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涪陵页岩气田累计产量突破650亿立方米》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6-27
  • 据中国石化消息,日前我国首个投入商业开发的页岩气田——重庆涪陵页岩气田累计产量已突破650亿立方米。涪陵页岩气田累计探明储量近9000亿立方米,目前已累计部署立体开发调整井超500口。 页岩气是一种非常规气藏,以游离态或吸附态赋存于页岩裂缝与孔隙中,开采时需要把页岩压碎才能让气体出来,其中水平井钻井和压裂技术尤为关键。涪陵页岩气田的科技工作者们聚焦超长水平井技术难题,开展技术攻关,在优快钻井、精准压裂方面不断积累经验,有效提升单井产量和开发效益。 6月25日,在重庆涪陵液化天然气(LNG)工厂,工作人员从运输管道旁走过。 6月25日,在重庆市涪陵区白涛镇油坊村的涪陵页岩气田白涛产出水处理站,工作人员展示处理合格的产出水。 6月25日,在重庆市涪陵区白涛镇油坊村的涪陵页岩气田白涛产出水处理站,工作人员对双膜减量系统进行巡检。该站采用先进的“预处理+双膜减量化+蒸发结晶”工艺流程处理,产出水中的氯化物等物质被蒸汽蒸发浓缩成工业盐,满足国家环保要求和精制工业盐二级标准要求,处理合格的产出水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 6月25日,工作人员在位于重庆市涪陵区江东街道天福村6组的涪陵页岩气田焦页34#电驱压裂平台巡检SCF5000型电驱压裂撬。

  • 原文来源:https://www.china5e.com/news/news-1172594-1.html
相关报告
  • 《650亿!涪陵气田新突破》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7-25
    • 650亿!涪陵气田新突破 ——探访我国首个商业开发页岩气田 涪陵,因榨菜而闻名,却又不止榨菜。 12年前,中国石化在涪陵焦石坝实现页岩气勘探重大突破,拉开了我国页岩气商业开发的序幕。我国也由此成为北美以外首个实现页岩气商业开发的国家。 近日,涪陵气田累计产量突破650亿立方米,洁净、高效的页岩气从几千米深的页岩层中被“榨”出,“搭乘”川气东送管道,进入沿线千家万户。 650亿立方米是什么概念?按照一个家庭每天消耗0.5立方米的天然气计算,可满足约1.3亿个家庭使用一年。 从零起步,带动我国页岩气开发技术加速驶入快车道,涪陵页岩气田是如何实现持续稳产上产,成为页岩气开发“中国样本”的?近日,记者走进涪陵,寻找答案。 初探,靠自主研发 盛夏时节,记者来到重庆市涪陵区焦石镇的焦页1HF井。井站掩映在绿意葱茏中,站前立着一块黑色页岩,上面刻印着醒目的红色字体——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开发功勋井。现场工作人员说,“功勋”二字意义重大—— 2012年11月28日,焦页1HF井放喷测试获高产工业气流,实现我国页岩气勘探的重大突破。次年,焦页1HF井投产外销,正式拉开我国页岩气商业开发的序幕,并生产至今。 “截至去年底,该井累产超过1.6亿立方米,目前仍然保持每天产气1万立方米。”焦页1HF井管理人员告诉记者。 涪陵页岩气田稳产上产气井远不止焦页1HF井。截至目前,气田已累计部署立体开发调整井超500口,累计探明储量近9000亿立方米。 “如果把开采常规天然气比作在静脉中采血,那么开发页岩气就如同直接从毛细血管中采血。”中国石化江汉石油工程公司相关负责人形象比喻。 页岩气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以游离态或吸附态赋存于泥页岩之中,开采时需要将页岩压碎,气体才能通过空隙或裂缝逸出,是业界公认的世界级难题,其中水平井钻井和压裂技术尤为关键。 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就是一场由水平井钻井和压裂技术创新驱动的能源产业变革。 据中国石化所供资料显示,我国页岩气可采资源量为31.57万亿立方米,高于美国的24万亿立方米,居世界首位。但由于地质、技术到环保等多方面的挑战,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难度远高于美国。 “勘探开发初期,我们可以说是‘四无’——无经验、无技术、无设备、无人才,很多员工都是第一次听说‘页岩气’。”涪陵页岩气技术人员回忆道。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 为解决“缺经验”的难题,曾借鉴北美经验,实施页岩气探井百余口,却均未获得实质性发现。在此背景下,中国石化创新提出“二元富集理论”,部署实施了焦页1HF井,通过精确的目标识别和优化的钻井压裂技术,成功实现了页岩气的商业开采。 为攻破“无技术”“无设备”的关卡,曾受制于国外设备只租不卖,不但成本高昂,还要面临供货周期长、维保困难等一系列问题。为打破这一局面,中国石化集中资源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成功实施国内首个“瘦身井”钻井、页岩气井井筒重建重复压裂等,促进了页岩气开发关键装备和配套工具的国产化。 工作人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立方米进口压裂液约200余元,国产化后只要20余元;1个进口桥塞约20万元,国产化后仅2万元,反过来销往国外。 “在工具、装备、材料等各方面实现国产化,我们不但掌握了钻探的主动权,开发成本也得到大幅降低。”中国石化石油工程公司钻井工程管理部副经理任立伟骄傲地说。 进击,靠立体开发 与常规天然气相比,页岩气渗透率低,开采难度大,产量递减速度快。如何实现页岩气长期稳产高效开发,是一个世界级难题。 2017年,涪陵页岩气田焦石坝区块在稳产3年后,产量开始下降。 “这是油气资源最富集的老区,还有没有进一步挖潜的空间?”科研人员在开发新区的同时,把目光再次投向焦石坝区块—— “过去,我们把焦石坝区块89米厚的页岩当作一套气层来对待,认为对下部气层进行压裂改造,就能一次性‘撕’开岩层,把资源全部‘吃’到。”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公司技术中心工程师葛兰说,随着深入了解国内外相关技术、部署分层开发评价井后,科研人员改变了原有认识——89米厚的页岩不同部位应力存在差异,以往压裂没有改造到的地方仍有剩余资源。 “假设油气资源在一栋楼房里,过去只把一楼房间的开采了,但一楼的过道和二楼、三楼还有很多资源尚未开采。”葛兰形象地比喻道。在新认识指导下,江汉油田把过去开发“一层楼”,变成立体开发“三层楼”。 得益于立体开发模式,截至目前,涪陵气田焦石坝区块整体采收率提高到23.3%,相比2013年开发初期翻了一番。 除了焦石坝区块,白马等新区也实现了立体开发模式初步应用。目前,涪陵页岩气田已累计部署立体开发调整井超500口,日贡献气量占气田总产量的60%以上,焦石坝区块储量动用率达到100%,三层立体开发区采收率提高至44.6%。 示范,为稳产上产 在涪陵区白涛街道油坊村,有一座涪陵页岩气公司的页岩气产出水处理站。它是我国首个页岩气产出水处理工程,每天能处理页岩气开采过程中的产出水2400立方米。为此,配套建有15座收集泵站和50千米长的产出水收集管网。 记者在现场看到,井底积液通过分离过滤,处理为合格的产出水,排入乌江;产出水中的氯化物等物质被蒸汽蒸发,浓缩加工成工业盐,作为副产品外销。 “四周都是农田、鱼塘,不能让一滴未处理过的产出水溢出。”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气田产出水回收利用率可达100%······ 产量从0到100亿立方米,涪陵页岩气田用了4年;从100亿立方米到650亿立方米,用了近6年,这意味着气田发展驶入快车道,走出了一条体制先进、技术自主、装备国产、环境友好的特色之路。 创新集成页岩气高效开发六大核心技术体系,首创我国页岩气立体开发技术,制定158项页岩气勘探开发标准和规范,取得200件国家专利授权······ 先行者必然先遭遇挑战,也正是这些挑战造就了经验。 今年4月11日,经国家能源局批准,由中国石化江汉油田牵头制定的《页岩气开发调整方案编制技术要求》行业标准已正式实施。 作为我国首个针对页岩气立体开发的行业标准,主要参考涪陵页岩气田立体开发经验编撰而成,将有效助力我国实现页岩气的持续高效开发。 面对持续突破的成绩,勘探开发人员仍然能够想起——12年前,我国页岩气商业开发的第一串火苗蹿出焦石地面,腾空而起,以一只展翅高飞的“火凤凰”舞动在巴渝上空,百年榨菜之乡的“榨”字与页岩气相勾连。此后,我国页岩气开发在探索中突围,在砥砺中奋起,正向着更加广阔的未来大步流星。
  • 《官宣!我国首个商业开发大型页岩气田突破700亿立方米!》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1-19
    • 我国首个商业开发大型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累计生产页岩气突破700亿立方米。目前,该气田日产气量超2000万立方米,源源不断地为长江经济带沿线6省70多个城市、2亿多居民送去绿色清洁能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贡献积极力量。 涪陵页岩气田分布于重庆市涪陵、南川、武隆等区县境内,于2012年底实现重大勘探突破,2014年3月投入商业开发,2017年如期建成100亿立方米年产能。 目前,涪陵页岩气田已累计探明页岩气地质储量近9000亿立方米,保持国内单个页岩气田累产最高、单井累产最高等多项纪录,连续多年保持80亿立方米以上稳产,约占我国页岩气年产量的三分之一,对促进能源结构调整、缓解我国中东部地区天然气市场供应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页岩气是一种非常规气藏,开发十余年来,涪陵页岩气田从零起步,创新形成页岩气高效开发六大核心技术体系,制定176项页岩气勘探开发标准和规范,取得404件国家专利授权,关键开发技术实现100%国产化。 特别是,面对水平段长超过3000米的施工技术难题,涪陵页岩气田打造了从理论、技术到装备的涪陵第三代钻完井、压裂技术系列,有效提升单井产量和开发效益,推动实现气田少井高产的目标;首创“瘦身井”技术,科学缩小井眼及套管尺寸,有助于提高钻井速度、节约施工成本,实现国内页岩油气钻井工程工艺革命性突破,该技术已应用在208口井,源头节约成本近5亿元。 涪陵页岩气田所在地区是长江经济带上游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中国石化精准实施井位部署勘测,避开植被丰富等环境敏感区,采用“井工厂”施工,大幅减少征地面积;全面推行“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清洁生产方式,应用网电钻机、电驱压裂设备,能源消耗平均减少60%,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投运国内首个页岩气产出水处理工程,废水回收利用率达100%;研发绿色环保的页岩超滑水基钻井液,油基钻屑实行无害化处理后资源化利用,被自然资源部评价为“绿色典范”。 据测算,涪陵页岩气田的成功开发建设,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200万吨,相当于植树1.1亿棵,或800万辆经济型轿车停开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