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性小鼠骨骼肌耐力训练适应性的分子调控》

  • 来源专题:重大疾病防治
  • 编译者: 蒋君
  • 发布时间:2023-09-15
  • 骨骼肌具有巨大的可塑性潜力,可以适应各种外部和内部扰动。尽管耐力训练肌肉的形态学变化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描述,但对训练适应的分子基础却知之甚少。因此,我们旨在阐明受过训练的雄性小鼠肌肉的分子特征,并揭示对急性运动的训练状态依赖性反应。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在基线时,定义训练肌肉的基因数量出乎意料地少,但训练状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会显著影响对急性挑战的转录反应,部分与表观遗传学修饰有关。最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等瞬时激活因子对正常训练适应是必不可少的。总之,这些结果提供了时间和训练状态依赖性运动反应的分子框架,支撑了训练中肌肉的可塑性。
  • 原文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255-023-00891-y?error=cookies_not_supported&code=b0273e63-dcd2-415d-a93f-815a85bcb6e2
相关报告
  • 《Nature | 耐力运动训练的多组学动态反应变化》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5-03
    • 2024年5月1日,体育活动分子传感器联盟在期刊Nature上发表了题为Temporal dynamics of the multi-omic response to endurance exercise training的文章。 经常锻炼能促进全身健康并预防疾病,但人们对其潜在的分子机制却知之甚少。 体育活动分子传感器联盟分析了耐力运动训练八周期间雌雄大白鼠全血、血浆和 18 种实体组织中的时间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脂质组、磷酸蛋白组、乙酰蛋白组、泛素蛋白组、表观基因组和免疫组。由此产生的数据汇编包括 19 种组织、25 个分子平台和 4 个训练时间点的 9,466 项检测。发现了数以千计的共享和组织特异性分子改变,并在多个组织中发现了性别差异。 多组学和多组织时空分析揭示了耐力训练适应性反应的广阔生物学前景,包括对免疫、代谢、应激反应和线粒体通路的广泛调节。许多变化与人类健康有关,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症性肠病、心血管健康以及组织损伤和恢复。该研究提供的数据和分析将成为了解和探索耐力训练对多组织分子影响的宝贵资源,并在公共资料库(https://motrpac-data.org/)中提供。
  • 《研究发现调控牦牛骨骼肌能量代谢的分子机制》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姜丽华
    • 发布时间:2023-01-07
    •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牦牛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发现了参与调控牦牛骨骼肌能量代谢和肌纤维类型转换的关键候选基因、调控因子及信号通路,为牦牛肉品质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肉类科学(Meat Science)》。 动物的骨骼肌由多种类型的肌纤维组成。研究表明,肌纤维类型与肉色、酸碱值、剪切力和肌内脂肪含量等肉品质性状密切相关。目前对于牦牛肌纤维类型形成及转换的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明确。 科研人员对牦牛氧化型肌纤维为主的股二头肌和酵解型肌纤维为主的腹外斜肌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共鉴定到1436个差异表达基因,1172个差异表达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和218个差异表达环状核糖核酸,进一步分析发现,差异表达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和环状核糖核酸调控的靶基因主要参与骨骼肌能量代谢相关的信号通路。研究还构建了与骨骼肌能量代谢和肌纤维类型转换相关的分子调控网络,为解析牦牛肉品质性状形成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该研究得到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通讯员:符金钟)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meatsci.2022.108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