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Horwitz奖揭晓,陈志坚教授成为首位华人获奖者》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09-26
  • 2023年9月20日,2023年Horwitz奖(Horwitz Prize)揭晓,奖项授予了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华人学者陈志坚以及美国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细胞生物学系教授葛兰·巴伯(Glen Barber),以表彰他们在cGAS-STING通路方面的卓越贡献。颁奖典礼和荣誉讲座将于2024年2月12日举行。

    两位学者的发现,共同揭示了先天免疫系统中一个关键组分,为改变免疫响应以治疗传染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癌症等提供了新的途径。当病原体侵入我们的细胞时,它们会在其中留下自己的DNA痕迹。而cGAS-STING通路可以探测到这些“分子指纹”,并发出警报,以激活免疫系统来清除入侵威胁,为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奠定了基础,这些方法通过调节免疫反应来应对传染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癌症等。

    Horwitz奖项全称为Louisa Gross Horwitz Prize,是哥伦比亚大学每年颁发的生物、化学领域奖项,主要表彰在基础生物学、生物化学领域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该奖项于1967年设立,创立者为S. Gross Horwitz,以其母亲Louisa Gross Horwitz为奖项命名。迄今为止,已举办56届,共113名科学家获得Horwitz奖,其中51名获奖者已摘得诺奖。近些年,摘得诺奖的是2014年的Horwitz奖获得者James P. Allison与京都大学的本庶佑教授,二人获得了2018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陈志坚和Glen Barber是该奖项的第112位和第113位获奖者。在很多人看来,陈志坚教授的研究发现也属于诺奖级的,未来他或许有望摘得诺奖。



    本文内容转载自“ 深究科学”微信公众号。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bWuBkfBR7WC-Dnh4H1APJQ

  • 原文来源:https://www.cuimc.columbia.edu/news/zhijian-james-chen-and-glen-barber-awarded-horwitz-prize-discovering-cgas-sting-pathway
相关报告
  • 《2019年求是奖揭晓,杨振宁、颜宁等获奖》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oujie
    • 发布时间:2019-09-23
    •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叶雨婷)9月21日晚,“2019年度求是奖颁奖典礼”在清华大学举行。设立以来第二次颁出的“求是终身成就奖”授予了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邵峰、颜宁两位学者分享了今年的“求是杰出科学家奖”。流感等重要病原致病机制防控团队和12名青年科学家分获“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和“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 本届典礼由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主办、清华大学承办,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求是基金会主席查懋声出席典礼并致辞。求是基金会顾问杨振宁、何大一、韩启德、施一公、田刚、王晓东、谢晓亮、朱邦芬教授,求是奖评委、往届求是奖获得者以及清华大学师生代表等参加典礼。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院士、蔡丹阳同学主持典礼。 2019年度“求是终身成就奖”授予著名物理学家、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求是终身成就奖”是一个极具份量的奖项,此前的得主仅有求是基金会元老顾问、“两弹一星”元勋周光召先生一位。杨振宁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和创立宇称不守恒、“杨-米尔斯规范场”和“杨-巴克斯方程”,并于1957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奖。作为基金会的创始顾问之一,杨振宁不仅在科学领域不断突破,做出不朽的贡献,他的人格魅力、家国情怀也令人高山仰止,他的学术成就、精神和风范深深影响了几代中华学人。奖项由杨先生的“粉丝”查懋声颁出,奖金三百万元人民币。 2019年度“求是杰出科学家奖”授予普林斯顿大学颜宁教授以及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邵峰研究员,奖金各一百万元人民币。 结构生物学家颜宁主要致力于跨膜运输蛋白的结构与机理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真核生物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和钙离子通道等一系列具有重要生理与病理意义跨膜蛋白的原子分辨率结构,为理解相关疾病的致病机理及药物开发提供了分子基础。 颜宁以一身“清华紫”登场,表示杨振宁先生是科研工作者的“爱豆”:“虽然毕生无法达到杨先生在科学上的高度,但是杨先生让我们知道华人可以在科学上达到什么样的高度,这本身就是一种激励、一种动力。”她说,成为一名“求是人”,是迄今为止获得的一种最高认可,是无上的光荣。 邵峰院士从病原细菌和宿主相互作用机理研究出发,在致病菌毒力机制以及抗细菌天然免疫方向均取得系列重要原创性发现,为败血症药物和细菌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新的途径。 2019年度“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授予流感等重要病原致病机制与防控团队,奖金共一百万元人民币。该团队长期从事传染病病原学、流行病学与免疫学等领域研究,针对病原跨种传播机制,特别是在病原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免疫细胞与感染细胞的相互识别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和创新性工作。 2019年度“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则分别授予北京大学郭帅,南方科技大学李贵新,清华大学刘竹、彭敏、王朝,上海交通大学卢策吾,西湖大学石航,中山大学苏士成,南京大学王肖沐、袁洪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姚星灿,浙江大学周青共计12位青年科学家。每位获奖者将获得一枚金质奖章,以及连续三年、每年三万美元的支持。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4年度拉斯克奖获奖者》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朱晓琳
    • 发布时间:2024-12-18
    •  2024年9月19日,2024年度拉斯克奖获奖者揭晓。华人学者陈志坚获2024拉斯克奖基础医学奖。   其中,临床医学研究奖被授予了三位科学家, 乔尔·哈本纳 (Joel Habener)、斯韦特兰娜·莫伊索夫 (Svetlana Mojsov)和罗蒂·比耶尔·克努森(Lotte Bjerre Knudsen),以表彰他们“发现和开发基于GLP-1的药物,彻底改变了肥胖的治疗。   基础医学研究奖颁给了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华裔教授、生化学家陈志坚(Zhijian " James " Chen),以表彰他发现“感知外来和自身DNA的cGAS酶,解开DNA如何刺激免疫和炎症反应的谜团”。   公共服务奖则颁给了一对来自南非的夫妻、公共卫生专家,获奖原因是两人揭示了异性恋人群中艾滋病毒传播的关键驱动因素,引入了能够挽救生命的艾滋病预防与治疗的关键方法,以及在公共卫生政策和倡导方面的表现出来的杰出的政治才能。 拉斯克奖基础医学奖   2024年拉斯克奖基础医学奖授予陈志坚,以表彰他发现了能够感知自身和外源DNA的cGAS酶。在独到的思考和强有力的实验的推动下,陈志坚解开了DNA如何刺激免疫和炎症反应之谜。cGAS是哺乳动物对抗微生物入侵的主要机制的基础,它还能促进抗肿瘤免疫。在某些生理条件下,不适当的cGAS活性会导致自身免疫和炎症性疾病。该酶为多种人类疾病提供了药物靶点,它产生的信号分子有望用于对抗传染病和癌症。 拉斯克奖临床医学奖   2024年拉斯克奖临床医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和开发基于GLP-1的药物。这些药物彻底改变了肥胖的治疗。Joel Habener和Svetlana Mojsov发现了GLP-1这种激素的生理活性形式,Lotte Bjerre Knudsen将其转化为促进减肥的药物(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 拉斯克奖公共服务奖   2024年拉斯克奖公共服务奖授予Quarraisha Abdool Karim和Salim S. Abdool Karim。他们阐明了异性性传播HIV病毒的主要驱动因素,并介绍了预防和治疗艾滋病毒的挽救生命的方法。该奖项进一步表彰了他们在公共卫生政策和倡导方面的领导力。二人影响了全球的艾滋病项目,并在发展南非的科学能力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一直倡导科学及其造福世界公民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