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直接淬火和回火处理低碳Nb-B超高强度钢的微观结构-性能关系。》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8-05-10
  • 这里的工作描述硼铌铸铁结合的协同效应除了900年发展?MPa年级超高强度低碳经济的贝氏体钢直接淬火和感应回火处理。通过控制轧制和直接淬火,得到了一种由针状铁素体和板状贝氏体组成的混合微结构。通过透射电镜(TEM)研究了可控轧制和诱导回火过程中纳米颗粒的析出行为。在控制轧制和直接淬火后,在基体中观察到许多纳米级的沉淀。这些沉淀物被电子能量损失谱(鳗鱼)扫描TEM(茎)TiN-Nb(C,N)或TiN-NbC复合沉淀,和相关的意思是奥氏体晶粒尺寸34 ~?±?6?µm钢铁之前完成。在非奥氏体再结晶温度下,将奥氏体晶粒细化到10-15个厚度。在670的诱导回火过程中形成的纳米级NbC,其平均直径为~ 4.3 nm和9.5 nm,分别为5 min和30 min。指出,虽然纳米级的NbC析出小于5,可提供显著的沉淀硬化效应,增加机械强度,但在混合微结构中针状铁素体有助于保持低碳直接淬火和回火钢的高伸长。采用高延性的944 MPa的超高屈服强度(总伸长率为6.3%,总伸长量为20%),在670 C的诱导回火后得到5 min。

    ——文章发布于2018年6月6日

相关报告
  • 《一种新型的淬火-裂化-低温-回火处理对低碳钢的增韧优化》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8-07-18
    • 对低碳锰硅铬合金钢进行了淬火-分块-回火(Q-P-T)和淬火-分块-低温回火(Q-P-C-T)两种热处理路线处理。q - p - p - c - t处理后,强度和韧性同时增强。极限抗拉强度:1236 MPa,冲击能量在20°C:~ 113 J / cm2,分别)。与Q-P-T的韧性相比,Q-P-C-T的韧性提高了23%。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电子反散射衍射和透射电镜对其进行了显微结构表征。提高韧性的原因是由于Q-P-C-T的低温处理导致的高角边界和新形成的马氏体。最后,建立了一个合理的模型来解释Q-P-C-T过程中微观结构演化的增韧机理。该研究为低温处理与先进热处理技术的科学配合提供了有意义的思路,以获得常规钢的最佳性能。 ——文章发布于2018年4月26日
  • 《后均质热处理工艺对激光助剂的微观结构演化性能和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8-03-20
    • 采用激光添加剂制造工艺(LAM)制备超高强度AerMet100钢板,随后进行热处理。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通用机械试验机对钢的微观结构和拉伸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下热处理能显著改变合金碳化物的特性,减少奥氏体的含量,并能迅速地形成林-梅100钢的细等轴-奥氏体晶粒。与优良的短棒状的Nb-rich MC carbides和as-沉积试样的M3C碳化物相比,在回火试样中合金碳化物具有较大的变化,其中包括优良的球状Nb-rich MC碳化物,优良的rod-like M2C碳化物,大粒径的球形M6C carbides和Cr-rich M23C6 carbides。而与martix马氏体相结合的精细的rod-like M2C碳化物是分散分布和相干性,从而形成强的相干应变强化。在适当的后均质热处理工艺后,LAM AerMet100钢的拉伸力学性能得到了全面的改善,这与锻钢的力学性能相当。与沉积试样的低延性相比,回火试样的高延性主要与M2C碳化物的弥散析出所达到的极强的应变增强能力有关。随着均质化的增加,回火试样的延性进一步提高,主要归结为大尺寸合金碳化物的数量和尺寸的降低(特别是钼-rich M6C碳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