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LA研究人员使用量子模拟器观测到长期预测的超导体特性》

  • 来源专题:计量基标准与精密测量
  • 编译者: 李晓萌
  • 发布时间:2024-04-18
  • 超导性使物理学看起来像魔术。在低温下,超导材料允许电流无限期流动,同时排出外部磁场,使其悬浮在磁铁上方。核磁共振成像、磁悬浮列车和高能粒子加速器使用超导性,超导性在量子计算、量子传感器和量子测量科学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有一天,超导电网可能会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输送电力。

    然而,科学家们缺乏对传统超导体的完全控制。这些固体材料通常包括多种复杂结构的原子,这些原子在实验室中很难操作。当温度或压力突然变化,使超导体失去平衡时,更难研究会发生什么。

    量子理论预测了超导体脱离平衡时的有趣行为。但在实验室中对这些材料进行扰动而不破坏其微妙的超导特性一直是一项挑战,这使得这些预测未经测试。

    然而,科学家们可以通过在气体中使用完全可控的原子阵列来研究超导性,从而获得令人惊讶的深刻见解。这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和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联合研究所JILA的研究合作方法。

    在他们的最新工作中,JILA的研究人员使锶原子气体像超导体一样发挥作用。尽管锶原子本身不是超导的,但它们遵循相同的量子物理规则。研究人员可以使气体中的原子相互作用,以保持超导性的相互作用,同时抑制其他竞争性的复杂相互作用。通过使原子脱离平衡,研究人员看到了原子相互作用的变化,这将影响实际超导体的性质。

    通过锶气体作为“量子模拟器”,研究人员能够观察到超导体的行为,这种行为已被预测存在多年。这项发表在《Nature》期刊上的研究为超导体在适当地脱离平衡时如何工作提供了新的见解,并揭示了如何使超导体更加坚固,以及如何在其他量子技术中使用其独特特性。

    “这些东西有多坚固?”

    在正常材料中,电子以不相干的方式移动,不断地相互碰撞;通常情况下,电子相互排斥。当它们移动时,会发生碰撞,失去能量并产生热量;这就是为什么当电子在金属丝中流动时电流会消散的原因。然而,在超导体中,电子结合成弱键对,称为库珀对。当这些对形成时,它们都倾向于连贯地移动,这就是为什么它们在材料中流动时没有阻力。

    NIST和JILA研究员、理论物理学家Ana Maria Rey解释说,物理学在某种意义上很简单。库珀对以低能态存在,因为材料晶体结构中的振动将电子拉在一起。当形成时,库珀对更喜欢连贯一致地行动并锁定在一起。库珀对有点像“箭头”,希望在同一方向上排列。Rey解释说,要解锁它们或使其中一个箭头指向不同的方向,你需要添加额外的能量来打破库珀对。你需要添加的能量来解锁它们,这被称为能量缺口。原子之间更强的相互作用会产生更大的能隙,因为保持库珀对锁定的吸引力非常强。克服这种能量差距会让库柏组合失去很多能量。因此,这个能隙起到了缓冲作用,让库珀对保持愉快的相位锁定。

    当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一切都会起作用。但是,当你引入一种突然、快速的变化时,超导体就会失去平衡,或者变得“淬火”。JILA物理学家James Thompson说,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想知道,在突然但强度不足以完全打破库珀对的淬火后,超导电性会发生什么。

    Thompson说:“换句话说,这些东西有多坚固?”。

    理论家们预测了超导体被淬火时可能发生的三种不同的可能性或阶段。Thompson说,把它想象成一大群广场舞者。起初,每个人都是同步的,紧跟着音乐的节拍。然后有些人有点累了,或者有些人开始移动得有点太快了,他们撞到了一起,然后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坑。这是第一阶段,超导电性崩溃。在第二阶段,舞者脱离节奏,但设法保持同步。超导性经受住了淬火。科学家们已经能够观察和研究这两个阶段。

    但他们从未见过长期预测的第三阶段,即系统的超导性随时间振荡。在这个阶段,我们的舞者有时会移动得更快或更慢,但没有人崩溃。这意味着有时它是较弱的超导体,有时它是较强的超导体。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能够观察到第三阶段。

    “一切都在流动”

    Thompson在JILA激光器的团队与Rey的理论小组合作,将锶原子冷却并加载到光学腔中,光学腔的两端都有高反射镜。激光来回反弹数百万次,然后一些光从一端泄漏出去。

    Rey解释说,空腔中的光介导了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它们排列成叠加态——这意味着它们同时处于激发态和基态——并像库珀对一样锁定相位。

    使用激光,科学家们可以对系统进行淬火,并通过测量泄漏的光,了解能隙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通过这种量子超导体模拟,他们首次能够观察到所有三个动态相。

    他们发现,在第三相,即使系统失去平衡,能隙也能保持超导性。使用这样的量子模拟器可以帮助科学家设计出非常规或更坚固的超导体,并更好地理解超导体的物理特性。

    对于从事测量科学工作的科学家来说,这也是一种违反直觉的方式,将原子相互作用,比如导致能量差距的相互作用,视为一种好处,而不是诅咒。

    Rey说:“在测量科学中,相互作用通常是不好的。但在这里,当相互作用很强时,它们可以帮助你。间隙保护系统——一切都在流动。”。“在这个想法的核心,你可以有一些永远振荡的东西。”

    Thompson补充道,拥有永远振荡的东西是量子技术的梦想,因为这将使传感器更好地工作更长时间。就像超导体一样,量子传感器中的原子、光子和电子组需要保持同步或相干才能工作,我们不希望它们变成量子大坑或“去相位”。

    Thompson说:“我很高兴我们观察到的一个动力学相位可以用来保护量子光学相干性不受去相位的影响。例如,这可能有一天会让光学原子钟运行得更长。”。“它代表了一种提高量子传感器精度和灵敏度的全新方式,这是量子计量学或测量科学的前沿课题。我们希望利用众多原子,利用相互作用构建更好的传感器。”

相关报告
  • 《中国“天元”量子模拟器率先取得量子计算第二阶段重要进展》

    • 编译者:李晓萌
    • 发布时间:2024-08-20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陈宇翱、姚星灿、邓友金等成功构建了求解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的超冷原子量子模拟器“天元”,以超越经典计算机的模拟能力首次验证了该体系中的反铁磁相变,朝着获得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的低温相图、理解量子磁性在高温超导机理中的作用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7月10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自然》(Nature)上。 由于较高科学价值和潜在的经济效益,以高温超导为代表的强关联量子材料将推动未来科技的发展。然而,这些新型量子材料背后的物理机制尚不明确,难以实现有效可控的规模化制备和应用。费米子哈伯德模型是晶格中电子运动规律的最简化模型,被认为是可能描述高温超导材料的代表性模型之一,但研究面临着挑战:一方面,该模型在二维和三维下没有严格解析解;另一方面,计算复杂度非常高,即使是超级计算机也无法进行有效的数值模拟。 量子计算为求解若干经典计算机难以胜任的计算难题提供了全新方案。国际学术界为量子计算的发展设定了三个阶段。一是对特定问题的计算能力超越经典超级计算机,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随着美国谷歌公司“悬铃木”以及中国科大“九章”系列、“祖冲之号”系列量子计算原型机的实现,这一阶段的目标已达到。二是实现专用量子模拟机以求解诸如费米子哈伯德模型这一类重要科学问题,这是当前的主要研究目标。三是在量子纠错的辅助下实现通用容错量子计算机。值得注意的是,理论研究表明,即使采用通用量子计算机也难以准确求解费米子哈伯德模型。因此,构建可以求解该模型的量子模拟机,不仅是探究高温超导机理的有效途径,而且是量子计算研究的重大突破。 对于整个设想中的费米子哈伯德模型低温相图,理论上仅能够明确无掺杂(即每个格点填充一个电子,又称半满)条件下系统的低温状态是反铁磁态。然而,由于系统的复杂性,不仅反铁磁态从未得以实验验证,而且掺杂条件下的系统状态已无法通过经典超级计算机进行准确数值模拟。因此,构建量子模拟器验证包括掺杂条件下的反铁磁相变,是实现能够求解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的专用量子模拟机的第一步,也是获得该模型低温相图的重要基础。 光晶格中的超冷原子具有系统纯净、原子间相互作用强度、隧穿速率及掺杂浓度可精确调控等优势,是最有希望构建专用量子模拟机以求解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的体系之一。为了验证反铁磁相变,超冷原子量子模拟器必须满足两个关键条件:首先,需要建立空间强度分布均匀的光晶格系统,确保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的参数在大尺度上保持一致;其次,系统温度必须显著低于奈尔温度(即反铁磁相变温度),这样反铁磁相才可能出现。然而,以往实验中光晶格强度的非均匀性和费米原子制冷存在的困难,使得上述两个关键条件无法得到满足。因此,反铁磁相变一直无法实现。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该团队在前期实现盒型光势阱中的均匀费米超流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了盒型光势阱的强度噪声,并结合机器学习优化技术实现了最低温度的均匀费米简并气体制备,满足了实现反铁磁相变所需要的低温。进一步,该团队创造性地将盒型光势阱和平顶光晶格技术相结合,实现了空间均匀的费米子哈伯德体系的绝热制备。该体系包含大约80万个格点,比目前主流实验的几十个格点规模提高了约4个数量级,且体系具有一致的哈密顿量参数,温度显著低于奈尔温度。在此基础上,该团队通过精确调控相互作用强度、温度和掺杂浓度,直接观察到反铁磁相变的确凿证据——自旋结构因子在相变点附近呈现幂律的临界发散现象,从而首次验证了费米子哈伯德模型包括掺杂条件下的反铁磁相变。 该工作推进了科学家对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的理解,为进一步求解该模型、获取其低温相图奠定了基础,首次展现了量子模拟在解决经典计算机无法胜任的重要科学问题上的巨大优势。《自然》杂志审稿人对这一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该工作“有望成为现代科技的里程碑和重大突破”,“标志着该领域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是实验的杰作,是期待已久的成就”。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上海市、安徽省等的支持。
  • 《美国天体物理联合实验室(JILA)的研究人员发现了核时钟所需的最佳温度》

    • 编译者:张宇
    • 发布时间:2025-05-09
    • 几十年来,原子钟一直是精确计时的巅峰之作,使GPS导航、尖端物理研究以及对基本理论的测试成为可能。近日,由JILA和NIST研究员、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物理学教授叶军领导的JILA研究人员与维也纳工业大学合作,正在推动某种物质的原子跃迁转向可能更加稳定的状态,从而满足核钟计时的要求。这个时钟可以利用钍-229原子核内一种独特的低能量跃迁来实现计时。与现代原子钟相比,这种跃迁对环境干扰的敏感度更低,并且已被提议用于标准模型以外的基础物理测试。 这个想法在叶军的实验室里并不新鲜。事实上,实验室对核钟的研究始于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实验,其结果去年作为《Nature》期刊的封面文章被发表。在该实验中,研究团队首次对掺钍的宿主晶体中的钍-229原子核的能量跃迁过程进行了基于频率的量子态分辨测量。这一成就证实了钍的核跃迁能够以足够高的精度被测量,以用作计时的参照。 然而,要构建一个精确的时钟,研究人员必须全面了解跃迁对外部条件(包括温度)的敏感程度。这就是这项新研究的意义所在——这是一篇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的“编辑精选”论文,因为该团队研究了当含有钍原子的晶体被加热到不同温度时,钍原子核中的能量转移变化。 “这是对核钟系统特性进行描述的第一步,”该研究的第一作者、JILA博士后研究员Jacob Higgins博士说。“我们发现了一种对温度变化相对不那么敏感的跃迁,这正是我们想要构成的精密计时设备所需要的。” “固态核时钟有很大的潜力成为一种坚固便携且高精度的计时设备,”叶军指出。“我们正在为紧凑的核时钟确定具体的参数阈值,以使其能够保持10^-18的分数频率稳定性。” 由于原子核受环境干扰的影响比电子小得多,因此核时钟可以在原子钟失效的情况下保持准确性,因为核钟对噪声的抵抗力更强。在所有其他原子核中,钍-229特别适合用于构建核钟,因为它的核跃迁过程仅需要很低的能量,这使得研究人员可以使用紫外线而不是高能伽马射线来探测它。 与在囚禁离子系统中测量钍原子不同,叶军的实验室采用将钍-229嵌入固态宿主——氟化钙(CaF?)晶体中的方法来进行测量。这种方法由他们与维也纳工业大学合作开发的,与传统的离子陷阱探测技术相比,钍原子核的密度要高得多。更多的原子核意味着用于测量核跃迁的探测系统将有更强的信号和更好的稳定性。 为了研究温度对这种核跃迁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掺杂钍的晶体冷却和加热到三种不同的温度:用液氮冷却到150K(-123°C)、用干冰-甲醇混合物冷却到229K(-44°C)以及加热到293K(接近室温)。通过使用频率梳激光器,研究人员测量了在不同温度下核跃迁频率的变化情况,揭示了晶体内部两种相互竞争的物理效应。 一方面,随着晶体温度升高,它会膨胀,并使得原子晶格有微妙的变化,从而改变钍原子核所经历的电场梯度。这种电场梯度导致钍原子核的跃迁分裂成多条光谱线,这些光谱线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向不同的方向移动。另一方面,晶格膨胀也改变了晶体中电子的电荷密度,改变了电子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强度,导致光谱线向同一方向移动。 当这两种效应争夺对钍原子的控制权时,研究人员观测到一个特殊的跃迁过程,其对温度的敏感性远低于其它跃迁,因为这两种效应在很大程度上相互抵消了。在所探测的整个温度范围内,这种跃迁仅偏移了62kHz,比其它跃迁中的偏移至少小了30倍。 “这种跃迁的探测结果对精确计时应用来说非常有前景,”JILA研究生Chuankun Zhang补充道。“如果我们能够进一步稳定它,它可能会在精准计时领域带来真正的变革。” 下一步,该团队计划寻找一个温度“最佳点”,即在这个点上核跃迁几乎完全不受温度的影响。研究人员的初步数据表明,在150K到229K之间的某个温度,跃迁频率将更容易稳定,这为未来的核时钟提供了理想的运行条件。 制造一种全新的类型的时钟需要量身定制的独特设备,其中大部分设备的现有加工工艺都不满足所需的条件。多亏了JILA的仪器车间及其机械师和工程师,该团队能够为他们的实验制造关键组件。 “Kim Hagan和整个仪器车间在整个过程中都非常有帮助,”Higgins指出。“他们加工了用于固定掺钍晶体的晶体支架,并构建了冷阱系统的部件,使我们能够精确地控制温度。” 拥有内部机械加工专业知识背景的研究人员能够快速迭代设计,并确保即使是很小的改动(例如更换晶体)也可以轻松完成。 “如果我们只使用现成的零件,就不会对我们的设备有同样的信心,”另一名团队成员JILA 研究生Tian Ooi补充道。“仪器车间制造的定制部件为我们节省了大量时间。” 虽然这项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开发一种更稳定的核时钟,但其影响超出了计时领域。钍核跃迁对其环境的干扰非常不敏感,但对基本力的变化却高度敏感——其频率的任何意外变化,都意味着物理学上的新发现,例如暗物质的存在。 “核跃迁的敏感性可以促进我们对物理学新领域的进一步探索,”Higgins解释说。“除了制造更好的精确计时系统外,它还可以帮助我们打开研究宇宙新方式的大门。” 这项研究得到了美国陆军研究办公室、美国空军科学研究办公室、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量子系统加速器,以及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