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学发展及预测》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0-03-02
  • 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等于2020年2月26日在medRxiv上发表题为“Epidemiological Development of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in China and Its Forecast”的文章。

    研究人员收集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各种相关数据。根据疫情和行政区域,分为三组进行数据分析,即湖北省(包括武汉)、全国(不含湖北)和河南省。研究人员使用经典的SIR模型,得出发病率的流行病学曲线,并且还计算了基本传染数(R0)。由此可以推断出该病的感染强度、高峰时间和疫情终止时间。研究指出,三组地区的流行病发展曲线均呈抛物线。湖北发病率预计在2月18日达到高峰,中国其他地区预计在2月10日在达到高峰。湖北疫情将于5月初结束,中国其他地区将于4月初结束。

  • 原文来源: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2.21.20026229v1
相关报告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的最新认识》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02-21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月11日发表了中华预防医学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专家组撰写的文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的最新认识》,在文献回顾和专家研讨基础上,形成了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的最新认识。病毒最初的来源为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穿山甲为潜在的动物宿主。目前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隐性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平均潜伏期5.2 d,流行初期基本再生数(R0)为2.2。患者多数表现为普通型和轻型。病死率为2.38%,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男性病死率较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要点包括完善疫情信息监测、隔离诊治传染源、加快疑似病例诊断、规范密切接触者管理、重视聚集性疫情防控和院内感染防控、关注返程人员的疫情防控和加强社区防控。
  • 《温州地区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特点及控制》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03-18
    • SSRN预印平台的《柳叶刀》预印本于3月10日发表了温州医科大学等发表的论文“Epidemic Features and Control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Pneumonia in Wenzhou, China”。 文章显示,自2019年12月中国武汉暴发以来,除武汉外,温州是湖北省以外确诊病例最多的城市。该团队对 COVID-19的流行病学特征、防治措施及效果进行分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利用改进的SEIR模型计算基本繁殖数(R0),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累积病例趋势。结果显示,大量的人从湖北涌入温州,这是导致COVID-19暴发的主要原因。确诊病例主要集中在乐清县、瑞安市,发病高峰出现在1月29日和2月3日,湖北输入病例减少于1月30日。在应急准备方面,启动了基于三级预防原则的强控制措施,从2020年1月29日起出现明显的r0下降,患者发病与诊断的中位时间间隔由7天缩短至3天。在logistic模型的基础上,预测在2020年2月10日出现一个下降点,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验证。对于COVID-19等传染病的暴发,公共卫生手段在控制疫情方面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注,本文为预印本论文手稿,是未经同行评审的初步报告,其观点仅供科研同行交流,并不是结论性内容,请使用者谨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