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0年吸毒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报告》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 李越
  • 发布时间:2012-11-13
  • 了解福建省吸毒人群中艾滋病、梅毒、丙肝的流行及危险行为发生情况,为防治策略提供依据。在规定时间内使用统一的哨点问卷对吸毒人群进行调查并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及丙型肝炎抗体。结果:共调查了1281名吸毒者,艾滋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 79.1%,不知晓艾滋病防治知识者危险行为发生率高于知晓艾滋病防治知识者(P<0.05)。干预措施覆盖率为 66.8%,未接受干预服务者危险行为发生率高于接受干预服务者(P<0.05)。血清学检测结果:3 个监测点共检出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者4例,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者 105例,丙型肝炎抗体阳性者572 例。结论:艾滋病防治知识以及干预措施均对吸毒者危险行为发生率有影响,需进一步加强艾滋病知识宣传,采取干预措施,减少吸毒人群高危行为的发生,控制艾滋病、梅毒及丙肝在吸毒人群中的传播。
  • 原文来源:http://xdyfyxzz.paperopen.com/Upload/PaperUpLoad/3b500586-a9ad-4f76-9309-93a9d2c11463.PDF
相关报告
  • 《2005年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报告(摘要)》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李越
    • 发布时间:2006-11-10
    • 至2005年底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设立国家级监测哨点329个,其中性病门诊就诊者哨点120个,暗娼哨点66个,吸毒者哨点77个,长途卡车司机哨点25个,孕产妇哨点37个,男性同性恋者哨点3个和嫖客哨点1个。除1个长途卡车司机哨点和2个孕产妇哨点未开展监测工作外,上述7类人群哨点共监测93067人,发现HIV抗体阳性者1770例。 监测结果显示,目前性病门诊就诊者和暗娼HIV抗体阳性率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均在1%以下,发现HIV抗体阳性的哨点数占同类哨点总数的比例约25%~30%,发现HIV抗体阳性的哨点省份不断增加。在性病门诊就诊者哨点中,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检出HIV抗体阳性者,局部地区性病门诊就诊者和暗娼中HIV抗体阳性率已呈现上升趋势,部分新增哨点检出了HIV抗体阳性者。在部分长卡司机哨点中间断地、极少量地发现HIV感染者。表明尽管在我国性乱人群中HIV流行水平仍很低,但HIV波及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局部地区经性传播的流行强度也在增加。暗娼中从未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呈现较明显的下降,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呈现上升的趋势,提示宣传教育及干预工作可能在发挥作用。但是在部分省份,如广西、湖南、重庆等省,部分暗娼伴有吸毒行为,尤其是注射毒品行为,检出的HIV抗体阳性者也多有吸毒史或静注吸毒史。因此,应加强对这些具有双重身份的高危人群的干预,降低其在艾滋病传播链中的桥梁作用。
  • 《2011年辽宁省艾滋病哨点高危人群监测结果分析》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李越
    • 发布时间:2012-11-29
    • 目的了解辽宁省高危人群中艾滋病流行状况及相关行为信息,为制定艾滋病防治规划和开展有效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连续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吸毒者、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暗娼、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结果 2011年共监测4类人群16 879人。吸毒者、MSM、暗娼、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的HIV阳性检出率分别是0.4%、4.3%、0和0.3%。吸毒者最近一年不安全商业性行为的比例为66.7%;MSM人群最近6个月肛交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54.7%;暗娼最近一个月商业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62.9%。从2007-2011年辽宁省高危人群的HIV阳性检出率变化趋势来看,MSM人群HIV阳性检出率处于相对较高水平。结论 MSM人群HIV阳性率最高,提示该人群是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重点。全省艾滋病疫情呈低流行态势,但诸多传播因素仍然存在,必须进行有效的行为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