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亿!全球最大化学储能电站落户广东》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6-08
  • 近日,广州汇宁时代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汇宁时代)与广东阳西县人民政府、中广核电力销售有限公司(下称:中广核售电)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据悉,汇宁时代与中广核售电计划投资约120亿元,在阳西县投资建设全球最大的电化学储能电站项目,容量达2GW/5GWh。

    目前三方正在加快推进项目选址论证及可研等各项工作落地,计划今年开工,力争项目于明年投产。

    据了解,阳西县是广东省能源大县和新能源基地,绿色能源产业已实现规模化发展,并逐步成为该县支柱产业。上述项目建成后,能够为阳西县73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以及其他新能源项目提供配套基础服务,将进一步提升阳西乃至粤西电网的新能源消纳和调峰调频能力。

    资料显示,汇宁时代成立于2021年8月2日,是广州汇电云联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专业电化学储能开发建设运营公司。

    同年12月20日,汇宁时代发生工商变更,新增股东宁德时代,持股51%成大股东。并且,汇宁时代成为宁德时代在广东省区域开展大型电化学储能电站项目投资开发建设的唯一授权单位及控股企业。

    中广核售电是我国最大的核电央企——中国广核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也是广东省内所有在运核电机组市场电量的唯一销售商。

    此次合作并非双方首次合作。2021年11月17日,汇宁时代曾与中广核售电签署电化学储能项目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广东省联合打造核储互补及配套海上风电的电化学储能示范项目,探索并形成调峰、调频等电化学储能电站运营、清洁能源共享租赁等储能商业模式。

    2022年1月26日,汇宁时代完成了与中广核售电合作投资的“汇宁时代江门(台山)核储互补电化学储能电站项目”备案。项目规模为1.3GW/2.6GWh ,总投资约60亿元,计划2022年10月正式开工建设,2023年10月投产。该项目已纳入2022年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建成后将是全球单体最大的电化学储能电站。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合作也意味着全球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储能版图再添一块拼图。

    储能领域是宁德时代认为的最有前景的市场。2018年就联手福建投资开发集团和中国电建集团下设公司共同成立了晋江闽投电力储能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底还以2.21亿元入股储能领域上市公司永福股份,成为其第三大股东,2021年双方还合资成立了“时代永福”;,探索“光伏+储能”模式。

    2021年,宁德时代的储能版图继续扩大,其在储能变流器及系统集成、源网侧储能、储能EPC、商业储能、储能电池技术等方面,已通过合资、参股等方式打通全产业链。

    宁德时代不仅重磅发布了钠离子电池,且还相继与晶科能源和阿特斯两大光伏企业达成了合作,将储能业务拓展至储能系统集成、光储一体化、储能电池技术等方面,启动奔跑模式,加速打通储能产业链,抢占储能市场高位。

    截至目前,宁德时代与国家能源集团、中国能建、中国华电、三峡集团、阳光电源、阿特斯、伊顿(EATON)等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据年报显示,2021年宁德时代实现储能系统销售收入为136.24亿元,同比增长601.01%。公司主要储能应用领域为表前市场,含发电侧与输配电侧。

    在国内市场,宁德时代积极参与各地储能商业模式的探索,助力国内首个GWh级共享储能项目群落地山东。

    在海外市场,宁德时代产品远销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涵盖新能源发电、调峰调频独立电站、绿色矿山等多种应用场景;产品竞争力突出。

相关报告
  • 《全国最大电网侧独立化学储能电站开工!》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10-16
    • 10月11日,总投资30.5亿元的(300MW/1.2GWh)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项目,在河北张家口察北管理区正式开工建设。 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邓艳杰组织农垦集团、相关部门负责人与察北智库理事长曹彦军、河北瑞风云联数字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宏及施工单位到乌兰管理处项目现场办公。 项目建设用地规模约120亩,总投资30.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约29亿元,年内将完成5-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024年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产值约5亿元/年。目前,察北管理区已完成占地1000亩的“察北新能源小镇”规划设计。未来三年,将通过进一步引进配售电、数据中心、智能化电网、工业旅游等项目,向全国范围内延伸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建设与运营,打造百亿级新能源产业园区,创造出更丰富的业务和利润增长点,打造全国示范的智能化数字绿色能源小镇。 邓艳杰强调,为积极响应和贯彻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察北管理区主动参与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积极对接、深化合作,促成在我区签约落户(300MW/1.2GWh)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项目。该项目是当前国内最大的电网侧独立化学储能电站项目,是河北省储能电站项目中第一个开工项目,也是我市第一个新型独立储能电站项目,为全省独立储能电站项目建设起到先锋示范作用。项目建成后可有效缓解坝上地区乃至冀北地区新能源消纳受限等问题,对推动我市区域顶峰保电、保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邓艳杰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力推动独立储能电站建设,尽快构建以风光储于一体的智慧电网电力系统,是我区加快推进能源结构调整,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和必由之路。察北管理区(300MW/1.2GWh)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项目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建设周期短、运行效率高、响应速度快等多种优势,可显著增强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力。 邓艳杰要求,全区上下要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用心用情为企业发展、项目落地提供优质服务,推动项目早日建成投产,成为未来支持察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乌兰管理处、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行政审批局、交通局、农垦集团等有关部门,要积极做好道路修建、基础设施配套等新能源示范区建设工作。当前正是项目开工建设的黄金期,时间紧、任务重,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努力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施工建设环境,积极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指导项目业主和参建单位强化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从制度上、源头上严把质量关,确保工程质量万无一失,努力把察北管理区(300MW/1.2GWh)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建设成为全省储能电站优质工程、精品工程、示范工程。
  • 《总投资70亿美元 全球最大绿色制氢工厂落户沙特》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7-25
    • 沙特日前和美国空气产品公司达成了“投建巨型绿色制氢工厂”的合作,预计总投资达70亿美元。该工厂配有装机4GW的太阳能、风能和储能发电系统,2025年投产后有望实现650吨/日的氢产量。为了便于运输和出口,该厂还将应用“氢氨转换技术”,届时还能生产120万吨/年的氨。 刷新绿色制氢项目规模纪录 沙特国际电力和水务公司(ACWA Power)和沙特智慧城市倡议NEOM与美国空气产品公司(Air Products)达成了此次合作,三方将共同耗资50亿美元在沙特西北部工商业新城NEOM,打造这个由可再生能源供电的绿色制氢工厂,Air Products还将另外投资20亿美元建设氢分销基础设施。 根据协议,三方将平分这座工厂的股权,Air Products独自拥有并运营氢分销基础设施。预计2025年投产后,这座工厂生产的氢将主要用于出口,只有650吨的日产量投向沙特本土市场,足以供2万辆氢燃料公共汽车使用。 “我们的出口目的地包括欧洲、日本和美国,但这座工厂也服务于沙特,预计最大产量的5%会投向本土。”NEOM能源、水和食品部门负责人Peter Terium说,“这座工厂不会进行分阶段投产,而是一次性建成。” 值得关注的是,无论是电力装机还是产氢规模,这座即将落户沙特的绿色制氢工厂,都是迄今全球在运和拟议中规模中最大的同类工厂。 Air Products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期待利用成熟技术帮助沙特乃至全球加速实现100%绿色能源的梦想。“全球有2.6亿辆商用车,如果其中1%转化为氢燃料汽车,大概需要50座此类工厂。”Air Products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强调,“我们为了这个项目研究和讨论了4年,目标就是打造全球首个巨型氢生产项目。” ACWA Power董事长Mohammad Abunayyan指出,ACWA Power在利用开拓性可再生技术以最低成本提供无碳电力方面拥有良好记录,有信心通过此次合作为沙特绿色制氢贡献力量。 NEOM首席执行官Nadhmi Al Nasr坦言,这将为NEOM成为全球氢能应用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奠定基础。“NEOM作为沙特经济改革‘2030愿景’的重要一环,参与打造这个绿色制氢工厂可谓NEOM成长的关键项目之一,将为沙特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做出贡献。” 氢氨转换便于运输出口 阿拉伯新闻网指出,这个绿色制氢项目将充分利用沙特充足的太阳光照和风能,每年有望帮助减少超过30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当于消除70万辆汽车产生的烟雾排放和其它污染物。 值得一提的是,“氢氨转换”也是该项目的一大特色,生产出来的氢将以氨的形式运往全球各个终端市场,之后再重新转化为氢,此举旨在让运输过程更安全、更容易。 据了解,在此项目中,装机4吉瓦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为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提供的电解槽供电,之后将水转化为氧气和氢气。Air Products利用技术从空气中提取氮气,然后通过丹麦托普索的技术将这些氢与氮气结合,最终合成氨用于出口,预计每年有望生产120万吨此类氨。Air Products将是这些绿色氨的独家承购商,负责分销、运输和出口。 蒂森克虏伯化学与工艺技术业务部首席执行官Sami Pelkonen指出,全球多国正加速推进氢能经济,水电解成为建立可持续、灵活的能源系统和无碳产业的关键技术,“这为我们开辟了新的市场”。 鉴于全球低碳运输燃料竞争日益激烈,沙特和Air Products均有信心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推进并完成这个绿色制氢项目。Air Products更是强调,政府层面的任何支持都只是“锦上添花”。 经济可行性仍待评估 不过,业内普遍对这个“全球最大绿色制氢项目”的经济可行性持怀疑态度。因为相较于灰色制氢,绿色制氢在成本方面的优势并不明显,既需要较低的电价还需要较高的电解槽利用率。 “这个项目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投资和规模太大,而且氢氨转换成本效益不高,经济可行性有待评估。”咨询公司伍德麦肯兹高级分析师Ben Gallagher表示,“更重要的是,沙特本土可再生能源发电规划后劲不足,政策扶持方面也不到位。” 对此,沙特方面则认为,NEOM的独特地位将使其能够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为全球生产和供应绿色氢气。其拥有靠近苏伊士运河海上贸易航线的优越地理位置,并以完全依靠新能源供电为最终目标。 法国液化空气集团中东和印度负责人Olivier Randet 也表示,氢在降低沙特和整个中东碳排放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受益于优越的可再生能源条件,沙特是未来低碳氢气生产和出口的理想候选国。”他说,“氢已成为沙特的一种重要资源,除石油精炼外,氢在石化、多晶硅和玻璃等行业的作用也不容小觑。” 此外,Air Products透露,蒂森克虏伯的高效电解槽也能帮助提高这个项目的效率,其电解能力已达到千兆瓦级别。蒂森克虏伯储能与氢事业部主管Christoph Noeres介绍称,全球对能够以低成本生产绿色氢的工业电解需求正在加速上升,千兆瓦级规模的水电解能力十分有必要。“我们提供的电解槽采用预制橇装模块,一个模块每小时可以产生4000立方米的氢气,这些单元易于运输和安装,可以组合成数百兆瓦或千兆瓦的项目,反应速度快且操作灵活,系统效率高达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