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aira Technologies将在北美自动化会议Automate 2025上发布多款新型以太网交换机,包括低电压输入型号,旨在提升数据驱动自动化网络性能,适用于多种严苛环境》

  • 编译者: AI智能小编
  • 发布时间:2025-05-20
  • Antaira Technologies将在2025年北美最大的自动化会议Automate 2025上推出多款新型以太网交换机,旨在提升数据驱动的自动化网络在各类工业应用中的性能。这些交换机包括低压输入模型,每端口可为连接设备和控制系统提供高达30W的PoE功率,而不需要标准的48VDC电源。Antaira强调其对自动化市场的承诺,并指出这些坚固耐用的交换机将大大提高网络可靠性。此外,Antaira还将在展会上展示其最新一代的网络管理套件a.NMS。 Automate 2025将于5月12日至15日在密歇根州底特律的亨廷顿广场会议中心举行,Antaira位于4944号展位。
相关报告
  • 《红狮控制发布FlexEdge智能边缘自动化平台》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前沿技术
    • 编译者:icad
    • 发布时间:2020-04-17
    • 全球工业自动化与网络领域通信、监测和控制专家美国红狮控制公司,今日正式发布FlexEdge™智能边缘自动化平台。该平台不仅进一步提升了边缘计算的多功能性,而且简单易用。 FlexEdge采用了模块化的架构,可提供丰富的有线和无线通信选项。因此,FlexEdge是一个可轻松配置、能满足各种工业通信连接要求的通信网关,可以连接采用任意通信协议和任意厂商的设备。另外,不同于功能固定的设备和机架固定的系统,FlexEdge不需要客户去了解多种产品,也不会占用不必要的空间,其外形和平台能快速适应应用需求的变化。此外,它还具备众多高级联网功能和自动化特性,包括协议转换、虚拟人机界面(HMI)、高级网络服务器(支持Bootstrap、JavaScript和CSS)、数据和安全事件日志以及云连接等。
  • 《全球生产自动化加速:制造业机器人密度提升》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战略政策
    • 编译者:杨芳
    • 发布时间:2018-06-21
    •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2018年2月发布的消息,全球生产自动化正在加速发展:2016年每1万名制造业员工中使用机器人的数量为74台,即制造业机器人密度的平均值为74台/万人(2015年该平均值为66台/万人)。按照地区划分,欧洲制造业机器人平均密度为99台/万人,美洲为84台/万人,亚洲为63台/万人。目前全球自动化水平最高的10个国家/地区分别是:韩国、新加坡、德国、日本、瑞典、丹麦、美国、意大利、比利时和中国台湾地区。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主席Junji Tsuda说:“机器人密度是一个很好的比较标准,方便比较各国制造业自动化程度的差异”,“由于近年来亚洲机器人的设备需求数量大增,该地区的增长率最高。在2010年至2016年间,亚洲机器人密度的年均增长率为9%,美洲为7%,欧洲为5%”。   图1和图2是主要国家/地区制造业机器人密度情况(图1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图2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图1 主要国家/地区制造业机器人密度情况(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单位:台/万人)   资料来源: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      图2 主要国家/地区制造业机器人密度情况(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单位:台/万人)   资料来源: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   亚洲   据羿戓制造所了解,全球工业机器人增长的主要动能来自亚洲,亚洲地区工业机器人应用大国有:韩国、新加坡、日本、中国(含中国台湾),其中韩国、中国大陆地区工业机器人需求强劲。   中国机器人密度的发展是世界上最有活力的。由于机器人销量的显著增长,特别是在2013至2016年间,中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从2013年的25台/万人增加到2016年的68台/万人,位居全球第23位。中国政府打算在2020之前使中国成为全球前10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为此,到2020年中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将提高到150台/万人。此外,中国的目标是2020年销售10万国产工业机器人(2017年中国机器人供应商销售2.7万台,国外机器人供应商销售6万台)。   在世界范围内,韩国是迄今为止制造业机器人密度最高的国家——该国自2010以来一直处于领先地位。韩国机器人密度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的八倍(达到631台/万人)。这种高增长率是大量安装机器人的结果,特别是在电气/电子工业和汽车工业中大量使用机器人。   新加坡排名全球第二位,2016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为488台/万人。在新加坡,约有90%的机器人应用于电子工业。   日本排名第四位,2016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是303台/万人,仅次于德国。日本是全球著名的机器人制造大国,2016年生产机器人15.3万台,创历史新纪录,约占2016年全球机器人供应量的52%。   北美   2016年美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显著增加到189台/万人,排名全球第七位。自2010年以来,国内生产设施现代化推动了美国的机器人销售。这种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持续的生产自动化趋势,旨在加强美国工业在全球市场上的地位,并将制造业保持在国内,并在某些情况下再带回海外的制造业市场。汽车行业作为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客户,仍占据着主导地位,2016年销售额约占总销售额的52%。美国的机器人销售额将在2017年至2020年间持续增长,平均每年至少增长15%。   加拿大制造业机器人密度也呈现上升趋势,2016年达到145台/万人(排名全球第13位),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汽车行业。   墨西哥是汽车制造商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主要生产中心,向美国和越来越多的南美国家出口。墨西哥的汽车行业是机器人的主要客户,2016年汽车行业使用机器人的份额占比为81%。目前,墨西哥制造业机器人密度为31台/万人,仍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排名第31位。   欧洲   欧洲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是德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全球排名第三,为309台/万人。2016年德国工业机器人的年供应量和运营存量分别占欧洲机器人总销售量的36%和41%。2018-2020年,德国机器人年度供应量每年平均会继续增长至少5%,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还是基于一般工业和汽车行业对机器人的需求增加。   法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为132台/万人(全球排名第18),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与其他欧盟国家相比相对较弱。欧盟成员国如瑞典(223台/万人)、丹麦(211台/万人)、意大利(185台/万人)和西班牙(160台/万人)均高于法国。但在新政府的领导下,法国正在恢复制造业的竞争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推动未来几年安装新机器人的速度。2017年,法国的机器人设备数量预计将增加约10%,2018-2020年,年均增长率可能在5%到10%之间。   作为唯一的G7国家,英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只有71台/万人,排名第22位。为了提高现代化和生产力,一般工业急需加大机器人的需求投资。较低的机器人密度表明了这一事实。尽管决定离开欧盟,但目前有许多关于外国和当地汽车公司扩能和现代化的投资计划。目前尚不清楚的是公司是否会因关税方面的不确定性而收回投资。   东欧国家斯洛文尼亚(137台/万人,排名第16)和斯洛伐克(135台/万人,全球排名第17),两者的机器人密度都高于瑞士(128台/万人,排名第19)。捷克共和国(排名第20位,101台/万人)。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的机器人销量主要取决于汽车行业的需求。斯洛文尼亚是巴尔干地区中最成功的一个,主要用于汽车行业的机器人占总量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