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鉴定出有助阻止大脑疾病产生的基因Ankrd16》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18-05-23
  • 科学家们知道在阿尔茨海默症和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中,有缺陷的蛋白会导致有害堆积物或“聚集物”。尽管这些蛋白堆积物的原因仍然是一个谜,但是人们已知当细胞不能将适当的遗传信息传递给蛋白时异常的蛋白聚集物就会产生。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分校的Susan Ackerman教授和她的同事们在10多年前就开始着重关注这种导致大脑疾病的原因。如今,通过更加深入地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她和她的同事们鉴定出一个基因Ankrd16,它可阻止他们最初观察到的这些蛋白聚集物。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NKRD16 prevents neuron loss caused by an editing-defective tRNA synthetase”。

    通常,从基因到蛋白的信息转移受到仔细控制---生物学“校对”和校正---以避免产生不适当的蛋白。作为他们近期开展研究的一部分,Ackerman、Paul Schimmel(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My-Nuong Vo(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和Markus Terrey(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鉴定出Ankrd16拯救特定的神经元,即浦肯野细胞(Purkinje cell),而且当校对失败时,它们会死亡。如果没有正常水平的Ankrd16,这些位于小脑中的神经细胞错误地激活氨基酸丝氨酸,随后这些丝氨酸被不适当地掺入到蛋白中并引起蛋白聚集。

    Ackerman说,“简单而言,你可能认为Ankrd16像海绵或‘故障保护装置(failsafe)’那样发挥作用:捕获受到错误激活的丝氨酸并阻止这种氨基酸被不适当地掺入道蛋白中,当神经细胞的校对和校正错误的能力下降时,这是特别有用的。”

    浦肯野细胞中的Ankrd16水平通常较低,这使得这些神经元容易受到校对缺陷的影响。提高Ankrd16的水平可保护这些细胞免于死亡,同时移除来自存在校正缺陷的小鼠的其他神经元中的Ankrd16会导致异常蛋白的广泛积聚集并最终导致神经元死亡。

    这些研究人员指出仅少数几个涉及疾病突变的修饰基因(如Ankrd16)已被鉴定出来,而且一种用于理解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基于修饰基因的潜在病理机制可能是一种理解疾病发展的有效途径。

  • 原文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8-0137-8
相关报告
  • 《Science:利用新方法鉴定未被确诊的遗传疾病》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3-23
    • 经诊断患有心力衰竭、中风、不孕症和肾衰竭的患者实际上可能患有一种罕见的未确诊的遗传疾病。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范德堡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方法:在电子病历中搜索遗传数据以便在大量人群中鉴定出这种遗传疾病,这样就可根据疾病的实际原因量身定制治疗方案。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8年3月16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Phenotype risk scores identify patients with unrecognized Mendelian disease patterns”。论文通信作者为范德堡大学医学院精准医学中心主任、生物医学信息学教授和医学教授Josh Denny博士。论文第一作者为范德堡大学医学院的Lisa Bastarache。 这种由Denny、Bastarache和他们的合作者们开发的新方法产生表型风险分数(phenotype risk score),从而发现可能由遗传变异--包括一些之前不为人所知的遗传变异---导致的症状模式。 这些研究人员推断当前经诊断患上心力衰竭、中风、不孕或肾衰竭等疾病的许多患者实际上可能患有一种罕见的遗传疾病。如果这种遗传疾病能够被鉴定出,那么就可能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来阻止症状复发或恶化。 通过将传统资源与更新的数据挖掘技术相结合,这些研究人员根据21701人的症状清单与1204种不同的遗传疾病的吻合情况给这些人分配表型风险分数。对存在高度匹配的个人而言,由此产生的表型风险分数是比较高的,而对于缺乏疾病关键特征的个人而言,由此产生的表型风险分数是比较低的。 这些研究人员发现遗传变异与较高的表型风险分数之间存在的18种关联性。一些关联性是遗传学家广为所知的,比如导致囊性纤维化的两种遗传变异,但大多数关联性是针对之前未曾描述的遗传变异。 Bastarache说,“表型风险分数能够容易地应用于任何与DNA相关的电子病历系统中。我们的研究仅涉及人类基因组的一小部分样本,大约有6000种遗传变异。利用这种方法取得更多发现的几率是非常大的。”
  • 《Cell:一种常见的PIEZO1基因突变或阻止疟疾产生》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3-24
    • 在来自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SRI)的研究人员的领导下,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一种曾被认为是罕见的可能让人们不会患上疟疾的基因突变其实是非常常见的。这一发现有助认识与携带疟原虫的蚊子近距离居住在一起的人类如何能够抵御这种疾病。相关研究结果于2018年3月22日在线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Common PIEZO1 Allele in African Populations Causes RBC Dehydration and Attenuates Plasmodium Infection”。论文通信作者为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助理教授、斯克里普斯转化科学研究所传染病基因组学主任Kristian Andersen博士。论文第一作者为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研究员Shang Ma博士。 这些研究人员发现基因PIEZO1(编码一种压力感应蛋白)发生的一种突变(即E756del)能够让红细胞脱水。在一种小鼠模型中,这种突变使得疟原虫更难感染红细胞和导致脑型疟疾(由疟原虫感染导致的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这种红细胞脱水症状,被称作遗传性干瘪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xerocytosis),曾被认为是非常罕见的,因此发现它可能存在于三分之一的非洲人后裔身上是令人吃惊的。 这种PIEZO1突变在非非洲人群中并不常见,而且之前从未成为大规模分析的关注焦点。这些新的发现提示着这种突变在人们遭受疟疾选择压力的地区是更为常见的。 这种PIEZO1突变并不是与疟疾抵抗性相关联的首次适应。非洲人后裔也更可能患有一种被称作镰状细胞病的遗传病,这也使得疟原虫更难侵入他们的红细胞。Andersen说,展望未来,人们还将需要开展大规模的基因组关联研究来证实这种PIEZO1突变在疟疾抵抗性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