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最大冰架出现裂口》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马丽丽
  • 发布时间:2016-12-13
  • 近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官网公布了一张南极洲最大冰架——拉森C冰架裂口的照片,该裂口长达70英里(约113千米),宽约300多英尺(约91米),深约0.33英里(约531米),令人触目惊心。

    拉森C冰架是南极半岛最大的冰架,面积为5.5万公里,大约是比利时国土面积的两倍,也是世界第四大冰架。下图为拉森C冰架早期资料图,当时的冰架还很完整。

    在2015年,研究人员警告说,这个世界第四大冰架正在逐渐消融,面积不断缩小。拉森C冰架正在逐渐变薄,可能在一个世纪乃至更短时间内崩塌,一旦崩塌,拉森C冰架本身不会对海平面上升产生重大影响,然而,这一冰架所阻挡的冰川将流入海洋并融化,从而引发洋面升高。继而引发海平面升高。

    过去20年中,南极半岛发生两次冰架崩塌,分别为1995年拉森A冰架和2002年拉森B冰架,后者面积达3250平方公里,相当于美国最小的州罗得岛州。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2013年预计,由于气候变暖、冰川融化,2100年前海平面将上升40至63厘米,最高可达82厘米。

相关报告
  • 《南极冰架加速变薄或将坍塌》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编译者:APC
    • 发布时间:2019-10-30
    • 根据自然科研旗下《科学报告》24日发表的一项气候学研究,一份跨越6千年的冰川记录显示:几百年来,南极半岛东部的冰架一直在变薄,这或将导致冰架坍塌。    地球上冰架的体积一直在减小,它们融化、断裂,甚至整个消失不见。在2017年,史诗级冰架——拉森C崩塌,曾引起全球沸腾,拉森C事件也被认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临界点”。   为了调查过去驱动冰架质量损失的因素及其对当前的影响, 英国南极观测局的科学家威廉姆·狄更斯及同事,通过分析一种单细胞藻类的氧同位素,构建了一份跨越6250年的冰川融水释放量记录。该藻类保存在南极半岛东北角一块海洋沉积物的岩心中。同位素值较低对应冰川淡水释放量较高。    团队发现冰川融水释放量在1400年之后出现上升趋势,并在1706年之后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另外在1912年之后观察到冰川消融显著加速。研究人员认为,冰架加速变薄在一定程度上与南半球环状模(SAM)发生变化有关,这种变化驱动南极半岛东部西风变强、大气变暖和冰架消融,同时使海洋暖水进入韦德尔环流,这可能加剧冰架底部的消融。类似地,近年来愈加频繁的SAM变化可能反映了温室气体水平和臭氧消耗的主导性影响,并会导致未来冰川质量损失加速。
  • 《研究发现,南极海冰是触发冰期的关键》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张灿影
    • 发布时间:2019-11-11
    • 一直以来,我们都知道地球的气候就像一台巨大的机器:只要拉动一个杠杆,一系列大规 模的事件就会开始运动。然而,推动这些变化的许多步骤仍不确定。这个领域的一个关键问题 仍然是:是什么导致了全球周期性地出现冰河期循环。本研究阐述了气候的初始变化如何引发 一系列变化,从而导致冰河期事件。研究模型显示了在较冷的气候下南极海冰的增加如何引发 一系列变化,导致全球气候进入冰期。 地球气候由陆地、生命、大气和海洋共同组成,元素在这四种组成成分中来回移动,保持 着地球数十亿年的宜居性,但随着元素在其中一个或多个位置的积累,导致气候的改变。例如, 我们现在正处于冰河时代的间歇期;在过去 250 万年里,冰川周期性地覆盖地球,然后逐渐减 小。因此,科学家们一直在思考这一冰川过程是如何工 作的,以及冰川是如何触发的。地球轨道的微小变化可 能就会导致一些冷却。但单凭这一点是不行的,气候系 统必须伴随着巨大的变化才能导致随后的降温。最合理 的解释是,碳在大气和海洋之间的分配方式发生了一些 变化。前人的一项工作通过一个模式说明冰川过渡是如 何进行的,在本研究结果中,大气冷却导致南极海冰开始形成。南极洲周围的大洋在海洋环流 中起着关键作用,那里深层水消失在大洋谷底之前会上升到地表,导致南极海冰的增加。 冰盖改变了海洋的环流,但它物理性地阻止了海洋与大气之间二氧化碳的交换。这意味着 越来越多的碳被吸入深海并留在那里,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减少则会导致温室效应的逆转, 导致地球降温。这是一个反馈循环,随着温度下降,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从而引发 更多的冷却。这一解释与海洋沉积物、珊瑚礁和冰川核心样本等得到的气候变化结果相符。在 这些增加的储存量中,有多少可以单独归因于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中,南极海冰覆盖起关键 因素。在考虑到生物增长的变化之前,物理效应只占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一半。 这一结果朝着了解地球气候如何在长时间尺度上作用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海洋是地质时 间尺度上最大的碳库,因此研究海洋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模拟未来的环境 变化。 (郭亚茹 编译;於维樱 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