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9市均将建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

  • 来源专题: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信息监测平台
  • 编译者: mall
  • 发布时间:2019-08-28
  •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稳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正在为港澳青年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广东出台多项政策鼓励支持港澳青年到大湾区城市创新创业。《关于加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示范基地辐射带动效应进一步发挥,珠三角9市各建设至少一个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

      在大湾区,各个城市为青年创新创业提供充足而实惠的政策利好,吸引越来越多的港澳青年来到遍布大湾区各地的创业基地,充分施展智慧和才干,实现人生梦想。奋斗在湾区,已经成为一股蓬勃兴起的青年新潮流。

      关键词:资金支持

      减免税收租金还提供创业基金

      资金问题是青年创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珠三角各地通过多种途径为大湾区青年创客减轻资金压力。

      今年5月30日,广州推出了“乐创广州”“乐居广州”等计划,明确提出,3年建设10个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市级示范基地,每年给予100万元运营资助,入驻基地的港澳青年初创企业可享免费注册地址、办公场地费用“半年全免、一年减半”优惠。

      深圳出台的《加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工作方案》同样提出,符合条件的港澳居民在深圳创办企业可享受社保补贴、场租补贴、初创企业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等各项创业扶持政策。

      实际上,这些补贴几乎成为各地创业政策的“标配”。佛山、中山惠州等地均出台类似举措。在这方面,珠海的“1元创业”最为知名。

      “只收1元租金,对我们港澳创业者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珠海市无境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陈威琦由衷地称赞道。根据珠海高新区2018年底出台的政策,经批准进驻的香港、澳门创新创业项目,对200平方米以内的租赁面积只收取1元租金,超过200平方米以外的部分,按高新区现行孵化器内企业房租补贴标准予以补贴。

      除了为创业“减负”之外,各地创业基地还提供“加油”服务:通过筹建创业基金,为青年创业者提供更丰富的融资通道。

      其中,广州设立总规模10亿元覆盖创业各阶段的港澳青年创业基金,重点投资各类优质港澳青年创业项目;深圳提出加大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和各区支持力度,推动设立港澳青年在深创新创业基金;惠州则探索设立支持港澳青年创业并覆盖创业全阶段的母基金和配套子基金,使更多资金专项投资于港澳青年初创期、早中期项目。

      关键词:服务支撑

      从便利创业青年生活到搭建全过程服务体系

      创业对人才的需求不言而喻。珠三角各市通过个税补贴、住房优惠、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等方面,吸引青年创业者集聚。

      广州提出,支持兴办港澳子弟学校,鼓励港澳青年申领广州人才绿卡;珠海提出,对符合条件的现代产业人才,在该区缴纳的所得税由区管委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梳理各地政策可以发现,珠三角城市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吸引,正在从生活所需向着创业所需延伸,通过充分挖掘优质的创新和产业要素,为青年创客们提供创新创业平台,构建涵盖创业全过程的服务体系。

      这种转变在深圳体现的尤为明显。今年6月出台的《加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工作方案》提出,联动港澳打造高端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建立一批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公共服务中心,为入驻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的企业和项目团队提供研究开发、技术转移、科技咨询等服务,构建“孵化—投资—加速—辅导上市”全过程服务体系。

      东莞则将香港作为招徕世界级科研人才的外延基地,不仅支持一批市内港企在莞设立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等企业研发机构,还探索建立市财政科研资金跨境使用机制,推动散裂中子源等市内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港澳有序开放。

      此外,佛山挂牌成立佛山港澳青年创业孵化基地,计划到2022年建立港澳青年人才大数据库,实现港澳青年入驻基地常态化;中山市易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内的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区,已经吸引了22个港澳青年项目进驻;江门依托中国(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等创业创新平台,实现港澳青年在江门“进得来、干得好、留得下、融得入”;肇庆新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着力构建大湾区连接大西南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集聚区。(全媒体记者 王彪)

相关报告
  • 《解读广东加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 来源专题: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信息监测平台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19-05-28
    • 记者今天(5月21日)从广东省人民政府网获悉,广东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关于加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为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广东将加快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切实拓展港澳青年就业创业空间,优化港澳青年来粤创新创业环境。   一、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需遵循四个基本原则:一是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切实发挥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的牵头作用,统筹协调省市有关部门形成共建合力。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实现粤港澳创新创业资源全面对接。二是深化改革,创新突破。将改革创新和扩大开放作为基地的核心特征和基本依托,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上着力谋求重大突破,在扩大经济社会开放上主动对标国际一流。三是健全链条,完善生态。准确把握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痛点、堵点、难点,支持各类双创载体平台建设发展,健全创意培育、项目孵化、成果转化的全过程服务链条,形成融人才、资源和服务于一体的创新创业生态。四是深度合作,共建共享。强化粤港澳合作,共同谋划、协同建设,形成长效对接交流机制,营造真正适合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公共服务和人文环境,实现融合发展、合作共赢。   二、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目标是什么?   答: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分两个阶段将基地打造成为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活力区、融合发展示范区、安居乐业试验田。   到2020年,在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三个自贸片区打造南沙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前海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和横琴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充分发挥三个基地的引领示范作用,实现港澳青年进入基地创新创业的政策障碍基本消除,资金、信息、技术、服务等瓶颈问题得到解决,政策衔接和服务协同初步实现,粤港澳创新创业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港澳青年入驻基地创新创业成为常态。   到2025年,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示范基地辐射带动效应进一步发挥,珠三角9市各建设至少一个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以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龙头的“1+12+N”孵化平台载体布局基本建成,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基础设施、制度保障、公共服务供给到位,粤港澳共同参与基地建设运营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创新创业生态链进一步完善,港澳青年的国家认同感、文化归属感、生活幸福感得到全面提升。   三、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目前是如何布局的?   答:力争在2025年前实现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平台“1+12+N”的空间布局,即:以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龙头,围绕服务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精心谋划、科学设计,完善配套设施,有效串联三地资源,打造集交流、培育、实训、孵化、展示、对接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平台。培育建设南沙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中国(江门、增城)“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集聚区、广州科学城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中国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佛山港澳青年创业孵化基地、惠州仲恺港澳青年创业基地、东莞松山湖(生态园)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中山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合作平台、中山翠亨新区“澳中青年创新创业园”、肇庆新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等12家基地,带动各地建成一批社会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载体。   四、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主要有哪些措施?   答: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会同省市有关部门从四个方面着力:   (一)政策支撑方面。通过推进创新创业政策协同、打造港澳青年人才服务体系和建立多层次融资支持体系,紧扣港澳青年需求强化扶持,打造政策高地。   (二)打造平台方面。通过优化平台载体规划布局、加大平台载体建设资源投入、构建孵化基地平台载体全链条服务体系和促进产学研一体化,为港澳青年提供环境最优、成本最低、要素最齐的硬件支撑。   (三)营造环境方面。通过扩大港澳青年住房保障供给、提升公共服务便利化水平和加强生活配套服务,重点解决港澳青年反映突出的服务保障等问题。   (四)建立机制方面。通过开展粤港澳三地青年交流行动、建设粤港澳三地双创资源对接平台和加大基地建设宣传力度,建立长效机制促进三地青年融入湾区发展。
  • 《双地铁贯穿!广州白云湖畔将崛起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

    • 来源专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科技信息服务与监测平台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20-08-03
    • 7月29日,记者从广州市白云区了解到,白云湖街大朗村、夏茅村已于7月28日分别签订《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地块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协议》,签约面积约1200亩,至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已完成地块全部征收补偿协议签订工作。   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位于白云湖东部,是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建设的启动项目,属于白云湖数字科技城“五园两区”产业布局中的“一园”——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数字创意产业园)。   该项目距白云国际机场18公里、中心城区12公里、白云新城6公里、广州白云站6公里。此次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是以土地储备范围为基础,结合现状及规划路网划定规划范围。该项目北至华南快速干线,南至青创大道,东至广花一路,西至湖滨东路。   按照白云湖数字科技城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该片区区域内将有地铁22号线、地铁24号线经过,并设有夏茅地铁站。未来将打造具有创新创业氛围的数字产业集聚空间,规划有电竞综合馆、电竞动漫酒店、众创基地、影视动漫创作基地等,同时配套生活区、中小学、现代美术馆、AR/VR体验馆等。   白云区土地开发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涉及约161.4万平方米的建(构)筑物,协议的成功签约将极大推动地块收储工作,下一步将会同白云湖街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力争今年年底前完成建(构)筑物补偿、租户清退、清拆等工作,助推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建设。   在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浪潮之下,白云区按照“一园一城一示范区”全新发展战略,对标粤港澳大湾区,在西部科技走廊核心节点连片谋划了28平方公里的白云湖数字科技城。据了解,白云湖数字科技城构建集约紧凑的“一心引领、三核驱动、五廊带动、五园两区”的空间布局,形成“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数字经济生态圈。   其中,“五园两区”分别为黄金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物联网产业园、智造服务产业园、亭岗高端软件和人工智能产业园、数字经济体验区、数字人才集聚区,重点发展高端软件、云计算、人工智能、新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数字创意六大产业,改变地区以物流为主的产业现状,助推全区产业结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