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拟出资725亿日元支持日企打造AI超算以提升竞争力》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发布时间:2024-04-24
  •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经济产业省(METI)将向5家日本企业提供总额725亿日元(约合4.7亿美元、33.93亿人民币)的补贴,用于打造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旨在减少对美国的技术依赖。目前,日本公司严重依赖AWS和Microsoft Azure等美国云提供商来确保其所需的计算能力。

    据悉,樱花互联网公司(Sakura Internet)、日本电信巨头 KDDI、GMO互联网、Rutilea和Highreso将分别获得501亿、102亿、19亿、25亿和77亿日元的政府补贴。接受资助的公司将被要求允许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开发者使用超级计算机至少三年。这将是KDDI首次为人工智能开发建立大规模计算基础设施。

    2020年,日本的Arm超级计算机Fugaku被评为世界500强中速度最快的系统。然而,尽管它仍然是美国以外排名最高的系统,但此后它已下滑至第四位。

    2023年7月,METI宣布将在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IST)部署一台专门用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超级计算机。这台超级计算机被称为人工智能桥接云基础设施(ABCI)2.0,在Top500的最新榜单中,这台超级计算机的Linpack性能峰值为54.34 petaflops。

    最初的ABCI系统被大约3000家日本公司和研究人员使用。然而,它无法处理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的大量数据学习过程。

    日本还计划开发一台用于量子计算研究的2000-GPU超级计算机。ABCI-Q超级计算机由Nvidia Quantum-2 InfiniBand互连的Nvidia H100组成,遵循ABCI系统,旨在与未来的量子硬件集成。




    原文链接:

    https://www.datacenterdynamics.com/en/news/japanese-government-to-fund-new-ai-supercomputer/

    https://www.nippon.com/en/news/yjj2024041900320/


  • 原文来源:https://www.semi.org.cn/site/semi/article/5116b9dff57745d986385f71c640fdf9.html
相关报告
  • 《强化日本竞争力,日本政府拟每年培养25万AI人才》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4-03
    • 3月27日报道,日本政府制定的“AI战略”的全貌已经出炉,提出了每年培养25万熟练使用人工智能(AI)的人才的目标。 AI战略的具体内容将于3月29日在日本政府的统合创新战略推进会议(议长为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上发布。 随着物联网(IoT)的普及和大数据的利用,需要AI的业务不仅限于IT行业,正扩大至各种领域。除了高端专业技术人员之外,今后如果没有广泛人才掌握AI基础知识,日本将难以推进有竞争力的产品开发和业务拓展。 另一方面,大学和企业的人才培养跟不上AI迅速的实用化速度。日本大学的AI教育规模仍然很小,据政府的调查,每年完成AI相关硕士课程的人才在东京大学、京都大学、早稻田大学等11所大学不到900人。在日本全国也仅为2800人左右。对普通学生的教育更加迟缓,日本经济产业省估算称,具备AI等IT知识的人才在日本产业界到2020年底缺乏约30万人。 日本政府认为,凭借目前的教育制度难以充分应对,将着手强化体制。推动在各领域活跃的人才掌握“深度学习”机制和基于AI的数据分析方式等基础知识,以提高日本的产业竞争力。 核心举措是向高等教育引入AI教育。日本将向全年约为50万人的所有大学生和高等专科学校学生提供初级水平的AI教育。要求学生理解最低限度的编程机制,理解AI的伦理道德。并向接受教育的学生颁发相应水平的结业证,使其容易用于求职活动等。 其中,25万人作为更具专业知识的AI人才加以培育。除了掌握初级水平之外,还将系统学习“深度学习”,以能理解机器学习的算法。“AI与经济学”和“数据科学与心理学”等科目则不分文科和理工科都要学习,为充分利用AI而推进教育。 日本的现状是在4年制大学中,文科为42万人,理工科为12万人,保健系为6万人。设想除了其中理工科和保健系加起来的18万人之外,相当于文科15%左右的7万人将成为AI人才。力争在合计数量上实现政府的新目标。 此外,还将促进社会人的重新学习。到2022年在大学设置专门课程,由政府提供部分费用。目标是每年教育2000人。力争使学习者掌握利用AI所需的深度学习等知识。 日本政府要求大学方面把一系列的改革方案逐步体现到课程计划上。敦促企业完善通过实习等接受具备AI技能的学生的环境。如果企业方面开始以较高待遇接受具备AI技能的学生,预计大学方面也将积极加强AI教育课程。
  • 《深圳:4个1000亿助力民企提升竞争力》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12-06
    • 深圳大手笔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最新出台的政策提出:减负降成本、实现新增银行信贷规模、实现新增民营企业发债等均为1000亿元以上,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的深圳市民营企业平稳发展基金。记者获悉,深圳市政府制定的《关于以更大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简称《若干措施》)昨日正式印发,以更大力度、更优政策、更好服务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五条举措条条都是“干货” 深圳市经贸信息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若干措施》包括五条举措。 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从落实税收优惠、降低社保及住房公积金缴费、加大工会费返还、降低用房用地成本、清理供电加价、整治“二房东”等方面为企业降负减成本。 缓解融资难融资贵。从扩大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规模、推动小微企业还本续贷无缝对接、完善考核机制、加强民营企业发债支持等方面解决企业融资问题。 建立长效平稳发展机制。在缓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工作基础上,扩大基金规模,将符合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方向、有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纳入支持范围,加强民营企业重大危机及民营企业家市外纠纷应急协调处理。 支持企业做优做强。对民营企业实施梯度培育,加大对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的引进、培育和支持力度,支持百强企业符合产业导向的重大项目在深圳投产落地,促进重点民营企业扎根深圳,推动民营企业上云。 优化政策执行环境。保障民营企业公平竞争权利,完善行政执法,加强企业信用修复,客观看待和依法妥善处理民营企业历史问题,推动各项政策落实落细。 “四个千亿”支持力度大 《若干措施》重点内容可概括为“四四三二”,即四个千亿、四个计划、三个机制、二个平台。 减负降成本1000亿元以上。《若干措施》在降低税费、用地成本、用电成本、物流成本,提高企业资金周转效率等基础上,提出新增“三降一缓一返还”,即至2019年底阶段性降低企业医疗保险费率1个百分点,降低失业保险费率0.5个百分点,降低工伤保险费率30%;亏损满1年的民营企业,经职工代表大会或工会同意,可以申请缓交住房公积金;提高工会费对小微企业工会的返还比例,由60%提高到70%。通过以上各项措施,实现2018年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超过1000亿元。 实现新增银行信贷规模1000亿元以上。深圳将“深圳市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规模由20亿元扩大到50亿元,覆盖对象由中小微企业扩大至非法人小微企业主及个体工商户。据悉,资金池资金对银行机构为深圳上述经济主体放贷形成的不良贷款总体按30%的比例给予风险补偿,提高银行机构不良贷款容忍度,撬动新增银行信贷规模1000亿元以上,有效缓解我市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实现新增民营企业发债1000亿元以上。用好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参照央行信用背书中债增模式,安排100亿元发债增信资金,为符合条件的融资担保机构提供增信资金支持,建立多方风险分担机制,增强投资者对担保债券的信心,降低民营企业债券发售难度和发行成本,推动新增民营企业发债1000亿元以上,帮助我市更多民营企业通过发债融资。 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的深圳市民营企业平稳发展基金。前不久,深圳及时出台《关于促进我市上市公司稳健发展的若干措施》,安排150亿元资金,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通过债权(100亿元)、股权(50亿元放大至200亿元规模的基金)两种方式缓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截至11月2日,共已决策为25家上市公司提供股权、债权流动性支持。为进一步加大民营企业纾困力度,《若干措施》提出由市政府安排一定资金出资引导,通过制定让利措施等,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组建总规模1000亿元的民营企业平稳发展基金。据悉,基金以股权投资方式,重点用于解决深圳优质民营上市企业大股东股票质押风险、优质上市公司流动性紧缺问题,以及对发展前景较好的民营企业进行必要的救助或资金支持。 培育更多500强企业 《若干措施》提出四个计划,支持民营企业做强做大。 百千万培育计划。深圳市经贸信息委有关负责人说,深圳民营企业量大面广,既有“顶天立地”的大企业,也有“铺天盖地”的小微企业,不同规模企业之间服务需求差异巨大。《若干措施》提出对民营企业实施梯度培育:第一,2018年完成“小升规”工业企业1000家,对首次升规给予一次性10万元奖励;第二,以市场化择优遴选机制为主,以隐形冠军、专精特新企业、新三板企业、中小微基金投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发展前景好的民营中小企业为基础,建立创新型高成长企业库,3年内实现入库企业10000家,给予重点培育、优先扶持,力争培育出一批上市企业、领军骨干企业;第三,认定100家民营领军骨干企业,在用地和重大项目上给予保障,力争培育若干中国民营500强和世界500强企业。 百强企业稳增长行动计划。旨在把深圳市、区百强企业符合产业导向的投资项目留在深圳。深圳有关部门将及时了解掌握百强企业发展战略和年度投资计划,根据其发展需求合理配置资源,给予优先保障,支持其符合产业导向的重大项目在深圳投资扩产,为全市产业及工业投资增长提供支撑。 优质企业扎根行动计划。据悉,深圳上市公司众多,但产业空间瓶颈十分突出。《若干措施》提出,支持建设上市企业总部大厦,并由各区政府优先通过牵头建设上市企业联合总部大厦等方式,解决辖区上市企业总部空间问题;一定时间内解决不了的,由市政府统筹协调解决,为包括上市企业在内的优质企业扎根深圳留足空间。 推出中小微企业上云计划。按照工信部今年出台的《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的要求,深圳积极推动中小微企业上云,并通过“政府补贴、平台让利、企业团购”方式,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争取到2020年实现上云企业达到10万家。 《若干措施》同时提出,建立民营企业重大危机预警救助机制、深圳民营企业家市外纠纷应急协调处理机制、民营企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工作服务机制等三个机制,开通与设立企业投诉受理平台、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等两个平台,千方百计支持民营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