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国内新增公共充电桩7834台 同比增长26.8%》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08-12
  • 中国电动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数据显示,2020年7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56.6万台,其中交流充电桩32.6万台、直流充电桩24.0万台、交直流一体充电桩488台。从2019年8月到2020年7月,月均新增公共类充电桩约1.0万台。截止2020年7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34.1万台,7月数量同比增加27.6%,充电桩新增投建数量近两个月都维持在将近8千台的水平。

    广东、上海、江苏、北京、山东、浙江、安徽、河北、湖北、福建TOP10地区建设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占比达73.1%。全国充电电量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陕西、四川、福建、北京、浙江、山东、云南、湖北、河南、上海、安徽、山西、江西、湖南等省份,电量流向以公交车为主,乘用车同样有较大占比,环卫物流车、出租车等其他类型车辆占比较小。

    2020年7月全国充电总电量约6.7亿kWh,较上月回升0.7亿kWh,同比增加52.4%,环比增加11.6%,月充电电量持续增长。

    截止到2020年7月,全国充电运营企业所运营充电桩数量超过1万台的共有8家,分别为:特来电运营16.3万台、星星充电运营13.3万台、国家电网运营8.8万台、云快充运营4.5万台、依威能源运营2.5万台、上汽安悦运营1.9万台、中国普天运营1.4万台、深圳车电网运营1.4万台。这8家运营商占总量的88.6%,其余的运营商占总量的11.4%。

相关报告
  • 《截至5月全国充电桩保有量129.9万台,同比增加33.1%》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6-16
    • 6月11日,中国电动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下文简称:充电联盟)发布2020年5月充电桩运营数据。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5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55.1万台,其中交流充电桩32.1万台、直流充电桩22.9万台、交直流一体充电桩488台。   从2019年6月到2020年5月,月均新增公共类充电桩约1.2万台。   分省市来看,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区域较为集中、充电电量集中度较高的特点依然存在。   广东、上海、江苏、北京、山东、浙江、安徽、河北、湖北、福建TOP10地区建设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占比达73.5%。   全国充电电量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陕西、四川、福建、北京、浙江、山东、河南、湖北、山西、上海、安徽、湖南、重庆、江西等省份,电量流向以公交车为主,乘用车同样有较大占比,环卫物流车、出租车等其他类型车辆占比虽较小,但在逐渐提升。   2020年5月全国充电总电量约5.1亿kWh,较上月回升0.6亿kWh,同比增加40.8%,环比增加14.3%,疫情对充电运营行业影响持续缓解。   分运营商来看,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商集中度高。   截止到2020年5月,全国充电运营企业所运营充电桩数量超过1万台的共有8家,分别为:特来电运营15.7万台、星星充电运营13.2万台、国家电网运营8.8万台、云快充运营4.1万台、依威能源运营2.5万台、上汽安悦运营1.9万台、中国普天运营1.4万台、深圳车电网运营1.3万台。这8家运营商占总量的88.8%,其余的运营商占总量的11.2%。   截至2020年5月,通过联盟内成员整车企业采样约109.5万辆车的车桩相随信息,其中未随车配建充电设施34.6万台,整体未配建率31.6%。集团用户自行建桩、居住地物业不配合、居住地没有固定停车位这三个因素是未随车配建充电设施的主要原因,占比达70.1%,其余原因占比为29.9%。   截止2020年5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29.9万台,同比增加33.1%。(来源:第一电动网)
  • 《苏州智电春节填谷规模同比增长42.6%》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2-25
    • 为加大清洁能源消纳、促进企业稳岗留工,江苏省在2021年春节期间组织全省范围填谷电力需求响应,苏州智电春节填谷规模创历史新高。2月12日至14日,苏州智电3天累计填谷清洁能源用电400万千瓦,同比增长42.6%,近全省总响应规模的1/4,有效缓解了春节低谷时段的清洁能源消纳压力。 苏州智电是协鑫能科旗下致力于能源大数据分析管理和能源优化整体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江苏省最主要的负荷集成商之一。今年春节,在苏州智电的积极推介下,共有45家用户参与了本次需求响应,同比增长542.8%,预计帮助用户获得激励收益超600万元。 电力需求响应,是指运用市场激励机制,引导用户调整生产时间,优化资源配置,缓解电网供需矛盾。 协鑫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牛曙斌表示,春节期间,大量企业停产休假,用电负荷显著下降,地区清洁能源消纳面临困难,在凌晨和下午时段尤为突出。在该低谷“填入”清洁能源用电,可降低电网峰谷差,增加清洁能源消纳。作为回报,用户获得响应量的电费补偿,实实在在地减少了生产成本,为稳岗留工提供有力支持。 江苏徐钢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在苏州智电的组织下,徐钢集团第一次申报参与了春节填谷需求响应。初一至初三,徐钢集团平均响应负荷超4万千瓦,预计将获得激励收益约50万元。“在低谷电价时段增加负荷,不仅能获得经济激励补贴留岗人员,还能促进新能源消纳,有益于改善生态环境,是一举多得的事情。”该公司负责人说。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指引下,江苏省清洁能源保持高速发展,用户参与意识逐年提升,需求侧响应有极大发展潜力。统计数据显示,江苏省2020年新增装机容量中,风电、核电、太阳能发电、分布式合计占比82.4%,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新能源发电量比上年增长10.4%。 “苏州智电的能源大数据平台,用户管理容量已超过1300万千伏安。”牛曙斌介绍说,“做好需求侧管理,不仅可以优化企业的用能方式、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减少能源供应侧投资,从源头减碳,为江苏省率先实现碳达峰提供有力支持。” 从2018年江苏省首次实施春节大规模填谷清洁能源用电以来,参与用户从最初的87户增加至今年的645户,累计响应规模从928万千瓦提升至1651.53万千瓦,不断刷新国内填谷用电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