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发布加强猴痘预防和控制战略框架》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及重点传染病
  • 编译者: 张玢
  • 发布时间:2024-05-26
  • 世卫组织2024年5月24日发布的一项新框架将指导卫生当局、社区和其他利益攸关方预防和控制猴痘疫情,消除该疾病的人际传播,并减少病毒从动物到人类的外溢。

    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MPXV)引起的病毒性疾病。它会导致疼痛的皮疹、淋巴结肿大和发烧。大多数人完全康复,但有些人病得很重。该病毒通过密切接触(包括性接触)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它还在东非、中非和西非设有动物宿主,偶尔会发生从动物到人类的溢出效应,从而引发进一步的疫情。

    该病毒有两个不同的分支:分支 I 和分支 II。分支 I 爆发比分支 II 爆发更致命。

    与分支II相关的猴痘的重大出现始于2017年,自2022年以来,已蔓延到世界所有地区。2022 年 7 月至 2023 年 5 月期间,疫情被宣布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虽然疫情已基本平息,但今天仍有病例和死亡报告,这表明世界各地仍在继续低水平传播。

    目前,刚果民主共和国(DRC)也爆发了分支I病毒的重大疫情,那里的病例几十年来一直在上升。自今年年初以来,刚果民主共和国已报告了6500多例病例和345例死亡。其中近一半是15岁以下的儿童。

    《加强猴痘预防和控制战略框架(2024-2027年)》为全球卫生当局、社区和利益攸关方提供了路线图,以在各种情况下控制猴痘疫情,推进猴痘研究和获得对策,并尽量减少人畜共患传播。


  • 原文来源:https://www.who.int/news/item/24-05-2024-who-releases-a-strategic-framework-for-enhancing-prevention-and-control-of-mpox
相关报告
  • 《《猴痘医院感染防控专家共识》2023年9日发布》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传染病
    • 编译者:张玢
    • 发布时间:2023-10-10
    • 由全国医疗机构感染监测网、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共同发起,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医院感染控制中心牵头制定的《猴痘医院感染防控专家共识》在《中华医学杂志》2023年9月103卷34期发表(https://rs.yiigle.com/cmaid/1469933)。湘雅医院医院感染控制中心教授黄勋和吴安华为共同通讯作者。 2022年5月起,猴痘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2023年6月以来,我国多个省份先后报告多例猴痘病例。目前尚无特效治疗猴痘药物,医疗机构如何避免猴痘病毒交叉感染已成为防控的关键,然而目前国内外相关指南对医疗机构内猴痘传播风险的防控缺乏系统的推荐性建议。 为此,全国医疗机构感染监测网、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率先组织全国64名医院感染防控、临床医疗、消毒等领域专家,梳理相关问题,发布猴痘医院感染防控专家共识。共识的主要内容包括猴痘疫情概况、病原学特点、流行病学、早期识别与诊断、医疗机构感染防控策略及其他措施、职业暴露评估及处理等内容。 今年9月1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称,自9月20日起将猴痘纳入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采取乙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据介绍,该共识的发布将有助于医疗机构落实猴痘“乙类乙管”防控措施,在解决猴痘医院感染防控困惑、降低医疗机构猴痘交叉感染风险、保障医疗安全和患者健康等方面起到指导作用。
  • 《世卫组织发布2019冠状病毒病全球研发路线图》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病毒学领域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malili
    • 发布时间:2020-03-09
    •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6日的媒体通报会上正式发布针对2019冠状病毒病的全球研发路线图,明确了包括病毒自然史、流行病学、疫苗、诊断试剂、治疗工具、临床管理、伦理考量、社会科学等9大关键领域的核心优先事项。 谭德塞介绍,世卫组织与全球传染病防治研究合作组织(GLOPID-R)于2月11日至12日共同举办全球研究和创新论坛,召集400多名科学家开会确定研究重点。会上就数百个想法进行了讨论和辩论,对研发路线图的制定做出了贡献。 谭德塞强调,路线图将专注于当下可以拯救生命的研究,以及疫苗和治疗工具的长期研究重点。协调研究至关重要,这样世界各地的不同研究团队就能相互取长补短,世卫组织就能给出更好的建议,各国才能在基于证据的基础上做出拯救生命的决策。为此,世卫组织开发了一套核心规程,概述了应该如何进行研究的标准,并收集关键数据,以便能够对相同事物作出比较,并能够汇集众多研究数据。谭德塞还指出,迄今为止,世卫组织已收到40项诊断试剂的审批申请,有20种疫苗正在研发,对许多治疗工具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世卫组织在全球研发路线图报告中指出,COVID-19的流行是前所未有的。目前最大的挑战是尚无针对COVID-19经过验证的疗法或疫苗,缺乏快速的现场诊断测试,并且在许多其他关键的研究和创新领域也存在重大研究空白。与此同时,此次疫情爆发期间,全球研究人员的交流和信息共享也是史无前例的,促进了各国科学家间的协作,使得研究行动的执行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为了进一步加强协调,全球研究路线图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工具。 路线图明确了9个研发优先领域,包括交叉研究重点,并针对短期、中长期优先事项制定了未来一年内实施部分研究行动的时间表。 9个研究优先领域包括: 1、病毒的自然历史、传播和诊断:支持诊断产品的开发以改善临床过程;病毒复制、释放和自然疾病史;开发工具以研究、监测病毒表型变化和潜在适应性;免疫力特征;建立疾病模型;病毒在环境中的稳定性。 2、关于病毒起源的动物和环境研究,以及人畜共患的管理措施:识别宿主动物来源和传播途径;增进对动物向人类传播的社会经济和行为风险因素的认识,确定潜在感染的动物物种和处于高风险的社区、职业群体,以及贸易和消费相关风险;针对在人畜接触环境设计和测试降低风险的策略。 3、流行病学研究:描述COVID-19的传播动态,并了解疾病在各范围内的传播情况;描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易感性,以促进对COVID-19的有效临床和公共卫生反应;评估管控和缓解措施的影响。 4、临床管理:定义COVID-19感染自然史;确定改善COVID-19感染患者临床结果的干预措施;确定最佳的临床实践策略以改善护理过程(包括早期诊断、出院标准、患者和接触者的最佳辅助治疗);确定如何最好地将关键研究与受影响地区能够招募患者的研究人员联系起来;开发平台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试验之间数据收集的通用性,加强试验之间的协作。 5、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包括医护人员的保护:了解控制措施在医疗和社区环境中预防继发性传播的有效性;优化个人防护用品的有效性以减少传播风险;新冠病毒传播环境的最小化;了解影响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的行为及文化因素。 6、候选疗法的研发:确定用于临床评估的候选人;多个主方案以评估疗效和安全性;协作开展临床试验,以评估治疗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7、候选疫苗的研发:确定用于临床评估的候选人;使用方法学上合理、伦理上可接受的疫苗试验设计,开发用于2b 期、3期阶段疫苗评估的多国主方案,确定候选疫苗在广泛使用之前是否安全有效。如果可行,应进行疫苗功效试验。 8、伦理学:识别关键知识鸿沟和研究重点;制定明确定义的研究治理框架,以使多个利益相关者(包括世卫组织、全球研究界、专家、公共卫生官员、资助者和伦理学家)之间进行有效和合乎道德的合作;持续的教育和能力建设,以促进跨领域研究的有效合作。 9、社会科学:制定指导方针和标准操作程序,以实现缓解流行病的各项机制;开发全球研究网络;了解流行病控制决策的非预期后果;了解如何减轻社会和经济影响等。 此外,该报告还就如何协调和优化全球研发资金给出建议。世卫组织指出,全球必须以高度的紧迫感提供资金,支持针对COVID-19的研究行动以拯救生命。建议建立协调的供资系统,以更有效的应对流行病;将资金主要集中在确定的研究重点上,避免孤岛和不健康的竞争,并鼓励多学科合作;加强启动紧急资金的协调;考虑使用简化和通用的申请表;定期召集资助者,通过世卫组织研发路线图的全球协调机制(GCM),促进工作协调和透明的信息交流。全球传染病防治研究合作组织正在协调资助者,在路线图中列出的9大优先领域上优化全球研究资源,避免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