日俱增,除了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高技术领域,还可用在文体用品、纺织机械、医疗器械、生物工程、建筑材料、化工机械、运输车辆等方面。可以预计,随着新能源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新材料需求将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发展,到2025年其产值将突破10万亿元,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新材料产业三大产业集群 目前,我国新材料产业逐渐形成集群式发展模式,形成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为重点,东北、中西部特色突出的产业集群分布。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作为目前国内三大综合性新材料产业聚集区,企业分布密集,高校及科研院所众多,并拥有资金、市场等优势,新材料产业的高端要素向这些区域聚集。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大产业集群发展优势 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作为目前国内三大综合性新材料产业聚集区,企业分布密集,高校及科研院所众多,并拥有资金、市场等优势,新材料产业的高端要素向这些区域聚集。具体来看:珠三角地区的新材料产业主要分布在广州、深圳、佛山等地,以外向出口型为主,新材料产业集中度高,技术创新型中小企业占主导地位,在电子信息材料、改性工程塑料、陶瓷材料等领域具有较强优势。 环渤海地区拥有多家大型企业总部和重点科研院校,是国内科技创新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技术创新推动最为明显,在纳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新能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而长三角工业基础雄厚、交通物流便利、产业配套齐全,是我国新材料产业基地数量最多的地区,也是新材料产品的重要消费市场。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航空航天、新能源、电子信息、新兴化工等领域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 《新材料成武汉产业发展新热词》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11-28
    • 新材料,作为武汉的“隐形硬核”,有实力有底气冲入第一产业方阵。11月17日,长江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新材料的深度报道,连日来,新材料成武汉产业发展新热词,签约与创业大赛,频现新材料项目。新材料已被列为武汉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专家建议,发展新材料产业,应加大成果转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新材料产业。 签约与创业大赛现场,频现新材料项目 “我们发明的高导电石墨烯膜材料,性能全球领先,真正发挥了石墨烯材料的核心性能,实现了高端应用。”11月21日,国内最有影响的华侨华人引智引资活动——华创会,第19次在汉开幕,汉烯科技公司签约入孵岱家山科技企业孵化器。 在本届华创会上,加拿大籍人才马虹蔚与材谷金带(湖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签约,担任总工程师,将在“钢都”青山开展材料科学及金属成型学科的交叉学科研究。 同一天,同一个活动,签约两个新材料项目。近来,在武汉各种产业发展场合,新材料成为武汉新的城市热词、关键词之一。 创业武汉星光大道品牌活动已成功举办了五届,是创业企业成为创业之星的优质平台,是区域创新创业大赛的标杆。新材料是2019年创业武汉星光大道6个行业专场之一,在11月21日举行的年度总决赛中,前三名中有两个都属于新材料。 11月19日至20日,百万校友资智回汉·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专场活动举行。新洲区政府与入园企业签约50个招商引资项目,总金额1056.6亿元。签约项目中不乏新材料项目,其中武汉工程大学纳米新材料等项目颇具看点。 11月15日,在第二届大学之城创新创业大赛复赛上,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纳米复合材料专业的卢鹏荐掷地有声:“我们要做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超高纯度新材料!” 他从研究生期间开始,从事纳米复合材料领域创业,从武汉理工大学创业中心一间30平方米的房间出发,带领团队试图“改变一直以来在半导体芯片核心原材料一直依赖进口的局面,致力于成为中国高端精细功能材料的引领者。”目前,拓材科技已能够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定制开发新的高纯材料产品。 发展新材料产业,要从发文章走向应用 “武汉作为新一线城市正处在新兴产业发展和产业提档升级的关键时期,整个大武汉充满着大创新、大发展、大变革的奋斗氛围,落户武汉是我们的必然选择。”长江日报的头版头条报道,让武汉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喻学锋坚定了在武汉发展的信心。 一年前,武汉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落户武汉经济开发区,这也是中国科学院在武汉市成立的第一家新型研发机构,具体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武汉市和武汉经济开发区联合组建,致力于实现部分“卡脖子”关键材料和技术的产业突围,努力建成国内一流的“硬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 “一代材料,一代产业”,喻学锋坦言,选择落户武汉,一是这里有丰富的新材料科研资源,二是显著的示范效应,三是巨大的新材料市场空间,“与其说是我们选择了武汉,不如说是武汉和我们是互相选择”。 11月29日,武汉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承办的武汉市第九批科技成果转化·中国科学院新材料与智能制造专场上,将有20个项目进行签约转化。 “重点发展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建成我国重要的新材料研发与生产基地。”市政府已把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列入了武汉高质量发展的八大重点产业之一。 “当前,武汉在新材料领域既拥有明显优势,也有一定挑战,需要结合自身特点推进产业发展。”喻学锋认为,发展新材料产业,应加大科技成果转化,要引导科研人员从发文章走向科技应用。 喻学锋建议,发展新材料产业,还可共建新材料产业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科技服务、标准制定、检验检测等各类产业联盟,通过设立更多新材料产业相关基金,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新材料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