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计划“微生物资源机构数据管理及发布规范”正式获批立项》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3-01-03
  • 2022年12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2022年第三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马俊才团队牵头起草的国家标准计划“微生物资源机构数据管理及发布规范”正式获批立项。

      国家标准计划《微生物资源机构数据管理及发布规范》归口全国科技平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486),主管部门为科学技术部,主要起草单位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等。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国际标准:ISO 21710:2020—微生物资源机构数据管理及发布规范。该标准将提供一组供数据发布的数据字段集,旨在通过应用唯一标识符和统一的数据形式提高微生物资源中心(MRC)在线目录间的数据交换,有助于通过共享微生物资源来促进实现后续惠益共享。本标准还将规定数据管理和内部数据质量控制的要求,以提高MRC以文件形式记录的数据和信息的整体准确性和可靠性。标准将规定MRC数据管理和发布的要求,包括实现一致格式化的数据格式和提高数据整体质量的质量控制工作流程,这将对访问、获取、认证、保存、存储、分发和处置等程序产生影响。标准还将为MRC提供建议,以促进与微生物资源相关的数据共享和数据整合。本标准适用于MRC、监管机构、认证机构组织以及使用同行评估的方案,以确认或认可微生物资源中心数据发布和共享中的数据管理的能力。

  • 原文来源:http://www.im.cas.cn/xwzx2018/kyjz/202212/t20221229_6592026.html
相关报告
  • 《国家标准计划“微生物资源机构数据管理及发布规范”正式获批立项》

    • 来源专题:生物育种
    • 编译者: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23-05-12
    •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2022年第三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马俊才团队牵头起草的国家标准计划“微生物资源机构数据管理及发布规范”正式获批立项。国家标准计划《微生物资源机构数据管理及发布规范》归口全国科技平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486),主管部门为科学技术部,主要起草单位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等。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国际标准:ISO 21710:2020—微生物资源机构数据管理及发布规范。该标准将提供一组供数据发布的数据字段集,旨在通过应用唯一标识符和统一的数据形式提高微生物资源中心(MRC)在线目录间的数据交换,有助于通过共享微生物资源来促进实现后续惠益共享。本标准还将规定数据管理和内部数据质量控制的要求,以提高MRC以文件形式记录的数据和信息的整体准确性和可靠性。标准将规定MRC数据管理和发布的要求,包括实现一致格式化的数据格式和提高数据整体质量的质量控制工作流程,这将对访问、获取、认证、保存、存储、分发和处置等程序产生影响。标准还将为MRC提供建议,以促进与微生物资源相关的数据共享和数据整合。本标准适用于MRC、监管机构、认证机构组织以及使用同行评估的方案,以确认或认可微生物资源中心数据发布和共享中的数据管理的能力。
  • 《国家标准《海洋沉积物间隙生物调查规范》发布实施》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17-10-18
    • 10月14日世界标准日当天,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主持的国家标准《海洋沉积物间隙生物调查规范》由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发布实施,这是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首次新制定并实施有关海洋调查的国家标准,也是目前唯一一部以中国科学院为牵头单位主持制定的有关海洋调查技术的国家标准。   该标准由海洋所研究员类彦立主持起草,同济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第二、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等单位的多位知名专家和学者共同参与起草。《标准》总结了我国在海洋调查方面的长期实践经验,吸收了国际上最新通用的先进技术,在海洋调查系统化、标准化、集成化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自主创新性。   海洋沉积物间隙生物调查是国际新兴的热点研究领域,涉及海洋生物多样性、全球变化、深海生物资源和环境综合勘探等研究方向,但我国现有的《海洋调查规范》没有涉及该调查的内容,缺乏系统的调查手段和研究方案,无法满足现代海洋科技发展面向全球和深海的战略需要。该标准的发布将填补我国现有标准体系的技术空白,为我国涉海调查研究及管理提供科学、先进、实用的技术方法和管理依据,并对我国政治、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   《标准》适用于海岸带,浅海和深海等近海和远海不同底栖生境的海洋调查,对于不同海洋环境的海底沉积物从样品采集到实验分析等给出了详细的技术方案。内容涉及对沉积物、悬浮体、有孔虫、介形虫、放射虫、沉积硅藻、颗石藻、沉积孢粉、底栖病毒、底栖微生物、底栖微藻、底栖原生动物、小型底栖动物等多项调查技术。   据检验,《标准》的多项科学参数和技术指标均达国际先进水平,对比国际通用方法在沉积生物提取率和技术稳定性方面均有显著提升,由通常的70%-98%不等提高到稳定的95%-98%,保证了样品调查实验的成功率。此外,《标准》实施过程中所采用的关键性实验材料大部分实现国产化,摆脱了昂贵的进口材料限制和国外的技术垄断,节约了调查成本和试验周期,在全国涉海单位普及使用后,可为国家节约年均上千万元的科研成本。同时,《标准》的实施打破了长久以来不同行业部门之间“隔行如隔山”的状态,实现一次出海调查取样获取综合研究成果,节约航次费用近亿元人民币,使跨行业跨部门海洋调查数据实现无缝对接并与国际,可高效利用国外数据平台资料服务于我国海底调查工作。   《标准》的实施将为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战略性生物资源的发掘利用、深海环境综合探测、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保护和评估等领域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对我国“一带一路”建设在国际海洋领域开展的相关海洋活动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实现更多的“主导权”和“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