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投发行首单海上风电类REITs项目》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10-20
  • 10月18日,广东公司在上交所成功发行国家电投-广东公司新能源基础设施投资碳中和绿色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类REITs),发行规模81.01亿元。

    本项目是迄今为止全市场发行规模最大的类REITs项目,是继2021年广东公司发行能源行业暨国家电投首单类REITs产品后又一里程碑之作,可降低广东公司资产负债率22.52个百分点,降低国家电投资产负债率0.49个百分点,为拓宽广东公司发展投资空间奠定坚实基础。

    本项目底层核心资产盈和海风电场曾创下当年亚洲在运单体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纪录,绿色认证等级为最高的G1级,具备显著的碳减排效益,有利于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广东省能源稳定供应和民生需求保证的主力军,亦是国家电投清洁能源发展的里程碑。自首批风机并网发电以来,已累发清洁电能30.4亿千瓦时,每年可提供17亿千瓦时清洁电量,每年可节省标煤消耗约56.68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114.54万吨、烟尘38.42吨、硫化物832.28吨、氮氧化物264.4吨、灰渣3.76万吨,对优化广东能源结构、推进粤西地区产业升级、加快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作为首单海上风电类REITs项目和目前市场发行规模最大的清洁能源和基础设施类REITs项目,丰富了ABS市场资产类型,显著拓展了投资者群体,进一步提升了国家电投在资本市场的认可度。在资金市场融资成本回升的背景下,本项目相比前期同类型项目,较基准利率实现了更低的发行利差,是国家电投以资本运作提升新价值的具体实践,也是贯彻落实国办发〔2022〕19号文件精神盘活存量资产的有力举措,为加快推进国家电投“2035一流战略”落地提供了有效支撑。

  • 原文来源:https://www.in-en.com/article/html/energy-2328118.shtml
相关报告
  • 《能源REITs再扩容,清洁煤电首入局!》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8-05
    • 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关于全面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项目常态化发行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部署推进基础设施REITs常态化发行工作。2021年6月,《关于进一步做好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工作的通知》发布,自那时起,REITs市场规模持续提升,所覆盖底层资产类型也愈发多元。 与3年前相比,《通知》进一步优化政策空间、适当扩大发行范围、调整优化规模要求。值得一提的是,在继续支持清洁能源发行REITs的同时,还为清洁高效燃煤发电项目打开大门。业内普遍认为,我国基础设施REITs市场已经从摸索试点正式迈向常态化发行新阶段。 首次纳入清洁高效煤电项目 国家发改委投资司负责人介绍称:“总体来看,基础设施REITs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制度规则持续完善,发行规模稳步增长,资产类型不断丰富,市场表现总体稳健,各方面参与积极性不断提升,基础设施REITs对促进投融资机制创新、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正逐步显现,推进常态化发行已具备良好基础。” 在能源基础设施领域,《通知》新增纳入储能设施项目、清洁低碳、灵活高效的燃煤发电项目。燃煤发电项目应具备以下一项或多项条件:纯凝工况最小发电出力在30%额定负荷及以下;掺烧生物质、氢、氨等低碳燃料,掺烧热量比例不低于10%;配备大规模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设备。 “此次试点范围扩大至煤电领域,不仅为REITs市场带来规模巨大、收益稳定的燃煤发电资产来源,还将助力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惠誉评级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及项目融资高级分析师何渝昊接受《中国能源报》采访时表示,“以融资促进投资,引导更多资本支持能源转型,吸引更多投资主体推动能源结构优化,提升回收资金使用灵活性,盘活存量资产。” 安永大中华区能源与基础设施主管合伙人、碳中和主管合伙人朱亚明表达了类似看法,他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说:“燃煤发电目前在我国电源结构仍占据主导地位,在保障能源供给的同时,实现‘双碳’目标,煤电清洁低碳化和灵活性改造是必经之路,将清洁煤电资产纳入REITs有助于我国能源低碳转型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能源类REITs愈发受到追捧 《通知》进一步丰富能源基础设施领域内容,凸显出能源类REITs产品备受青睐的现状。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5月10日,我国公募REITs市场已有36只产品上市,整体发行规模突破千亿元大关。其中,新能源REITs有5只,总规模超158亿元,涵盖了生物质能发电、天然气发电,光伏发电等领域。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资本业务创新咨询中心主任徐成彬指出,深能源燃气发电、国家电投海上风电、京能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REITs项目上市以来的稳健表现,为更多能源基础设施发行REITs提振了信心,近期特变电工新能源REIT和明阳智能新能源REIT火爆认购便是证明。 6月12日至6月13日,华夏特变电工新能源REIT正式发售。这是新疆首单公募REITs,也是全国首单民营企业能源类REITs,基金首发底层资产新疆哈密光伏项目是承担西电东送任务的新能源项目,资产优质、经营稳定。7月,中信建投明阳智能新能源REIT获上交所批复,这是全国首单陆上风电公募REITs,也是全国首单民营风电公募REITs,底层资产是分别位于河北沧州的黄骅旧城风电场项目及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的红土井子风电场项目。 清洁能源类REITs受到追捧,一方面是因为其发展与国家发展战略相契合,受到政策大力支持;另一方面,随着能源转型加速推进,绿色投资愈发受到市场关注,且能源资产往往具有长期稳定的现金流,通过投资这类REITs能够获得稳定收益。 何渝昊表示,按发行规模看,能源类REITs排第三,仅次于高速公路和产业园。“‘双碳’目标和一系列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为能源类REITs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他说,“新能源项目通常具有长期稳定的现金流,比如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其收益周期较长且相对稳定,能够为REITs提供持续的分红能力,吸引长期投资者。” 强制分红和抗风险能力突出 REITs作为一种市场化的融资方式,以发行收益凭证的方式汇集资金,由专门投资机构进行不动产的投资经营管理,并将投资综合收益按比例分配给投资者,是实现不动产证券化的重要手段。 据了解,《通知》取消了用于存量资产收购的30%比例上限,并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比例上限从10%提高至15%,这些调整意味着为发起人提供了更大的资金使用自主权。 “目前在我国,主要以基础设施行业作为底层资产发行REITs,如交通、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行业。”何渝昊告诉记者,“相较于传统的银行贷款和债券融资,REITs融资成本更低,因为其主要依靠股权融资,不需要支付高额利息。在能源,交通等大型基础设施行业中,原始权益人能够降低杠杆,快速回笼资金,用于其他项目的投资和公司进一步发展。” 基础设施项目通常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的特点,传统融资方式如银行贷款和债券融资有一定的局限性。能源类基础设施则具备抗经济周期风险能力强的特性,且多是与国计民生相关、具有极强刚需属性电力项目。REITs的优势得到极大体现,既有强制分红机制保证相对稳定的收益,又能降低底层资产原始权益人的资产负债比率,有利于实现动能转换并保持项目的长期稳定运营,减少刚性兑付,激发社会资本参与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 在朱亚明看来,基础设施公募REITs作为盘活重资产的重要金融工具,发展正逢其时。“基础设施公募REITs投资于各类重资产的基础设施,为地方政府投资的各类PPP项目提供了合适的退出渠道,有助于降低地方债务风险,也有利于降低融资企业的杠杆率,通过低门槛、高流动性的投资方式拓宽了社会融资渠道,提高直接融资,引导各类资金参与投资基建,在当下对稳定经济大盘和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文丨本报记者 王林
  • 《海上风电推动造船热》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1-31
    • 海上风电行业的高速发展将大幅带动全球海上风电专业船舶产业。在业界看来,海上风电行业的繁荣已经成为海上工程领域发展的最新动力,海上风电专业船舶领域预计将迎来更多参与者。   近日,船运行业研究机构克拉克森发布最新研究报告称,海上风电行业的高速发展将大幅带动全球海上风电专业船舶产业。2022年,全球海上风电专业船舶领域投资规模已经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预计到2030年,全球更是将有260亿美元投入到与海上风电相关的造船领域。在业界看来,海上风电行业的繁荣已经成为海上工程领域发展的最新动力,海上风电专业船舶领域预计将迎来更多参与者。 多类船舶需求都将提升 据克拉克森发布的研究数据,到2030年,全球海上风电项目数量将在当前基础上增长160%以上,快速的行业发展将吸引大量资金投入到海上风电专业船舶领域。尤其在亚洲、北美和欧洲地区,海上风电市场蓬勃发展带来的海上风机安装船和运维船舶需求将更为突出。其中,中国市场将主导全球海上风电船舶市场,同时也将是船舶领域新增投资最为火热的市场。 克拉克森研究董事总经理史蒂文·戈登表示,欧洲西北部区域也将是海上风机安装船的主要需求地区,从现在起到2030年期间,该区域至少需要安装7000座海上风机,将带来前所未有的安装船舶需求。另外,美国海上风机安装船需求同样值得关注。 金融机构国际金融公司同样发布数据称,在亚洲、东欧和北美地区,海上风电行业需要至少200艘海上风电专业船舶,种类包括海上风机安装船、海缆铺设船、海上风电场运维船只,以及海上运维人员运输船。尤其是海上风电场运维人员运输船,所需数量至少有120艘。该机构指出,如果新造船只不够,将无法完成目前各国制定的海上风电装机目标。 产业繁荣吸引更多入局者 克拉克森的预测显示,在2022年到2028年期间,全球新增的海上风电船舶投资中,将约有210亿美元将用于建设海上风机安装船,同时需要50亿美元用于打造约90艘专业运维船舶。目前,全球在运的海上风机安装船为78艘,同时有32艘运维船。为满足行业需求,2022年,全球对海上风机安装船和专业运维船的投资已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共有25艘海上风机安装船宣布开建,总投资规模达到41亿美元;另有24艘海上风电场运维船投建,同样刷新历史纪录。 针对海上风电相关专业船舶的投资主要来自于各大船东,除了传统海上风电船舶制造商外,更有新的企业选择入局。据了解,跨国船舶生产商Eneti就已经拥有5艘在役海上风电专业船舶,同时,旗下子公司Seajacks也新增了两艘相关船舶订单。去年3月,丹麦航运巨头马士基宣布与能源公司Equinor合作,计划投建首艘海上风机安装船。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风电整机制造市场竞争愈加充分的情况下,中国多家风电整机制造商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样开始与造船企业进行合作,加入了造船行列。截至2022年底,电气风电、中国海装等整机制造商纷纷开始与造船企业合作,建设适配最新海上风机的专业船舶。 行业研究机构国联证券在其报告中指出,专业运维船舶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海上交通船窗口期短、效率低、停机成本高、恶劣海况适应性差等问题。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运维能力成为海上风电场性价比的决定因素之一,专业运维船舶也成为深远海风电场运维的最佳解决方案。 产业链协同合作成关键 克拉克森预计,到2030年,全球将有730座海上风电场,在役海上风机总量将超过3万台;到2050年,海上风电在全球能源供应体系中的占比将达到7%至9%,远高于目前的0.4%。不过,与此同时,未来十年内全球海上风电项目装机大多将达到百万千瓦级,应用的海上风电机组单机功率也大多在15兆瓦及以上,可适应大兆瓦风机的海上风机安装船可能存在供应短缺,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协同合作成为关键。 过去十年里,全球范围内主流的新增海上风机单机容量从3兆瓦提升至10兆瓦以上,但仅有很少部分海上风机安装船可用于吊装10兆瓦以上机组。截至2022年底,尚没有海上风机安装船可适配于14兆瓦及以上风机。市场研究机构睿咨得能源曾预测称,目前在建及规划的海上风机安装船预计到2024年前后将投入市场,在此之前大兆瓦海上风机的安装可能面临无船可用的局面。 为确保海上风电场建设顺利推进,欧洲风能协会表示,海上风电专业船舶的发展需要大量新增投资,各国政府应创造一个投资友好的营商环境,为投资者以及船舶公司提供清晰的招标流程、建立明确的国家支持政策,确保海上风电装机按照预期发展。同时,各国政府应尽可能避免“负补贴”招标,避免为海上风电项目开发商增加额外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