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5兆瓦以上大功率海上风电场即将并网发电》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7-09-12
  • 我国海上风能资源丰富,拥有发展海上风电的天然优势。目前,我国大容量风机关键技术已取得突破,具备产业发展条件,一个高起点、大容量、全产业链的海上风电产业基地正在福建形成,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正进入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快速发展新阶段。

      近日,记者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获悉,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项目一期首批机组将于9月中旬正式并网发电。作为我国首个5兆瓦以上的大功率海上风电样机试验风场,金风、GE、海装、太重等8家国内外厂商的14台大型风机将在此同场竞技,以确定适应福建地区海况风况的最优机型。这意味着从福建海上风电基地开始,中国海上风电进入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快速发展新阶段。

      创新提升制造水平

      “一晚都没敢睡觉,事实证明我们的施工和风机质量都非常可靠。”在刚吊装完不久的两台大型风机成功经受住台风考验后,三峡集团福建能投公司执行董事孙强欣慰地说。

      福建不仅是我国海上风电资源禀赋最好的省份,更是亚洲海上风电资源最好的地区,年利用小时数甚至超过4000小时,内蒙古的陆上风电年利用小时数也仅2000多小时。基于此,截至目前,我国已在福建海域规划了上千万千瓦风电装机。

      为顺利推进海上风电集中连片规模快速开发,2016年11月份,三峡集团启动了福清兴化湾3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一期工程(样机试验风场)建设,投资总额约18亿元,成为全球首个国际化大功率海上风电试验场。

      《经济日报》记者近日在福建省福清市江阴半岛东南侧兴化湾海面上采访时看到,两台大型风机已经吊装完毕,周边数个施工平台旁,大型打桩船、浮吊正在紧张作业。

      福建能投公司副总经理雷增卷告诉记者,去年底福建省新一代海上风电一体化作业移动平台“福船三峡号”在厦船重工出坞,其起吊能力、甲板工作面积及载荷为国内最大。得益于此,海上风机吊装时间大大缩短,仅需两天半,有效提高了海上风电工程施工效率,降低了海上风电场建设成本。

      在兴化湾北岸的福州江阴工业集中区,占地千亩的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也在同步建设中。“样机试验风场将借鉴三峡工程经验,让各厂家同台竞技,综合评判,以确定适应福建地区的最优机型,并选取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的风机厂家进入产业园,通过创新提升我国海上风电装备制造水平。”该产业园运营公司副总经理陈永明说。

      据悉,项目2019年12月份达成后,将年产5兆瓦以上风电机组150万千瓦,年产值超过100亿元。目前金风科技、江苏中车、西安风电、LM公司和GE公司已签署入园协议或意向协议。

      “大容量风机关键技术在我国已取得突破,产业发展条件已经具备,一个高起点、大容量、全产业链的海上风电产业基地正在福建形成。”三峡集团董事长卢纯说。

      我国独具发展优势

      海上风电虽然起步较晚,但凭借海风资源的稳定性和大发电功率的特点,近年来正在世界各地飞速发展。最新数据显示,风能发电占全球可再生资源发电量的16%,仅次于水力发电。

      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统计,2016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221.9万千瓦,全球14个市场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累计1438.4万千瓦。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风电市场,装机容量约占全球的36%;其次是德国,占29%。2016年,中国海上风电装机量占全球的11%,取代了丹麦,跃居第三位。

      “我国拥有发展海上风电的天然优势,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可利用海域面积300多万平方公里,海上风能资源丰富。”孙强表示,根据中国气象局风能资源详查初步成果,我国5米至25米水深线以内近海区域、海平面以上50米高度范围内,风电可装机容量约2亿千瓦时。由此显示出,海上风电是我国发电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2016年,我国陆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有所回落;同时,海上风电装机实现大幅度增长。据中国风能协会统计,2016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吊装量)154台,容量达5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4%;累计装机量达163万千瓦,居全球第三位。

      雷增卷表示,我国陆上风电主要位于西北部地区,当地消纳能力有限,对外输送依赖于特高压输电线路。海上风电可发展区域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大力发展海上风电,不仅可以满足东部用电需求,陆、海风电相结合,将加快我国绿色发电步伐。

      记者了解到,按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建设海上风电1500万千瓦(包括建成500万千瓦,在建1000万千瓦)。在此基础上,国家还明确了海上风电场0.85元/千瓦时以及潮间带风电场0.75元/千瓦时的电价政策。同时,一批海上风电示范项目陆续建成,设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产业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海上风电发展仍处于初期,勘测设计、建设管理、运行维护、技术创新、产业融资等方面还不太成熟。”三峡集团副总经理毕亚雄认为,产业链上下游要联合起来,共同促进海上风电产业链全面融合发展。

      “海上风电开发涉及军事、环保、旅游、渔业、生态和航运等众多部门。”孙强说,由于规划制定过程中缺乏有效沟通,导致规划之间的不同步、不配套现象日益严重,有些因素或导致企业前期投入浪费,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海上风电项目电价回收周期长,经营成本压力较大。以三峡集团响水近海风电场为例,截至2017年5月31日,累计上网电量3.91亿千瓦时,应收电费3.32亿元;但目前只收回标杆电价部分的1.48亿元,补贴电费部分正在申报国家第七批补贴名录,由于补贴电费金额大、回收周期长,造成企业经营压力。

      与陆上风电相比,海上风电的后期运维成本也要高出不少。欧洲海上风电场运营维护历经近20年发展,已形成完整产业链,但目前国内海上风电尚无长期运营经验和成本数据积累,运维成本仅靠预估,有很大不确定性。

      此外,当风机大部件发生故障需要更换或维修时,须租赁大型专业作业船舶,不仅费用高,而且受海况、天气影响较大,导致海上风电场运维周期长、成本不可控的特点明显。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王亮).

相关报告
  • 《中国华电首个海上风电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11-19
    • 2021年11月18日4时22分,中国华电首个海上风电--福建福清海坛海峡海上风电项目最后一台风机成功并网。至此,该项目46台风电机组已全部并网发电,比计划工期提前了5个月,为今冬明春能源保供攻坚战再添了新动能。 福清海坛海峡海上风电项目装机容量299.2兆瓦,年发电量约11.3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31.9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93.91万吨。项目于2016年12月获得核准,2019年11月主体工程正式开工。 项目开工建设以来,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主题,精心组织施工,科学防控疫情,先后攻克了海底地质复杂、水上大体积混凝土温控等多项施工技术难题,守住每个施工窗口期,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彰显了华电速度、华电精神、华电力量。2020年9月首台风机成功吊装,同年12月底首批两台机组并网发电,2021年10月2日,全部风机吊装完成。 项目建设贯穿“精品工程”理念,坚持基建服务生产,稳步推进基建安全标准化创建,实现全程安全施工,获得基建安全标准化一级达标评级;加强科技创新,首次成功投运福建公司、国电南自等四方联合研制的“华电睿风”自主可控国产6.2MW海上风电主控系统,研发投运了集团公司首套海上风电场一体化监控及运维系统。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采用六桩直桩高桩承台、“犁沟填埋”海缆敷设等新技术,最大限度减小海滩占用面积以及对近海养殖影响,为“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等融合发展新模式打下基础,实现“风电与渔业互补共生”。
  • 《中国电气装备助力我国首个超大单机容量海上风电场并网发电》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8-02
    • 近日,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报道全国首个超大单机容量的海上风电场——三峡集团漳浦二期海上风电场全部并网发电,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大型化发展实现新突破,为我国海上风电挺进深远海提供技术和装备支撑。中国电气装备所属许继集团为其提供自主研发的海上风电塔筒环网柜等产品。 漳浦二期海上风电场距离海岸线约30公里,批量化应用了6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是全国首个批量化应用单机容量16兆瓦风电机组的海上风电场。与传统的海上风电项目相比,该项目采用的超大单机容量风电机组具有更高的发电效率和更低的运维成本,而该型风电机组的批量化应用,也将有效提高海上风电开发经济性,加快推动我国海上风电走向更远更深的海域。 据悉,此次批量化应用项目投产后,预计每年可生产16亿度清洁电能,可节约标准煤约50万吨,在满足68万户家庭年用电量的情况下,减排二氧化碳约136万吨,将助力提升迎峰度夏保供能力,优化能源结构、实现“双碳”目标。 本项目采用许继集团天宇电气自主研发的海上风电塔筒环网柜。该产品以海上风电标准接线方案DV、DCV、DCCV的模式,标准化成套组合出厂,柜间一二次连接、保护联调厂内完成,标准化安装底座,现场施工便捷。设备防腐等级C5-M、抗震8级、30年寿命免维护,轻量化设计,适应于海上塔筒运行环境及施工条件。产品具有以下技术特点及优势。 不受环境影响 高压带电部分密封在不锈钢箱体内,防护等级为IP67,不受高海拔、污秽、粉尘等环境因素影响。防腐等级C5-M,满足海上风电要求。 安全可靠性高 气箱焊接采用有填料的保护焊,焊缝强度高,可以有效防止故障扩散。电缆穿芯式电流互感器外置,无绝缘隐。操作机构机械寿命≥10000次。 安装简单方便 采用标准化模块化设计,各功能单元可以相互独立,灵活组合,可由工厂预制后在现场拼柜插接,施工便捷。 轻量化设计 拓扑优化结构,采用紧凑型轻量化设计,可以轻松通过风机塔门,单元重量≤45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