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款高压抗辐射碳化硅功率器件研制成功 通过太空验证》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1-23
  • 中新网北京1月21日电 (记者 孙自法)被誉为电力电子系统“心脏”的功率器件,是实现电能变换和控制的核心,也是国计民生领域最为基础、应用最为广泛的元器件之一,其核心技术研发和创新发展备受关注。

    来自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的最新消息说,该所刘新宇、汤益丹团队和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刘彦民团队等开展合作,共同研制出首款国产高压抗辐射碳化硅(SiC)功率器件及其电源系统,已成功通过太空第一阶段验证并实现其在电源系统中的在轨应用。

    刘新宇表示,合作团队共同开展的碳化硅载荷,已于2024年11月搭乘天舟八号货运飞船飞向太空,开启了在中国空间站轨道的科学试验之旅。

    通过1个多月的在轨加电试验,碳化硅载荷测试数据正常,高压400伏碳化硅功率器件在轨试验与应用验证顺利完成,在电源系统中静态、动态参数符合预期。

    在汤益丹看来,碳化硅载荷本次搭载第一阶段任务目前已顺利完成,成功实现首款国产高压400伏抗辐射碳化硅功率器件空间环境适应性验证及其在电源系统中的在轨应用验证,这标志着在以“克”为计量的空间载荷需求下,碳化硅功率器件将成为大幅度提升空间电源效率的优选方案,有望牵引空间电源系统实现升级换代。

    刘新宇指出,中国自主研制成功首款国产高压400伏抗辐射碳化硅功率器件,并通过空间验证并实现其在电源系统中的在轨应用,这将为未来中国探月工程、载人登月、深空探测等领域提供可供选择的新一代功率器件,为中国建设世界空间科学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他认为,随着硅基功率器件的性能逼近极限,以碳化硅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以禁带宽度大、击穿场强高、饱和电子速度快等独特优势,可大幅提高空间电源的传输功率和能源转换效率,简化散热设备,降低发射成本或增加装载容量,功率—体积比提高近5倍,满足空间电源系统高能效、小型化和轻量化需求,对新一代航天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战略意义。

    因此,世界各国均将碳化硅作为下一代功率器件竞争的制高点,制定相应计划,大力发展。(完)

  • 原文来源:https://www.cnenergynews.cn/kejizhuangbei/2025/01/22/detail_20250122195837.html
相关报告
  • 《我国首款超长寿命碳-14核电池(烛龙一号)研制成功》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3-14
    • 近日,西北师范大学联合相关企业在江苏省江阴市召开碳-14(C-14)核电池重大技术突破发布会,发布国内首款C-14核电池原型机“烛龙一号”,这也标志着我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与微型核电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西北师范大学项目技术负责人张光辉介绍,该核电池攻克了高比活度C-14源制备和换能器件能量转换率低、稳定性差等关键技术难题。研发人员通过接入核电池储能装置模组后,驱动蓝牙射频芯片向外发射信号并成功接收。目前,搭载“烛龙一号”的LED灯已持续工作近4个月,累计超过35000次脉冲闪烁。同时,该电池还具有在-100℃至200℃极端温度适应性及2200mWh/g超高能量密度,支持毫瓦级脉冲放电及能量智能管理,可适配不同场景需求。 “该成果具有广阔产业化前景,可广泛适用于医疗领域、物联网领域以及海洋深处、南极北极、月球、火星等极端环境,在宇宙深空探测领域也可助力深空探测器持续工作。”西北师范大学核电池团队负责人苏茂根说。 近年来,西北师范大学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开展原创性科技攻关,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此次C-14核电池“烛龙一号”的联合研发是该校科教融合、产研协同的一项典范成果。 “苏茂根、曹世权团队瞄准核技术与应用这一关键领域,建立了低能激光离子源综合实验平台,研发了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14核电池换能器件全套工艺技术,同时积极布局自动化C-13同位素快速检测设备和同位素电磁分离器的研发工作,向建立C-14同位素闭式循环产业体系迈出了关键一步。”西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全进表示,该碳-14核电池原型机不仅是国际上首款以碳化硅半导体材料及高比活度C-14为基础的高功率核电池,将实现以绿色低碳属性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链迭代升级。 会上,西北师范大学和该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并介绍了“烛龙一号”C-14核电池原型机的研发过程、性能指标和未来产品市场化的前景。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C-14核电池、C-14同位素电磁分离、C-14核辐射探测器以及C-13快速检测等方面开展技术合作与产品研发,打造行业领先的技术和产品。
  • 《填补空白!国内首款快响应脉冲辐射剂量仪研制成功》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2-23
    • 近日,原子能院核技术综合研究所成功研制出适用于短脉冲、高剂量率监测的快响应脉冲辐射剂量仪,填补了国内脉冲动态辐射剂量研究仪器空白。该产品对毫秒级脉冲X射线剂量响应达到80%以上,在射线探伤、医学诊断、安检和科学研究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将为国家辐射安全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相较于稳态辐射场,脉冲辐射具有持续时间短、瞬时剂量率高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安检、工业探伤、医学成像诊断等领域。目前,脉冲X光机、X射线探伤机等常见设备的脉冲持续时间均为毫秒量级,而国内现有主动式电子剂量仪测量范围窄,响应时间慢,难以满足短脉冲、高剂量率的监测需求。为填补国内脉冲辐射监测能力空白,在原子能院产业基金的支持下,核技术综合研究所辐射剂量计量与测试技术研究室先后突破了能量补偿和漏电流抑制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成功开发出快响应脉冲辐射剂量仪样机。 目前,该样机已通过辐射特性与环境适应性测试,获得校准证书,并成功通过客户试用,具备商用条件。原子能院将积极推进产品的批量生产与上市销售等相关工作,为更好服务国家辐射安全监测领域做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