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石油禁售短期市场影响有限,但恐加剧供应焦虑!》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12-30
  • 分析人士说,俄罗斯宣布禁止遵守G7价格上限的国家出口石油,这是全球能源市场进入新时代的最新迹象。但他们也指出,此举不太可能对油价产生短期影响,因为市场是根据数据和具体行动而非言辞来判断的。

    俄罗斯总统普京周二发布的法令称,从2月1日起,俄罗斯将在五个月内停止向任何遵守限产令的国家供应原油和成品油,随后还将对成品油实施单独禁令。

    标普全球副主席DanYergin周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尽管人们对该计划是否有效持怀疑态度,但俄罗斯领导人已经找到了一种方法,在俄罗斯石油收入减少的同时,保持石油流入市场。但结果,我们现在有一个分裂的、政治色彩更浓的石油市场”。

    在俄罗斯2月份无端入侵乌克兰之后,欧洲国家一直在争先恐后地寻找石油和天然气的替代来源,以及新的能源安全解决方案。由于欧盟增加了从美国、挪威、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的进口,2022年第三季度欧盟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占14.4%,同比下降10.5个百分点。

    周三,德国政府发言人称,莫斯科的禁令对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没有实际意义”。

    HargreavesLansdown首席股票分析师Sophielunddyates表示,该禁令将“加剧供应方面的焦虑”。在亚洲重启经济,将增加石油需求之际,原油价格可能会保持在高位。

    然而,她补充说:“在某种程度上,出口禁令已经被反映在价格中——俄罗斯随时向执行无益政策的国家施加压力,并不是一种新的或意想不到的策略。我们今天看到的油价震荡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而且在未来几周内,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平静下来。”

    凯投宏观(CapitalEconomics)大宗商品经济学家BillWeatherburn也认为,此举对市场的直接影响将是有限的,因为俄罗斯威胁此举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还表示,美国和欧洲已经禁止从俄罗斯进口海上原油;乌拉尔原油价格仍低于每桶60美元,因此印度等国可以继续进口而不受限制。

    Rapidan能源集团的分析师BobMcNally表示,欧盟对俄罗斯海运石油的禁运、石油价格上限和俄罗斯的出口禁令将是影响2023年供应的最重要因素,并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情景。

    他预计2023年及以后几年石油市场将继续波动。布伦特原油期货目前的交易价格在每桶84美元左右,接近今年年初的水平,但与此同时,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一直处于过山车状态,在3月份的盘中交易中接近每桶140美元,6月份升至每桶120美元以上。

    McNally认为,市场正在结束以供应过剩为特征的约七年的萧条阶段,正处于一个新的多年繁荣阶段的初期,需求将强于预期。他说,这将在巨大的地缘政治和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中发挥作用,OPEC+将难以平衡市场。

    鉴于俄罗斯仍是全球最大的原油和成品油出口国,其新禁运措施的影响可能是巨大的。

    但就目前而言,McNally认为,市场有一种“狼来了”的心态,此前有警告称,俄罗斯将在2022年3月切断石油供应,导致油价飙升,但并未成为现实。

    McNally说:“市场对俄罗斯有点沾沾自喜,说我们看到了才会相信。”俄罗斯12月海运原油出口环比下降约24%,他补充说:“所以这已经开始发生,但市场会等到看到这一点后再进行定价并对此做出反应。”

    (布伦特原油主力合约日线图)

  • 原文来源:http://www.nengyuanjie.net/article/66934.html
相关报告
  • 《俄罗斯如何应对全球天然气市场竞争》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8-12
    • 调机制 建设施 拓市场 ——俄罗斯应对全球天然气市场竞争情况分析 随着液化天然气贸易的发展,全球天然气市场的竞争逐渐加剧。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国,俄罗斯天然气出口方式严重依赖管道,液化天然气贸易的蓬勃发展加大了俄罗斯发展液化天然气产业的紧迫感。 为了保持现有市场地位,俄罗斯必须通过调整天然气定价机制、发展出口基础设施、开拓新的国际市场等措施,以应对市场竞争带来的挑战。 全球天然气市场前景 如今,全球天然气需求正在快速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天然气相比煤炭等其他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更加友好。根据国际能源署(IEA)2040年能源展望的基准预测情景(IEA展望中主要有三种预测情景:当前政策情景,即各国能源政策保持现状不变;新政策情景,即各国已制定的政策、承诺和计划基本得到贯彻;可持续发展情景,即实现《巴黎协定》气候目标所需要达到的情景。其中,新政策情景为IEA展望中的基准预测情景———译者注),展望期内,天然气将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化石燃料,年消费增长率约为1.6%。亚太地区将成为天然气消费增长的引擎。到2040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将在2017年基础上增加44%,亚太地区将占到需求增量的49%。目前,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地区,2017年占进口需求总量的73%。在IEA不同的预测情景下,2040年欧洲地区天然气消费量将在2017年基础上最多可增加98亿立方米,最少可降低163亿立方米。其中,在IEA的新政策情景和当前政策情景下,由于欧洲地区天然气产量大幅下降,其进口需求将增加670亿~1820亿立方米,这就为其他地区天然气供应商填补市场空缺提供了大量机会。 俄罗斯能源部认为,随着全球在气候和生态压力下对清洁能源需求日益增长,俄罗斯极有可能在全球天然气市场增加占比,尤其是在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增加占比。到2035年,俄罗斯在全球市场的液化天然气供应量将增至1亿~1.2亿吨,是其2018年供应量的5~6倍。 俄罗斯天然气的欧洲市场 欧洲是俄罗斯天然气的主要出口市场。2018年欧盟进口的天然气中,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占比超过44%,其中俄罗斯管道天然气占欧盟进口总量的43%,另外,俄罗斯亚马尔地区的液化天然气也开始向欧洲供应。来自国际液化天然气进口国联盟组织(GIIGNL)的数据显示,2018年俄罗斯向欧洲市场供应液化天然气440万吨,同年美国对欧洲市场的液化天然气供应量为240万吨。 作为液化天然气主要的消费地区,亚太地区和欧洲地区都有意于发展天然气供输基础设施。如果说亚洲扩建液化天然气接收终端主要是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那么欧盟则更多地是为了通过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来确保自身的能源安全,但同时,为确保一些项目的赢利能力还需要提供额外的支持。来自欧盟天然气运输系统运营商(ENTSOG)的数据显示,目前欧盟国家天然气进口能力约为每年7120亿立方米,其中再气化终端的总处理能力,根据GIIGNL的数据,超过1.56亿吨(约2150亿立方米气态天然气)。2018年欧盟天然气进口设施的平均使用率略高于50%,而其中液化天然气进口设施平均使用率仅为26%,在天然气消费高峰期主要的进口天然气输送管道使用率可达到80%以上。 欧洲天然气进口设施需扩建 尽管现有供输能力尚有盈余,但是欧洲天然气进口基础设施预计还将大幅扩建。到2020年,随着俄罗斯“北溪2”和“土耳其溪”输气管道项目建成,以及南高加索输气管道项目扩建,欧洲天然气进口能力增长将超过1000亿立方米/年;到2026年,欧洲液化天然气终端接收能力将增加30%(约700亿立方米)。IEA指出,在可满足欧洲不断增长的天然气需求的所有备用进口能力中,最主要的还是来自俄罗斯的管道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预计未来两者之间的竞争将加剧。目前已显现出一定迹象。来自市场和监管的压力迫使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根据欧盟天然气市场自由化要求更改供气合同的价格和条件。Gazprom在与欧盟买家签订合同的价格公式中整合了现货价格指数,并取消了目的地条款的限制。从2015年开始,从俄罗斯向德国边境供应管道天然气的合同价格几乎已经与现货价格一致。 俄罗斯最大的独立天然气生产商诺瓦泰克公司(Novatek)向欧洲销售液化天然气的长期合同中,价格公式已经与西北欧天然气交易中心的天然气价格挂钩,与石油、石油产品价格指数和/或这些指数的组合挂钩。 如果排除政治因素,一边发展液化天然气基础设施,一边致力于消除欧洲输气管网系统内部的壁垒和限制,那么欧洲的天然气供应问题则可以转化成一个比较相对成本的平面问题,即考虑哪个供应商向欧洲大陆消费者供应天然气的条件最为优惠,这样考量,俄罗斯有一定的竞争机会。 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 鉴于液化天然气的流动性,液化天然气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全球性的市场。出口商倾向于将液化天然气销往最有利润的市场。得益于这样的灵活性,2018年全球液化天然气现货和短期贸易占比已增至32%(主要是来自俄罗斯和美国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增长,国际大宗商品贸易商积极进入液化天然气市场),尽管同年液化天然气中长期合同期限亦有所增长。俄罗斯长期供应合同主要是从萨哈林岛供应920万吨/年、从亚马尔向大西洋方向供应1490万吨/年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商通常在地理位置相近、运输成本较低的市场更有竞争力,也更愿意将液化天然气向这样的市场销售。因此,俄罗斯液化天然气进入欧洲和亚洲市场更具优势,相比较而言,澳大利亚的液化天然气则主要面向亚洲市场。 出口商的另一个努力方向是降低天然气液化成本。以Novatek为例,Novatek计划在其未来的北极液化天然气2号项目 (该项目第一条生产线将于2022~2023年投运)中将这一成本从4.1美元/百万英热单位降至2.5美元/百万英热单位。 为了降低市场竞争加剧情况下向欧盟市场供应减少的风险,Gazprom采取措施刺激天然气需求增长,并寻求增加天然气供应的领域,包括在德国建设LNG加注终端、发展CNG加气系统,通过甲烷催化裂解等方式生产和应用氢气、甲烷—氢气混合物等。
  • 《欧盟达成对俄石油禁令 全球能源格局或迎剧烈变动》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6-01
    • “欧盟作出最大的自我牺牲,对俄罗斯祭出最严厉的经济制裁。”《纽约时报》5月31日这样评论称。此前一天深夜,欧盟领导人出人意料地宣布,欧盟成员国当天就对俄罗斯的第六轮制裁方案达成一致,其中包括最受争议的对俄石油禁运令,各方同意“禁海运不禁管道”的折中方案。据此,欧盟将逐步削减75%的俄罗斯石油进口,年底前将扩大至90%。而此前最反对俄石油禁运令的匈牙利获得“完全豁免权”。布鲁塞尔庆祝制裁方案的达成,称这显示了欧盟的“团结”,俄方则批评欧盟这一“自残”的举动“严重缺乏常识和合理性”,并称俄石油将找到其他买家。欧盟强行斩断与俄罗斯石油的依存关系,被认为不仅将伤害自身经济,还将对全球能源市场形成强烈冲击。30日和31日,国际原油价格上涨至两个多月的最高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中国专家认为,欧盟的制裁措施如得以落实,全球石油市场势必迎来剧烈调整,改变全球能源的供需格局。 5月31日,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 (右) 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 特别峰会闭幕式新闻发布会上发表讲话。对俄罗斯的石油制裁、欧洲安全是此次峰会的主题。 “禁海运不禁管道” 5月30日和31日,欧盟特别峰会在布鲁塞尔召开,各方就对俄石油禁令的争吵一直持续到30日深夜。“美国之音”称,欧盟成员国的领导人出人意料地在会议第一天达成协议,将停止进口大部分俄罗斯原油。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在推特上发文称,“禁令将立即涵盖俄罗斯出口欧盟石油的2/3以上,在今年年底前,欧盟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将削减90%”。他将这称为“对俄罗斯终结这场战争的最大施压”。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30日的报道称,欧洲是俄罗斯能源的最大买家,其购买量占俄石油出口的一半。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俄罗斯原油占欧盟进口原油总量的27%,其中约35%是通过德鲁日巴(也称“友谊”)管道输送到欧盟的。该管道的北线通往德国和波兰,南线通往内陆国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 在第一天会议结束后的记者会上,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说,欧盟各国领导人“原则上”就制裁俄罗斯的新方案达成共识,将禁止使用油轮进口俄石油。至于管道运输部分,“波兰和德国表示,他们将与其他国家一样,在今年年底之前停止使用俄罗斯石油。据此,我们将削减90%的俄罗斯石油进口量。剩下的是(德鲁日巴)南线覆盖的10%或11%的进口量。我们同意暂时豁免。”冯德莱恩说。路透社称,禁令的许多细节还有待商定。欧盟委员会发言人31日表示,对俄石油的海运禁令将分阶段实施。 据报道,欧盟对俄第六轮制裁方案还包括将俄最大银行俄罗斯储蓄银行排除在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系统(SWIFT)之外、禁止3家俄国家媒体的新闻在欧盟落地和传播、禁止欧盟公司为俄罗斯船只提供保险服务。米歇尔还表示,欧盟准备向乌克兰提供90亿欧元,不过目前不清楚这笔钱是贷款还是赠款。 俄对欧盟达成对俄石油禁令反应强烈。据俄新社31日报道,俄外交部副部长伊万诺夫当天表示,欧盟对俄政策严重缺乏常识和合理性。欧盟的路线是不惜一切代价,通过加强对俄的非法制裁以达到展示其声援基辅政权的政治目的。与此同时,欧盟准备无视其成员国的公民和企业因这种短视行为而遭受的数十亿欧元的损失。 “俄罗斯石油将找到其他进口商。”俄常驻维也纳代表乌里扬诺夫在推特上写道,“让我以一种私人的、非正式的方式提出一个挑衅和不负责任的问题,如果欧盟如此急于在年底前切断大部分俄石油供应,那俄为什么不能更早地满足欧洲人的这一愿望呢——切断供应。” 俄罗斯储蓄银行31日表示,欧盟的制裁对其业务没有影响,不会改变国际结算的现状,因为美国和英国此前的制裁已将该银行剔除出SWIFT。法新社称,欧盟3月曾将多家俄银行剔除出SWIFT,但对俄储蓄银行进行了豁免,以允许欧盟公司继续通过该银行购买俄石油和天然气。但现在欧盟决定大幅降低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俄罗斯也在发展其国内的银行间转账系统。 匈牙利获得“完全豁免” “协议达成。匈牙利免于石油禁运!”匈牙利总理欧尔班30日晚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视频说。他表示,由于能源价格飞涨、通货膨胀加剧和对俄罗斯的制裁,全欧洲正在经济危机的边缘起舞。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让匈牙利停用俄石油,其影响就像是原子弹爆炸。“但是我们成功阻止了它。大家今晚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欧盟领导人向欧尔班投降”——欧洲“政治”网站31日不满地称,欧尔班花了26天时间阻挠欧盟对俄石油禁令,成为“实际上没有参与禁令的欧盟国家”,折中方案的达成“使布鲁塞尔免于陷入尴尬”。报道还称,即使没有匈牙利的压力,禁运令的设计也会让长期依赖俄罗斯石油供应的国家有时间进行调整,捷克获得了18个月的石油产品转售禁令豁免,而保加利亚在2024年年底之前一直被排除在禁运之外。 “对俄罗斯的部分禁运:没人想要的交易”,德国《商报》31日表示,该协议并未显示欧洲人的团结,而是他们的争吵。“部分禁运”这个词已经暗示欧盟的意见仍然存在分歧。峰会只产生了一个简单的意向声明。在第六轮制裁法律文本的谈判中,未来几天,不同的国家利益错位将再次浮出水面。 对俄石油禁令达成后,一些人迅速提出更大胆的想法:对俄罗斯天然气的禁令。爱沙尼亚总理卡拉斯31日呼吁欧盟在下一轮制裁方案中讨论对俄天然气的禁令,但遭到奥地利总理内哈默的断然反对。荷兰首相吕特30日表示:“我本人和其他人今晚恳求,当我们制定第七轮(对俄制裁)方案时,我们应先就所有技术细节进行前期辩论。” 美国可能成为大赢家 欧盟对俄石油禁运达成共识的消息一出,国际油价再度上涨。31日,WIT美国原油期货价格升至118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价格升至124美元/桶。 据俄新社31日报道,俄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席阿布拉莫夫表示,俄石油可以在亚洲、非洲找到市场。即使以折扣价格交易,俄预算收入也不会受到影响。他认为,欧盟对俄实施石油禁运的决定是“自残”举动,同时具有“季节性”,“在秋天到来时,欧盟可能会重新审视这个决定”。 “印度狂购俄罗斯石油”,路透社30日称,相关数据显示,自今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印度已经购买了3400万桶打折的俄石油,其中仅5月份就超过2400万桶,是去年月均购买量的25倍。6月,俄罗斯还将向印度供应约2800万桶石油。英国《卫报》31日称,经济学家们警告,石油价格的暴涨将在短期内让俄罗斯受益,欧盟就制裁措施的漫长讨论也让俄罗斯有时间寻找其他买家。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3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欧盟出于政治立场,不顾与俄罗斯在能源市场上的长期依存关系,断然下达禁令,是不理性的,禁令能够维持的时间或者能够走多远,都有待观察。他认为,基于目前全球的石油供应,欧盟很难在其他市场找到充足的替代供应。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告诉记者,石油贸易需要管道、港口设施等硬件支撑,因此短期内,欧盟和俄罗斯在供需方面的转圜存在诸多客观条件限制,双方在切换市场的过程中,全球供应链将被打乱。目前来看,欧盟会寻求新的石油来源地,而石油供应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国家会成为首选,如中东国家以及美国,尤其是美国可能成为大赢家。“美国的页岩油因为成本太高,在欧盟市场上推不动,欧盟的禁令正中美国下怀。”林伯强认为,短期内,全球能源价格势必被推高,对中国进口形成较大影响,增加输入性通胀的压力。不过,中国是富煤国家,稳住煤炭价格,可有效对冲外部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