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陷入能源危机美国趁机巧取豪夺》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10-31
  • “欧洲能源危机的大赢家:美国经济。”《华尔街日报》日前一篇报道的标题直击现实。

    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欧洲国家追随美国对俄罗斯制裁的反噬效应愈加清晰显现,能源供应短缺引发生产成本高涨、物价飙升,企业经营和民众生活困顿,经济面临衰退风险。

    大西洋对岸的美国则乘虚而入,不仅以高价向欧洲国家兜售能源,还把欧洲企业吸引到美国,试图借能源危机捞取最大利益。面对这样的“盟友”,欧洲忧虑和不满日益加剧。

    欧洲苦撑 美国渔利

    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欧洲与美国一道对俄罗斯施加多轮制裁,但制裁的反噬效应令不少高度依赖俄能源的欧洲国家深陷危机。近段时间以来,欧洲能源密集型行业遭受冲击尤为严重,许多企业因生产成本高涨不得不减产乃至停产。

    最近,全球最大锌冶炼企业之一比利时新星公司位于荷兰的工厂停产,荷兰最大铝业制造商代尔夫宰尔达姆科铝业公司同样宣布停产,法国最大铝冶炼企业敦刻尔克铝业公司宣布将削减产量超过20%。欧洲铝业协会已发出警告,能源成本大涨可能给欧洲铝业造成毁灭性打击。据业界估算,欧洲粗钢产能过去数月闲置率接近10%;铝和锌的生产减少约50%;化肥行业产能削减约70%。

    面对能源危机,多个欧洲国家在出台措施节约能源的同时,一面加大从俄罗斯以外地区进口能源,另一方面迫于成本压力转移产能。“碰巧”的是,上述措施的受益者都是美国。

    能源出口方面,金融信息服务提供商路孚特公司的数据显示,美国9月出港货船装载的液化天然气达630万吨,其中近70%被运往欧洲。据欧洲多家媒体报道,美国公司每艘驶往欧洲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可赚取超过1亿美元利润。美国能源巨头埃克森美孚(110.7, 3.15, 2.93%)公司今年二季度利润达179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远超去年同期的46.9亿美元。

    产能转移方面,德国《商报》报道,仅美国俄克拉何马州近期就吸引60多家德国企业前往投资扩展业务。荷兰化肥公司OCI大幅削减在欧洲的氨产量,投资数亿美元扩建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博蒙特的工厂。全球钢铁巨头安赛乐米塔尔公司也宣布削减德国两家工厂一半的产量,计划扩大在得州的业务。

    巧取豪夺 引发警觉

    不少分析人士指出,美国眼下正将“欧洲之危”变为“美国之机”,从中攫取利益。

    美国是全球最大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与俄罗斯在欧洲市场有竞争关系。有政治分析师认为,美国制裁俄欧“北溪-2”天然气项目不是为了帮助盟友,而是为了卖出昂贵的美国天然气。法国总统马克龙在10月中旬的欧盟峰会后曾抱怨,美国卖给欧洲的天然气价格比在其本土市场卖价高3至4倍。

    此外,《华尔街日报》分析,钢铁、化肥等企业把生产迁往美国,美国政府政策的诱导起到重要作用。《纽约时报》文章说,当下“只是美国再工业化和经济复苏的开端,因为欧洲的工作岗位大换血才刚刚开始”。美国制造业正经历反弹,企业“岗位正蓬勃发展,就像20世纪70年代一样”。

    还有分析说,美国今年8月生效的《通胀削减法案》或加剧欧洲生产萎缩的状况。该法案为促进电动汽车和其他绿色技术在美国本土生产提供大量激励措施,包括高额补贴。欧盟官员担心,美国的税收减免将令欧盟处于不利地位,并且促使企业将生产转移至美国。德国联邦议院议员克劳斯·恩斯特认为,德国经济在与美国的竞争中可能成为输家。

    欧洲财富和企业生产活动流向美国的情况已引起欧洲警觉。比利时首相德克罗警告:“欧洲正经历大规模去工业化的风险。”法国经济和财政部长勒梅尔也批评美国经济霸权,主张双方建立“更加平衡”的经济关系。

    一些经济学家和行业人士警告,当下情况可能产生深远影响,包括一些企业可能不会把生产重新转回欧洲。德国拜尔公司高级主管马蒂亚斯·贝尔宁格说,企业一旦决定在一个新地方投资,国家很难再要求企业回头,企业的决策是着眼几十年的时间跨度。

    欧洲《现代外交》网站一篇题为《美国如何摧毁欧洲》的文章评述,欧洲与美国合作对俄罗斯制裁,“反而导致欧洲衰落”。该网站另一篇文章将美国称为“帝国资本主义”,并指出美国“通过剥削其他国家来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多人认识到,欧洲的真正敌人是美国”。

  • 原文来源:http://www.nengyuanjie.net/article/64500.html
相关报告
  • 《南半球受欧洲能源危机影响最大》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10-31
    • 根据国际能源署 (IEA) 的一份新报告,毫无疑问,我们正面临“第一次真正的全球能源危机”。虽然欧洲是当前能源市场波动和稀缺的中心,但问题远非孤立。继续将当前的情况称为“欧洲的能源危机”不仅是短视的,而且对于遭受损失最大的国家(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在欧洲大陆)具有潜在的危险。 根据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的说法,这场危机的最大受害者(不出所料)将是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石油进口国将受到极大的打击,因为燃料价格相对于其相对疲软的货币飙升。事实上,早在 5 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就下调了对这些石油进口国的增长预测,因为飞涨的能源价格增加了发展中国家和新兴世界先前存在的斗争的清单。报告称:“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加剧了通胀和债务上升、全球金融状况收紧、疫苗接种进展不平衡以及一些国家潜在的脆弱性和冲突所带来的挑战。” 随着全球经济在第一波新冠封锁之后努力恢复并达到平衡,全球能源市场已经在不断变化。然而,在俄乌冲突之前,这种复苏从未完全实现。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西方对克里姆林宫实施了制裁,克里姆林宫的回应是切断通过北溪管道输送到德国的天然气。这些代价高昂的策略已经在区域和全球能源市场发出冲击波,使欧洲大陆在进入漫长而寒冷的冬季时面临迫在眉睫的能源短缺。 现在,著名的新闻媒体报道说“欧洲能源危机的结束在望”和“俄罗斯对欧洲的能源影响力'几乎结束'。” 然而,据比罗尔说,目前还没有理由庆祝。只要俄乌冲突继续,我们就可以预期市场将持续波动,全球液化天然气供应将持续短缺。更重要的是,欧佩克+最近达成的令人震惊的大幅减产协议肯定会在全球经济低迷时刺激全球经济(同时为产油国赚取大量资金)。无论欧洲取得怎样的进展,对于世界其他地区来说,危机才刚刚开始。 “我们的世界从未经历过如此深度和复杂的能源危机,”比罗尔警告说。事实上,能源危机不仅仅是能源危机。这也是一场迫在眉睫的粮食危机,将产生长期影响。由于工业化肥是石化产品,能源危机导致了化肥危机,这将降低全球粮食产量并加剧饥饿,特别是在已经依赖粮食援助的国家。 虽然不能忽视当前的能源危机将给已经在经济上苦苦挣扎的家庭造成重大经济痛苦,并将进一步阻碍最贫穷国家的增长和发展,但这种巨大的市场动荡也有一线希望。化石燃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和全球能源供应链的波动已经打断了一切照旧,并大力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在欧洲,太阳能装置在整个夏天都打破了记录,而在美国,《降低通胀法案》包括大规模的气候措施(尽管它对通胀几乎没有实际影响)。 美国能源情报署(EIA)最近的预报首次预测,全球对所有化石燃料的需求将在不久的将来达到峰值或趋于平稳。在人类逐渐失去降低排放以避免气候变化影响的机会之际,在这一最后时刻突然投资于清洁能源,稍微缓和了原本严峻的前景。
  • 《欧洲摆脱能源危机还将面临三大挑战》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7-04
    • 早在2021年秋季,能源短缺就已经在欧洲开始蔓延,能源危机为国际能源低碳转型的合理化推进敲响了警钟。国际能源署(IEA)署长比罗尔在日本广岛举行的七国集团峰会期间表示,2022年欧洲在减少对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以及缓解俄乌战争造成的能源危机方面做得很好,“欧洲能够适时改变其能源市场,将其俄罗斯天然气的份额降至4%以下,经济没有经历衰退,但还没有走出困境”。比罗尔认为,欧洲地区的能源市场今年仍有三个主要障碍需要克服。 中国需求上升 2022年,世界能源供应充足,当时中国仍处于疫情防疫状态,经济活动放缓,购买的石油和天然气减少。然而,今年情况并非如此,欧洲今年可能面临更具挑战性的冬天。中国的液化天然气需求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回升,中国的天然气进口是天然气市场需求的关键决定因素。国际能源署预测,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将每天增加200多万桶,中国将占需求增长的近60%。 美国债务违约 全球能源市场参与者也在密切关注白宫和共和党人就美国债务上限进行的激烈谈判。如果没有达成协议,美国可能在6月初面临违约。美国债务违约将导致石油需求和价格下降,但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上周五,油价从前一天超过1%的跌幅反弹,因为随着债务上限谈判的继续,投资者对美国债务违约的风险正在缓解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对俄罗斯的依赖仍然存在 欧洲能源市场面临的另一个关键挑战是,它们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尚未完全消除,供应前景也不确定。2022年,由于俄罗斯天然气进口严重减少,该地区许多国家被迫陷入能源危机。俄罗斯国家能源巨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1月表示,2022年,该公司对瑞士和欧盟的天然气出口下降了55%。如果俄罗斯进一步减少天然气出口,欧洲可能在即将到来的冬天再次面临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