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 成立数字设备与区块链研究院》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1-03
  • 我们期望通过推动企业数字化、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换道超车。也包括调整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更适合行业企业的人才,为区域经济作更大贡献。”在近日于长沙举行的“2019企业数字化转型高峰论坛”上,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马超群说。记者同时获悉,目前湖南大学已成立“数字设备与区块链研究院”,在此领域的研究与产业化进程均较为顺利,包括开发了世界首条电子信息供应链金融的区块链平台,成立了我国首个省级“数字科学与区块链审计重点实验室”等。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企业管理进入了一个数字化的时代。数字技术给企业带来了诸多挑战与机遇。比如,消费互联网领域,诞生了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知名企业,使中国的消费数字技术和理念实现了国际领先。在制造业,工业互联网也成为了工业数字化的最佳实践。

      湖南大学称,学校拟与用友集团从数字化、学院平台建设、企业数字化学术研究与数字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将学校在企业管理领域的学术积累和资源优势,与用友集团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实践与技术深度结合,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共同打造面向中国的企业数字化管理与实践体系融合平台。同时,该校还拟致力于建设湖南本土的,从企业数字化中高层管理者,到企业基层技术化应用人才的体系,支撑湖南工业互联网的可持续发展。

  • 原文来源: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0-01/02/content_437847.htm?div=-1
相关报告
  • 《工业设计,如何助力湖南制造业提质升级》

    • 来源专题:智能制造
    • 编译者:icad
    • 发布时间:2023-09-08
    • 中国(长沙)创新设计产业园   日前,记者在长沙雨花经开区中国(长沙)创新设计产业园展厅内看到,一串电炉丝稍加设计,即可成为电炉、热水壶、智能电饭煲、吹风机等产品的关键部件,价值便从3元飙升到几十元至几千元。   这就是工业设计的作用。工业设计是指对工业制品的外观、结构、功能等方面进行“二次加工”,让产品更美观、更实用、更符合消费者使用习惯,进而创造高附加值。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工业设计曾被视作制造业的附庸角色。近年来,随着我省制造业升级转型步伐加快,工业设计也由原来的“群演”变为“主角”,在撬动产业变革、提升竞争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安克创新移动储能产品  小投入撬动大市场   连绵不绝的山峦、淡雅挺拔的松竹、精美华贵的刺绣……在梦洁家纺长沙一家门店里,床上用品美得好似艺术品。这是梦洁家纺股份有限公司与各大博物馆合作推出的新中式系列。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该系列产品累计销售额达到5000万元,今年有望突破8000万元,是公司毛利最高的产品线。   依托设计优势,60多年历史的梦洁焕发出新活力。公司有全国家纺行业唯一的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产品多次斩获德国红点设计大奖、中国纺织产品十大创新奖等重磅奖项,在同质化严重的家纺市场脱颖而出。   我省大批优势企业均高度重视工业设计。如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牵头组建工业设计协会轨道交通分会,建成行业内首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其列车产品不仅性能优越,且外观时尚;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每年在工业设计上投入上千万元,多个系列产品在海外市场全面开花,今年上半年营收达70.66亿元,同比增20.01%。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何人可认为,工业设计是科学与艺术结合产生的新型生产力,能够让商品形象更具吸引力,有力提高竞争力。以设计赋能,实现产业价值倍增是未来传统产业升级关注的焦点。   相关研究显示,在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工业设计每投入1元,对经济产值的拉动为101.3元;在美国等发达国家,这个比例达到惊人的1:1500。 中车株机旅游观光有轨电车 工业设计重塑“湖南制造”   湖南工业设计基础扎实,来势很好。   教育水平上,我省拥有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工业设计学科优势院校,其中湖南大学工业设计专业长期在全国名列前茅;产业服务能力上,我省与微软、华为、百度等国内外一流企业开展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向社会输送大量既懂设计也懂产业的复合型人才,助力多项重点研发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我省还是全国少数几个开展工业设计专业职称评定的省份之一,目前已有10人获评高级工业设计师职称。   “湖南是制造业大省,为工业设计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土壤。”长沙雨花经开区中国(长沙)创新设计产业园总顾问邵继民告诉记者,作为全省第一家创新设计专业园区,这几年园区工业设计服务产生的价值超过9亿元。   据了解,我省已形成了创新体系初步构建、设计能力不断提升、成果转化效果显著、人才水平全国领先的良好发展格局。全省累计培育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8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20家,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3家,工业设计专业园区2个。   与其他发达省份相比,我省工业设计存在哪些差距?   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提到湖南工业设计“显示度”不够,亟待形成设计赋能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如湖南不乏茶颜悦色、文和友等“网红”消费品牌,但其出圈的设计均为外省公司操持。“很多人不知道,本地就有这样的设计资源。”新锐设计师范石钟说。   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更需要工业设计来提升企业竞争力。但现实是,部分企业囿于“小富即安”思想,不愿在工业设计上多加投入。   省工信厅产业政策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省将通过工业设计培训、工业设计进园区等活动,广泛普及工业设计理念和作用;支持工业设计服务机构及平台发展壮大,进一步赋能为全省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开展2023年“潇湘杯”工业设计大赛,营造工业设计发展浓厚氛围。(湖南日报) 编辑:汪黄任 责编:张永杰 审核:王棕宝   .
  • 《智能制造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7-19
    • 在前不久结束的2018世界制造业大会上,一批前沿技术和创新成果集中“亮相”,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制造的魅力。 显然,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推动下,智能制造已然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它让传统制造业脱胎换骨的同时,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方式改变着中国。 制造业升级推动中国产业发展 自动播放轻音乐“唤醒”主人的智能音箱、能够单手做俯卧撑的手掌大的机器人、搭载着人工智能系统的新能源自动驾驶汽车、能“S”形弯折的柔性显示屏……中国制造业特别是智能制造领域的发展成就,令2018世界制造业大会的与会人士惊叹不已。 在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看来,制造业升级是推动中国产业发展乃至全球技术更新的催化剂。“人工智能的多维度发展、多产业链运行,将和教育、医疗、汽车等一系列制造行业深度融合”。 “我们身处智能制造时代,无所不在的智能制造正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 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80亿元,相关产业规模达2200亿元。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服务机器人、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系统等智能化产品在中国已有较好的技术和产业基础。 “智能制造除了使我们的制造过程更加智能化,比如在制造过程中大量运用机器人、物联网等新技术,同时还能让产品本身智能化。”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张友国介绍。 外企竞相拥抱中国“智”造 随着中国制造业供给侧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瞄准了中国制造业发展这一红利,竞相调整全球布局,顺应中国制造从“低成本、低技术含量”转向“高科技、高质量”的转型过程。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吴晓华表示,中国制造业在转型升级中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给外资企业创造了大量的投资和市场机会。 他说:“新一轮的制造业升级开放对外国企业来说,也许比第一轮有更大的红利,因为附加价值高,市场购买力更强。” 5月25日,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集团合资生产的首款电动汽车在合肥下线。这款纯电动车以江淮汽车的新能源技术框架为基础,融合了大众旗下西雅特品牌的设计理念,将于今年下半年上市。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约亨·海兹曼介绍说,该款电动车续航里程超过300公里,搭载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语音控制平台及包括智能充电、智能停车在内的出行解决方案。目前,该车型已接到来自大众共享移动出行伙伴的数千台订单。 据了解,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于2017年12月成立,是中国首个中外合资新能源汽车企业,也是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的第三家合资企业。 去年11月,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在合肥开始打造其全球第三个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在工厂里配备了智能机器人辅助生产、自动化物流运作、虚拟现实眼镜、设备状态追踪、大数据网络监控等手段和系统,期望最终实现物联网环境下的智慧工厂运营模式,完整建设计划将耗时十年。 数据显示,2017年,在中国设立的外商投资制造业企业达4986家,比上年增长24.3%,制造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总额达335亿美元,外商投资重点也从加工制造业,逐步拓展到计算机、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领域,在中国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的跨国公司近2000家。 一些国外行业人士表示,希望中国制造业的大门更为开放,与全球制造业企业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 发展智能制造要深耕基础科研和技术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制造业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发挥自身优势,承接产业国际转移,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距离制造强国还有很大差距。”辛国斌坦言。 据介绍,从经济效益看,2017年入围世界500强的企业中,中国企业平均营业收入比美国企业高11%,但平均利润却低了30%;从核心技术看,80%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90%的通用计算机CPU和基础软件都依赖进口;从产品质量看,通用零部件产品寿命一般为国外同类产品寿命的30%到60%,模具产品使用寿命一般较国外先进水平低30%到50%。 辛国斌说:“加强对外合作、加强交流沟通、共同应对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积极参与全球经济竞争合作是我们基于对自身的认知,而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则是我们立足制造业现状,对未来30年的展望,在这个过程中既不可夜郎自大,又不必妄自菲薄。” 毫无疑问,中国制造业的开放步伐还将加快、程度继续深化,但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以创新为驱动,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找准价值链新坐标。 刘庆峰认为,中国制造业未来必然走向与人工智能的匹配和深度融合。“未来30年,如果我们抓住了人工智能产业机遇,将会在全球的价值链中有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所以,我们一定要把人工智能和中国制造,提到双能驱动、并驾齐驱的战略高度。” 一些业内权威专家指出,发展智能制造要更加注重深耕基础科研和技术,全力打造中国智能制造核心竞争力。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超七成分布在应用层,而不是在技术层。如果要在2020年实现核心智能产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的目标,整个行业水平就需要大幅提高。因此,智能制造产业的爆发期还远未到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说,“我国智能制造的产业基础仍不够牢固,因此要继续集聚自主研发原动力,在技术层上下大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