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封锁对半导体设备行业潜在影响分析》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 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20-10-16
  • CINNO Research 产业资讯,中美之间的贸易战是多方面的。它最初只是美国为了减小双边贸易逆差的一项决策,不过如今已经演变成了一场针对技术、知识产权及不公平贸易的斗争。

    5 月 16 日,美国商务部以国家安全为由将中国的华为列入“实体清单”,此举会限制相应公司对其设备所需美国制造组件的使用。更直接点来说,此举将禁止华为使用美国技术制造芯片,这意味着使用美国晶圆厂设备的台湾代工厂台积电(TSMC)不能再为华为制造麒麟智能手机芯片。

    8 月 17 日,美国商务部进一步宣布将扩大限制措施,以限制华为使用美国软件和设备制造芯片。实际上,美国现在正在考虑对半导体制造设备以及相关软件工具、激光器、传感器和其他技术的出口实行新的限制。

    一周后,美国商务部在政府网站上发布消息称,他们正在寻求公众对如何定义新技术的意见。这些意见将直接决定美国企业出口产品中“是否含有需要实行更严格控制的基础技术。”

    这种对新技术定义的不确定性对设备市场影响很大,它正在造成供应商间的混乱,因为它可能不仅适用于美国公司,同时也会对一些来自欧洲和日本的设备公司产生影响。

    1、全球半导体设备行业

    如果没有诸如应用材料(AMAT)、Lam Research(LRCX)、KLA、东京电子(TEL)和 ASML 之类的半导体设备商,全球最领先的芯片制造商也将无法生产出先进的 IC。而中国目前也还没有可以全面替代这些公司本土设备公司。

    图 1

    图 1 显示了 2013 年至 2019 年排名前五位的设备供应商市场份额。这五家公司占全球设备市场(595 亿美元)的 65%。就图 1 详细说明如下几点:

    1. 两条曲线描述了 AMAT(黑色和灰色所示)的情况。总的来说,除了 2016 年有(年)一定增长,其他年份该公司的市场份额一直在下降。AMAT 2019 年的收入包含原来属于 2018 年的 3.31 亿美元,该公司将其称为“重新分配收入”(一种会计方法的变更)。如果不作如此会计方法的调整,AMAT 2019 年的收入将低于 2018 年(如黑线所示)。不过,凭借上述会计方法的调整,即从 2018 年收入中扣除 3.31 亿美元并将其投入到 2019 年,其曲线显示出收入增加(灰色线所示)趋势。

    2. ASML(如黄线所示)2019 年成为市场份额最大的设备供应商,同时这也是 20 多年来 AMAT 首次从第一名跌落。

    3. LRCX 的市场份额已连续两年下降。

    4. 日本的 TEL 凭借其在非管式低压 CVD(LPCVD,Low Pressure CVD)领域的优势地位连续增长多年。

    5. 得益于公司对 Orbotech 公司的收购,KLA 的份额目前已经增加到 6.1%。实际上,如果没有这次收购,该公司超过半数的份额还在计量 / 检查设备领域。

    2、中国半导体设备行业

    根据营销报告显示,中国 2019 年的设备进口额达到 135 亿美元,同年度国内设备市场总额不到 2.5 亿美元,主要包括 AMEC(中微半导体)、NAURA(北方华创)以及 ACM Research、Mattson 和 Piotech(沈阳拓荆)等其他公司。

    财务能力

    如下表 1 列出了中国设备供应商制造的各种类型的设备,同时还将它们与最大的外国供应商市场份额进行了比较。可以看出,(1)中国设备公司在设备类型上很分散,单一设备只有很少的公司供应;(2)中国所有这些设备公司的市场份额和顶级外国设备供应商相差非常大。

    表 1

    对于客户而言:

    1. AMEC 的蚀刻系统已经用于台积电(TSMC)的 5nm 晶圆厂,他们目前正在开发高纵横比蚀刻机和阶梯蚀刻机,主要用于长江存储(YMTC)的 128 层 3D NAND 制造。其他客户还包括中芯国际、华虹和华力。

    2. NAURA 供应的设备较为广泛,其客户包括中芯国际(SMIC)、华虹、YMTC 和 GTA 半导体。

    3. NAURA 向中国的半导体公司出售了 8 台蚀刻系统以及 6 台 CVD 和 ALD 沉积系统,同时该公司在 2019 年还售出 34 台熔炉以及 16 台清洗系统。

    4. 沈阳拓荆获得 YMTC 4 种 PECVD(主要用于 SiN、SiO2 材料沉积)系统的订单,另外还从华虹和中芯国际收到二次订单。

    5. ACMR 在清洁系统领域具有一定竞争力,他们的设备已经在 YMTC、华虹、华力以及 SK Hynix(OTC:HXSCL)安装。

    技术能力

    这些中国设备公司的技术能力如何?根据分析,NAURA 已经具有生产 5nm 芯片的能力,可与 AMAT 和同类产品媲美。另外,他们正在生产具有 14nm 制程能力的设备,而用于 7nm 和 5nm 节点的蚀刻和沉积设备还在开发中。

    这里,认识下面三点很重要:

    1. 技术节点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例如,英特尔 10nm 制程的晶体管密度比台积电 SRAM 的 7nm 还略微高一点。如果从节点概念看,逻辑上台积电 7nm 制程的晶体管密度应该比英特尔的 10nm 制程高。

    2. 尽管中国供应商具有 5nm 节点的制程能力,但这里还存在着一个疑问——如果没有 EUV 技术,他们能否实现 7nm 节点,这一点在之前关于 SMIC 的 SA 文章中有过讨论。

    3. 根据之前的报告,中国的芯片产能只有 25%可以做到小于 20nm,该一节点技术已经有六年的历史了。2020 年第一季度,中芯国际的收入中只有 1.3%来自 14 纳米制程的芯片。

相关报告
  • 《新冠疫情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影响分析》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20-02-13
    • 当前形势下,新冠疫情已经对我国经济和各个行业带来了一定影响,半导体也不例外!这场疫情给产业带来的影响到底如何?芯谋研究认为可以从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视角,来分析本次疫情对我国半导体产业造成的影响及后果。 短期影响 短期三大影响因素:复工率低、工作时间与效率不足、原材料供应吃紧。 受疫情影响,企业员工全面恢复工作的时间不定,工作时长及沟通交流的效率都会受到严重影响。从城市的角度看,武汉受到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庞大的外来人口回流后还要进行二次隔离……虽然很多公司采用了“轮流上班”和“远程上班”等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但员工的工作状态和工作进度也会受到一定的干扰。从设计、制造、封测三业来看,在受到上述影响的同时,各具体环节又略有不同。 设计业:对于设计公司而言,主要是无法尽快全面复工,根据芯谋研究的调研,2月10号复工率大概在25%左右。因为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和无锡等全国设计产业的重镇,基本上都对外地返回的员工有着较为严格的隔离要求,多数设计企业响应地方政府号召,采用了在家办公、轮流办公等方式,导致在整个2月份都很难完全复工。这对员工的交流、工作效率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同时也限制了企业和供应商及客户之间的交流,产业链上下游之间互动减弱。虽然也有通过VPN和虚拟网的方式,让许多员工在家里办公,但是设计业受到工期缩短、效率降低的影响相对较大。需要提醒的是,目前客户的订单并没有减少,但订单交付肯定会有延缓,这势必会造成下半年尤其是第三季度制造业的产能紧张。 制造业:短期而言对制造行业影响有限。Fab除工厂整修外,全年整天24小时运转,就算是长假,也不例外。只是短期内排班的员工略显不足,全面开工需要做好更严密的防范措施。对于Fab来说,现在的订单都是2019年排期,短时间不会受到影响。目前还没有客户提出订单推迟或者减少,产能紧张局势暂时还在持续。 过去半年国内主要制造企业产能一直很满,从产业链传导的角度看,第四季度和2021年第一季度产能会相对缓和。不过因为疫情影响到终端的消费需求一定会有变化,未来势必会传导到制造和封测,所以需要密切关注此次疫情事件对经济造成的全面影响,终端需求的下降或会在半年后有所体现。 就个体而言,对武汉的12吋晶圆制造企业造成的影响比较大。短期产能扩张,中期持续融资、长期人才引进都会受到严重影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封测业:对于晶圆制造、封测、装备和材料等加工属性产业而言,越是高端的制造业、自动化程度越高的影响越小,反之亦然。封测行业加工属性更强,劳动力需求更大,因员工和复工率受到的短期影响较大,封测产能的紧张会直接影响到设计公司。 但对晶圆制造和封装,尤其是晶圆制造业来说,物流运输导致的原材料供应紧张是当下最重要的问题。因为各地的交通管制,导致供应链物流无法保证,且效率大降,很多材料的运送存在可能不到位的情况——虽然按照规律一般的晶圆制造、封测厂通常会备有一至两个月的库存,但实际上有的因为过去从未出现过全国范围内交通管制的先例,以及供应商春节期间停工等因素,不少工厂的库存并不充足。 短期看,休克式停工、隔离式复工一定会给产业带来不小的冲击。幸好每年第一季度乃至上半年是半导体产业的传统淡季,按照真实业绩来看,一般第一季度占全年的15%,第二季度占据20%。芯谋研究预估,设计业的全年营收比之前预期的将下降10%左右,制造业则为5%左右。短期影响的关键是疫情能否在第一季度得到控制。 中期影响 中期三大影响:经济增速下滑、全球交流受限、中国出口受阻。 半导体产业的增长和经济增速高度挂钩,受疫情影响,今年中国经济的压力更大,这对中国半导体产业肯定是不利因素。但对中国半导体产业来说,从去年开始,因为华为等科技企业供应链本土化的带动,半导体处在内需拉动的新阶段,加以基数较低,今年相信仍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但需要注意的是上半年复工缺人,下半年尤其是第三季度谨防产能紧张。同时企业可能会有担心消费和经济下滑、担忧终端需求不足带来的风险,做出保守甚至错误的决断,可能带来“需求下降--供给缩减—需求反弹—供给不足”的连环反馈。 但中期一个很严峻的影响就是中国与全球流动的受限,包括人与人的交流,货物的出口等。这对中国半导体产业来说,或许更值得注意。对内取决于疫情何时能够结束,对外取决于其它国家和国际组织对中国的评判和决定。随着疫情的发展,其它国家对与中国贸易的态度也会变化。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宣布新冠肺炎疫情为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西方部分国家也开始出台措施,减少国际航班,限制相关交流,会导致进出口受阻,这对经济和半导体产业影响很大。未来国际航班和货运进出口是否进一步执行更严格的检验检疫,这非常关键。 此次疫情,肯定会让过去几年热到虚火旺盛的半导体产业冷一点,静一点,慢一点,这有积极的一面。 过去几年,政治热、资本热、创业热的三热并起让半导体领域出现了“大干快上”、“超英赶美”的浮夸现象,这对中国半导体是严重的伤害!今年的疫情会对半导体产业虚火旺盛的非理性现象有很大的抑制作用,也会加速企业的大浪淘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竞争永远不是坏事情,磨难才是试金石,越是危机,越是考验企业家的时候。 对中国半导体而言,中期更值得关注和警惕的是下半年美国是否会在半导体等高科技产业上“搞事情”。或许上半年“特”殊时期,下半年“特”来搞事。(本文暂不展开,会在下面一篇文章中专门阐述。)中期看,主要影响在于出口、华为后续、以及特朗普的下一步动作。 长期影响 长期两大影响:对半导体产业的持续投资、对全球人才的吸引。 资金和人才是发展半导体产业的两大重要因素。疫情对产业的长期影响主要恰恰就在这两个方面。 “芯片”和“药片”是高科技产业的两个重要代表,也是科创板所鼓励和推动的两类行业。去年之前,贸易战和科技争端暴露出来我国“芯片”方向能力的局限,为此国家和地方投入了巨额资金发展芯片产业。今年,又暴露出来我们在“药片”上的不足,预计未来会有较多资金投入到医药领域,因此我们担心政府会否把用在半导体产业上的钱转移或者减少。譬如武汉,疫情过后,肯定会有众多财政预算用到医疗卫生领域,这可能对目前包括长存在内的几个大项目的后续支持会有较大影响。 半导体从来都是资本和产业的协奏曲。未来产业的推动取决于政府对半导体产业的战略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认知,以及持续投入的态度、巨额投入的决心。我们希望国家和政府对于芯片产业的扶持不要降低,坚持不懈,持续发展。 人才是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作为国际化的产业,我们非常需要国际化的人才。长远来看,疫情对我们吸引高端国际人才或会有着潜移默化的心理影响,更值得我们关注。高端人才和全球化人力资源的欠缺一直是我们半导体产业无法回避的痛。此次事件,或许会增大我们在全球吸引高端人才的难度。记得之前国内某些半导体公司曾经邀请国外的华人专家来国内工作,但因为其家人对雾霾、食品安全等生活因素的顾虑而作罢。不少国内企业也曾经遇到这样的问题:外国专家愿意加入,但希望在国外工作。此次事件后,或许我们又需要更为努力地去吸引国际人才。
  • 《特朗普半导体关税或严重威胁美国医疗设备行业增长》

    • 编译者:AI智能小编
    • 发布时间:2025-04-24
    • 唐纳德·特朗普提议的半导体关税可能对美国医疗设备行业的成长构成严重威胁,因为超过一半的设备依赖于半导体(芯片)来运作。全球供应链已面临压力,尤其是来自台湾的供应商,成本正在上升。GlobalData表示,医疗领域可能面临价格上涨,这可能阻碍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并减缓市场扩展。据悉,全球90%以上的先进芯片在台湾制造,目前美国对台湾所有出口商品征收32%的关税。特朗普计划在未来某个时候对半导体加征关税。约50%的医疗设备以某种形式使用半导体,如果对非美国产的半导体加征重大关税,将可能导致美国消费者和医疗系统承担更高的设备成本。尽管主要的半导体制造商在美国有工厂,但世界上大多数半导体或晶圆是在台湾台积电公司制造的。根据TSMC的数据,2024年其全球制造了1600万片晶圆。GlobalData的医疗分析师David Beauchamp评论称:“如果特朗普的关税影响半导体进口,公司可以预期在采购用于医疗设备的半导体和芯片时成本会增加,即使最终组装在美国进行。这些价格上涨可能会转嫁给消费者和医疗系统。国内半导体生产目前缺乏满足行业需求的能力,供应链中断是不可避免的。”目前,GlobalData追踪美国价值超过2070亿美元的医疗设备市场,该市场从2023年到203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