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修饰的金纳米粒子对脑内皮细胞的影响:作为一种潜在的危险因素排除内质网应激行为》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chenfang
  • 发布时间:2016-08-15
  • 一种不同尺寸和表面限制的聚合物涂层的金纳米粒子(AuNPs)用来测试摄取和诱导人脑血管内皮细胞的应激反应。内质网应激而影响内皮细胞的生理(ECS)可导致炎症和死亡。因此,即使应用由纳米粒子引起的非细胞毒性浓度也不会减少血管疾病的风险和负面影响。

相关报告
  • 《聚合物纳米粒子清除及体内分布的影响因素》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研发动态
    • 编译者:杜慧
    • 发布时间:2014-12-18
    • 纳米颗粒药物传递系统 (5-250nm) 因其能克服多个生物屏障并且可缓解最佳剂量范围内治疗负荷而在改善疾病治疗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纳米颗粒的快速清除是药物传递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因此了解纳米颗粒分布及半衰期的影响因素是十分必要的。在这篇综述中,我们会讨论影响纳米颗粒血液滞留时间和器官特异性积累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与生物屏障的相互作用和可调节的纳米颗粒参数,如成分、 尺寸、 核心性能、 表面修饰 (聚乙二醇化和表面电荷) ,还有靶向配体的官能团化。所有这些因素均可从根本上影响纳米颗粒的生物分布和半衰期,它们是通过降低循环纳米颗粒的非特异性吸收,延缓调理作用,并增加组织特异性积累而发挥作用的。
  • 《不同纳米粒子在非细胞毒性浓度下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粘附连接的体外效应比较研究》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9-06-21
    • 背景:不同纳米颗粒(NPs)暴露在急性非细胞毒性浓度下的效果特别值得弄清,比较和阐明。 目的:研究和比较非细胞毒性浓度的NPs小文库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粘附连接的影响,获得NPs安全性评价的新见解。 材料和方法:HUVECs层暴露于NPs,包括金(Au),铂(Pt),二氧化硅(SiO2),二氧化钛(TiO2),氧化铁(Fe2O3),氧化多壁碳纳米管,具有不同的表面化学和大小分布。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对NP的摄取。细胞毒性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测定法测定。使用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和CAT分析试剂盒的探针分别测量NP诱导的细胞内活性氧(ROS)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通过Western印迹分析HUVEC的VE-钙粘蛋白水平,并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粘附连接的丧失。 结果:确定了不同NP的急性非细胞毒性浓度并应用于HUVEC。根据特征,NPs不同程度地增加细胞内ROS水平和CAT活性。同时,HUVEC失去了它们的粘附连接蛋白VE-钙粘蛋白,并且在细胞之间形成了间隙。 NP诱导的氧化应激和间隙形成可以通过培养中的补充N-乙酰半胱氨酸来拯救。 结论:细胞内ROS和CAT活性的增加是NPs的一种常见作用,即使在非细胞毒性浓度下,其程度也取决于NP的组成,表面化学和大小分布。这种效应导致细胞之间形成间隙,同时可以被抗氧化剂拯救。因此,当用作治疗剂和诊断剂时,建议内皮细胞之间粘附连接的变化评估NP。 ——文章发布于2019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