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太阳能、可逆性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和金属氢化物的联合冷却、加热和动力系统的概念》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 pengh
  • 发布时间:2018-06-11
  • 在能源系统中,包括共发电和三联产的多联产作为一种有效的废热回收方式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的发电厂,它不仅能产生高能效的电能,而且还能产生高质量的余热,可进一步用于生产热水和冷水。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提出了一种联合制冷、供暖和电力(CCHP)能源系统的概念,该系统以太阳能为主要能源,利用可逆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R-SOFC)在电解槽(SOEC)和燃料电池(SOFC)模式下分别生产氢气和发电。该系统使用“高温”金属氢化物(MH)储存氢气和热量,以及“低温”MH,用于额外的热量管理,包括热水供应,冬季住宅供暖,或夏季空调降温。

    介绍了金属氢化物氢和蓄热系统(MHHS)中MH床的能量平衡评价,以及热传质模型;MgH2)、MH氢气压缩机(MHHC);AB5;A = La + Mm, Bdouble bond;长度为m-dashNi + Co + Al + Mn, MH热泵(MHHP);AB2;A = Ti + Zr, Bdouble bond;长度为m-dashMn + Cr + Ni + Fe)。本文以3kwe R-SOFC为例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在电解槽和燃料电池模式下,能量效率分别为69.4和72.4%。金属氢化物热管理系统(MHHC + MHHP)的往返COP在加热和冷却输出方面都接近40%。此外,与单机的R-SOFC相比,三代能提高36%的往返能源效率。

    ——文章发布于2018年6月7日

相关报告
  • 《一种用于加热和冷却应用的氧化锌太阳能电池板,燃料电池和氢存储的集成系统》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pengh
    • 发布时间:2017-08-08
    • 由于生产氢气,使用燃料电池进行能量转换和存储遇到安全问题。将高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与光伏太阳能电池板或氧化锌太阳能电池组合使用可以更有效地在高峰时间使用来生产/转换和储存能量。本文旨在分析氧化锌太阳能电池板和燃料电池一体化直接生产氢气的效率。因此,可以跳过通常用于光伏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集成的将电转换为氢并将其重新转换为电的过度步骤。这种新方法为通过地板采暖和天花板冷却系统以及发电提供所需的加热/冷却能量铺平了道路。该文章还表明,白天和黑夜有可能在1920平方米和542平方米的区域发热。白天和晚上还可以创造出925平方米和260平方米的凉爽度。 ——文章发布于2017年8月3日
  • 《太阳能热化学燃料与燃料电池集成动力系统方向研究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6-03
    • 太阳能作为一种分布广泛的可再生能源,是未来能源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通过多能互补方式进行利用,可以克服其分散、不稳定等利用难点,从而满足国家能源结构调整与节能减排的战略需求。太阳能热化学是将聚光太阳热能经由燃料热化学反应,转化为富氢燃料化学能,是太阳能高效利用的一种有效方式。其中,太阳能中低温热化学可在200-300℃进行反应,具有较高的太阳能热化学转化效率且能够与商业化太阳能抛物型槽式集热器进行集成,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在基于太阳能甲醇分解的中低温太阳能热化学的研究中,集成甲醇分解和中低温太阳热能,将甲醇及太阳热能转化为合成气化学能,并针对太阳能热化学燃料转化过程,开展了太阳能热化学吸收/反应器结构及运行调控策略的优化分析,旨在提升太阳能热化学吸收/反应器的运行性能。实验研究表明甲醇转化率能够达到90%以上,太阳能热化学效率接近60%。对于太阳能燃料的利用,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量转换装置,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为实现太阳能与清洁燃料的高效、互补发电利用,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分布式供能与可再生能源实验室集成研究了中低温太阳能燃料转化与燃料电池联合的发电系统。系统流程图如图1所示。   本系统采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和微型燃气轮机(MGT)联合的方式对中低温太阳能甲醇分解的产物合成气进行利用。其中,SOFC能够使用各种基于碳氢化合物的燃料,不需要对合成气中的一氧化碳(CO)进行分离,可以直接对甲醇分解产物进行利用,而SOFC的操作温度与MGT的涡轮入口温度匹配,能够利用MGT对SOFC排气进行回收。通过中低温太阳能甲醇分解集成SOFC和MGT的方式,实现了太阳能及清洁燃料的高效发电利用。研究了燃料利用率对合成气发电效率及太阳能净发电效率的影响,当燃料利用率变化为50%-100%,合成气发电效率在55.18%-59.6%,太阳能净发电效率从38.38%提高到41.24%。通过对合成气的储存与释放,夏季典型日中系统可满负荷运行达13个小时,日均太阳能发电效率维持在40.13%,能够实现太阳能与清洁燃料的高效、互补发电利用。   上述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相关成果获得了2019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