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OLED显示器能耗的技术或将面世》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7-19
  • 据外媒报道,由来自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表面与界面科学实验室科学家Kensuke Kimura带领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日前正在开发一种能够降低OLED显示器能耗的技术。

    该研究小组最近一篇名为《单分子中选择性三重态激子的成形》的文章发表在《Nature》杂志上。关于该技术,以下有关背景需要了解一下。

    穿过OLED材料的电流导致了激子的形成,而激子则是成对的电子和空穴。更准确地来讲,注入到OLED材料中的电流以1比3的比例形成自旋 - 单重态激子(具有相反的自旋)和自旋 - 三重态激子(具有相同方向的自旋)。单重态是更高能量状态,可以转换为三重态。当单重态或三重态转换为较低能量状态时,就会产生光。

    当前一代OLED材料中的磷光(现象)通常是基于三重态的衰变。基于这一事实,使用能量来制造更高能量的单重态效率并不高。仅产生三重态并且通过三重态衰变而发光的材料/工艺应具有较低的OLED工作电压,因此能够提高整体OLED显示器的能量效率。然而,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开发出加强三重态直接形成的有效方法。因此,该研究团队展开的研究旨在解决这一问题。

    该团队最近的研究,旨在了解激子产生背后的基本物理原理。为此,该团队制备了一种基于有机半导体的模型系统,称为3,4,9,10- 苝四羧酸二酐(PTCDA)。该半导体吸附在由三个单层NaCl组成的超薄绝缘膜上,而该单层NaCl则是由Ag(111)构成的金属膜支撑。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111)指的是银的晶体结构。他们通过一种特定的方法给与分子负电荷。在下一步骤中,来自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电流可诱导该分子发光。由该过程产生的激子类型由分析发射光谱的光学检测系统确定。

    当施加高电压时,磷光和荧光信号均出现了。但是,当施加低电压时,却只出现了磷光(现象)。这些结果表明三重态激子的选择性形成过程,不会产生单重态激子。理论计算证实了该实验结果并验证了其机理。

    下图(a)部分说明了测量的配置;(b)部分则是被吸附在生长在Ag(111)上的NaCl上的PTCDA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图像;(c)部分则是由该材料产生的发光光谱。

    在描述他们的试验结果时,该团队表示:“我们相信,我们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主要是由于先前未知的机制,其中电子可根据其自旋状态被选择性地从带电分子中移除。随后,我们又证实了一种操纵激子的新方法,该方法对于OLED内的电子传输至关重要。可以通过操纵分子内部的电子自旋,从而控制伴随OLED中激子形成而产生的电子传输过程。”

    在他们的研究论文中,他们表示,预计“设计一种考虑到交换互动的设备可以实现具有较低工作电压的OLED”。

相关报告
  • 《“超表面”显示技术出世,或将淘汰LCD面板》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3-03-08
    • 近日,来自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新南威尔士大学堪培拉分校的一个研究小组成功开发出了一种概念验证(proof-of-concept)的显示技术。据称,这项技术可以取代当今众多电视与显示器中常见的液晶(LCD)面板,使屏幕更薄、分辨率更高、能耗更低。 二十多年前,液晶显示技术异军突起,一举颠覆了CRT显示技术(阴极射线管)的盛世“王朝”。而今天,一项名为超表面像素(metasurface pixels)的显示技术也已悄然生根发芽。 显示产业中的技术“王座”是否会再次更替,历史又是否会再次重演呢? 现在是LCD显示器被淘汰的时候了? 尽管在当前的显示产业中,存在着LCD、QLED、EPD、Mini LED、OLED、LDT、Micro LED等多种显示技术逞妍斗色,但在众多显示技术之中,市场使用最多、需求最广的仍然以使用LED背光模组的LCD技术为主。 然而,传统LCD技术的发展似乎已经达到了极限,就像摩尔定律一般,终有尽头。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物理学教授Dragomir Neshev说:"传统显示器的能力已经达到了顶峰,并且由于多种限制,在未来不太可能有明显的改善。今天,人们正在寻求具有高分辨率和快速刷新率的全固态平面显示技术。” “我们已经设计和开发了元表面像素,可以成为下一代显示器的理想选择。与液晶不同,我们的像素不需要偏振光来运作,这将使屏幕的能源消耗减半"。 为了以高调制速率控制单个像素,该研究小组概念验证平台采用了铟锡导电氧化物(ITO)作为硅超表面的微加热器,其可以迅速改变硅超表面(silicon metasurface cells)的光学特性,据说硅超表面的厚度仅是传统显示器中液晶层(liquid crystal cells)的百分之一,人类头发的二百分之一。且该技术的反应时间低于一毫秒,即比人眼的检测极限快10倍。 新南威尔士大学堪培拉分校的Andrey Miroshnichenko教授指出:"我们的像素是由硅制成的,与其他现有替代品所需的有机材料相比,它的寿命很长。此外,硅是广泛可用的,与成熟技术兼容的CMOS,而且生产成本低廉。" 这项技术还可用于动态VR全息技术和LiDAR技术,并可用于生产更薄的平板,其分辨率比目前基于LCD的屏幕高100倍,同时将功耗降低一半。 此外,由于硅超表面阵列可以有效地取代当今显示器中的液晶层,研究人员估计制造商将不需要投资全新的生产线来制造面板。而这也代表着,若超表面像素技术成果得到市场认可,那么其覆盖速度将极为恐怖。 目前,该项目将注力于在大屏幕电视领域扩大技术的应用规模,以及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进一步提高元表面的性能。 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科学和技术学院的工程教授、首席研究员Mohsen Rahmani说:"我们已经为打破技术障碍铺平了道路,用元表面取代了当前显示器中的液晶层,使我们能够使价格低廉的平板电脑不含液晶。平板显示器最重要的指标是像素尺寸和分辨率、重量和功耗。我们已经用我们的元显示概念解决了其中的每一个问题。" "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新技术可以导致能源消耗的巨大减少--鉴于家庭和企业每天使用的显示器和电视机的数量,这是一个极好的消息。我们相信,现在是LCD和LED显示器被淘汰的时候了,就像过去10到20年里以前的阴极射线管(CRT)电视一样"。
  • 《浸没式液体冷却技术可为数据中心降低50%能耗》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9-02
    • 据CNBC报道,人工智能的繁荣正在增加对更强大处理器的需求,以及保持数据中心冷却所需的能源。这对数据中心公司Sustainable Metal Cloud(SMC)来说是一个机会,该公司在新加坡和澳大利亚运营着由HyperCubes组成的“可持续人工智能工厂”。 HyperCubes包含装有Nvidia处理器的服务器,这些处理器浸没在一种名为聚α烯烃的合成油中,这种油比空气更有效地吸收热量。该公司表示,与数据中心通常使用的传统空气冷却技术相比,其平台可将能耗降低高达50%。 这家总部位于新加坡的公司还表示,其浸没式冷却技术的安装成本比其他基于液体的解决方案低28%。HyperCube旨在用于任何数据中心,可以部署在现有数据中心内未使用的空间中。 SMC首席执行官罗森菲尔德说:“我们的解决方案是集装箱化的,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很快地到达任何地方。我们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开辟新的可用区域”。他说,SMC正在向泰国和印度等其他市场扩张。该公司已经将英伟达和德勤列为其主要企业合作伙伴。SMC是英伟达在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的首选云合作伙伴,并提供由这家芯片巨头设计的GPU集群。7月,SMC宣布与德勤建立合作关系,将为德勤公司的客户提供Nvidia GPU计算基础设施的访问权限,以构建人工智能应用程序。 SMC总部所在地新加坡等国家也在寻求通过推动“绿色”数据中心来支持其人工智能雄心,以减轻巨大的能源消耗,该国已承诺投入超过5亿新加坡元(3.797亿美元)。 Sustainable Metal Cloud已获得新加坡国家投资者淡马锡支持的亚洲最大数据中心运营商之一ST Telemedia Global Data Centres的资助。SMC目前正在筹集4亿美元的股权和5.5亿美元的债务,这些资金将用于新加坡以外的数据中心扩张。 在6月的台北国际电脑展上,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Jensen Huang)宣传了直接液冷技术的好处,他说这种技术可以节省能源并降低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成本。服务器被浸没在容器内的油中,就像“超级立方体”一样,可以有效地吸收热量。液体冷却具有更高的能效,从而带来更好的性能、更少的污染和更低的能源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