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追踪南极冰雪消融》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mall
  • 发布时间:2018-07-06
  • 利兹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和马里兰大学的科学家回顾了数十年的卫星测量数据,以揭示南极洲的冰川、冰架和海冰正在变化的原因。这项研究成果发表于6月14日出版的《Nature》杂志。

    这项名为“南极冰冻圈的趋势与联系”的研究解释了冰架的减少和坍塌如何导致大陆海平面上升。尽管在卫星时代,南极洲周围的海冰总面积几乎没有什么总体变化,但如果考虑到20世纪中期的船舶观测结果,可以找到南极海冰长期减少的迹象。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冰川学家Helen Amanda Fricker对这项研究做出了贡献。她还就同一问题与人共同撰写了一篇评论文章,并考虑了两种气候情景对南极洲未来的影响。Fricker提到,尽管南极洲远离大多数人类文明,它的冰盖仍在融化并流向海洋,其对海平面上升的贡献越来越大,并终将对世界各地的海岸线产生重大影响。我们所选择的未来,将决定我们何时需要重建机场、城市和基础设施,以便我们能够灵活应对这些变化。

    这篇题为《选择南极洲的未来》的评论文章,提出了关于2070年南极洲可能的两种情景。Fricker和其他作者是南极洲科学政策领域著名的Tinker-Muse奖获奖者,同时也是一系列学科领域包括生物学、海洋学、河学、地球物理学、气候科学与政策研究等的专家。

    文中的两种情景,一种是温室气体排放仍然不受控制,另一种是采取雄心勃勃的行动来限制它们。在第一种情景下,全球海平面上升加速,海洋pH值降低改变海洋生态系统;在第二种情景下,生态系统仍然完好无损,国际治理组织共同管理来应对南极洲压力。

    几十年来收集的卫星数据为未来的预测提供了基线。在利兹大学主导的对20世纪中期记录的分析中,Fricker和他的同事发现了南极冰川向海洋漂移的证据。最大的变化发生在冰架,这些非洲大陆的保护性屏障要么变薄,要么发生了坍塌。在南极洲西部,温暖的海水正在侵蚀冰架,而在阿蒙森和别林斯高森海域的冰架比上世纪90年代早期变薄18%。在南极半岛,空气温度急剧上升,冰架随着表面的融化而崩塌。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总共有3.4万平方公里(1.3万平方英里)的冰架面积消失。

    Fricker认为,虽然崩裂的冰架并没有直接导致海平面上升,但影响了内陆冰:没有冰架作为自然缓冲,冰川冰川可以顺流而下,流向大海。例如在阿蒙森海,每年高达6米(20英尺)的冰架变薄引发了松岛和特威茨冰川每年加速1.5公里(1英里)。这些冰川有可能使海平面上升1米以上,现在它们被广泛认为是不稳定的。

    与此同时,卫星观测提供了越来越详细的海冰覆盖图,使科学家们能够绘制出海冰的范围、年龄、运动和厚度。气候变化、大气和海洋环流、甚至冰架融化的综合效应推动了区域的变化,包括在阿蒙森和贝林加斯海海冰的减少。

    来自利兹地球与环境学院的主要作者Andrew Shepherd提到,南极洲太大,无法从地面上进行观测,科研人员只有从太空观察,才能真正了解南极洲冰盖的变化趋势。来自马里兰大学地球系统科学跨学科中心的合著者Sinéad Farrell提到,海冰的增减影响反射回太空的阳光量。区域海冰损失影响海洋的温度和循环,以及海洋生产力。

    最近发射的重力恢复与气候试验后续卫星Sentinel-3号以及将于9月发射的ICESat-2号,将开始新一轮的任务,继续为研究人员提供有关冰架消失更详细的观测。

    (於维樱 编译)

    联系我们:

    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

    情报网网站:http://marine.whlib.ac.cn

    机构网站:http://www.whlib.ac.cn/

    邮箱:marine@mail.whlib.ac.cn

    电话:027-87197630

  • 原文来源:https://scripps.ucsd.edu/news/satellites-track-vanishing-antarctic-ice
相关报告
  • 《NASA新发射的卫星将跟踪地球的融化极点和消失的海冰》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18-09-29
    • 全球气候变化现象显著:北极海冰正在消失,而格陵兰岛和南极洲的冰盖融化正在加速海平面上升。但近十年来,美国宇航局(NASA)缺乏一颗专用卫星来测量极地冰堆积的高度以及冰融化或滑入海洋时的坍塌情况。 9月15日,随着价值10亿美元的冰、云和陆地高度卫星(ICESat-2)的发射,上述问题即将得到解决。ICESat-1使用单个激光束,而ICESat-2具有三对平行光束,使其能够同时沿多个路径扫描(需要配对来计算给定轨道的斜率,这有助于避免在稍微偏移的返回通道识别出高度变化时冰的损失)。其分辨率也高得多:ICESat-1每150米沿着它的轨道读取一次读数,ICESat-2将每70厘米记录一次高度,每秒发射10,000次激光。频繁点火意味着每个脉冲相对较弱;为了捕捉微弱的反射,卫星使用一个小望远镜将光线射到敏感的真空管上,这些真空管可以探测到单个光子。 ICESat-2的首要任务是评估南极东部冰盖,即地球上最大的冰盖。科学家们想了解降雪、融冰和移动基岩是如何导致冰盖海拔发生微小变化的。此外,该卫星还将用来监测冰盖的边缘线。坍塌入海的冰川首先漂浮在基岩上并变成冰架,这些冰架很容易被温暖的海水熔化,导致边缘线在内陆撤退。由于南极洲基岩的碗状地形,冰川学家担心撤退会加速,且在反馈过程中,冰会暴露得更多,并导致冰层迅速坍塌。 在冰层开始随着潮汐上升和下降的点处,冰的坡度发生细微变化,边缘线显示出冰川表面。ICESat-2将每3个月检查一次。冰川学家Helen Fricker说:“我们会更好地了解冰层下方是否存在更温暖的水。” ICESat-2还将被用来测量高纬度森林的树冠高度,为气候科学家提供树木中储存碳的代用指标;而且,还可与CryoSat-2共同测量覆盖陆地和海冰的雪。由于激光从雪中反射,而雷达从下方的冰中反射,结合两颗卫星的测量值可以帮助调查人员分辨雪与冰。但首先,ICESat-2必须到达预定轨道,并达到所需的观测精度。 (傅圆圆 编译)
  • 《Scripps研究人员利用25年卫星数据揭示南极冰川融化模式变化》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0-08-28
    • 最近,由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斯克里普斯海洋学研究所(Scripps)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科学小组在《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期刊上发表了南极洲浮冰架质量损失的详细历史记录。 该研究利用了长达25年的来自25个欧洲航天局(ESA)卫星飞行任务的数据、NASA冰速数据以及NASA计算机模型。研究人员发现,自1994年以来,这些冰架损失了近4万亿吨。该研究主要作者Susheel Adusumilli表示,“这是迄今为止最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南大洋的长期变化是南极冰层持续流失的原因。” 由于南极冰架的规模巨大,加之无法亲自到达冰架,因此研究人员很难获得详细信息。而卫星可以进行全年监测,并且是定期收集有关南极冰损失的信息。研究小组使用了来自ESA雷达卫星的数据,该数据以每秒2万次的速度向地面发送无线电波,并测量这些波反弹回卫星时的传播时间。研究人员可以使用该信息来确定陆地或冰层的精确高度。这是对南极总面积为150万平方公里(58万平方英里)的所有冰架融化变化的首次分析。 长达25年的记录表明,南极洲周围海洋融化冰架的速度变化很大,但总的来说,冰架质量的损失多于增加。尽管冰架在漂浮,冰架损失本身并不能直接导致海平面上升,但是冰架确实起到了缓冲作用,有助于减缓冰盖从陆地向海洋的滑动,当冰盖变小时,这种影响变弱。如果南极西部冰原完全融化到海洋中,它将使全球海平面上升约3米(10英尺)。尽管在未来几十年内融化的可能性很小,但即使海平面上升4英寸,也可能使美国西海岸的洪水发生频率翻倍。 此外,研究人员还确定了融水在海洋中的深度,因为冰架融化的增加会对全球海平面的上升产生重大的环境影响。融化的冰所产生的水比周围的海洋更冷更新鲜。根据水在海洋中最终到达的位置,它可能会对海洋循环和全球气候产生重大影响。Scripps海洋学冰川学家Helen Amanda Fricker说:“我们有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所有冰架的变化以及融水进入海洋的位置记录。这些记录能够解释大气和海洋的变化力,以及融水如何影响海洋,从而使我们能够改进预测未来海平面上升的模型。” (傅圆圆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