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岸带中心(自然资源部海岸带科学与综合管理重点实验室)不断强化学科协作,坚持调查监测-基础研究-实践应用的全链条工作,在海岛海岸带空间模拟与生态评估研究领域发表多篇文章,取得了系列科学进展。
研究人员针对海岛生态要素之间的多尺度空间耦合关系,以舟山群岛为研究区,基于海岛现场调查数据,构建了“岛群与子区域双广度+海岛与样点双粒度”的多尺度分析框架,利用回归分析、典范对应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辨识了不同尺度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有机碳相互关系的主控因子,阐明了岛群中“群落-景观-区域”尺度上植物多样性和土壤有机碳的空间耦合关系。进而,提出了“优化植物群落-减少景观破碎化-建立治理体系”的岛群植被-土壤系统多尺度管理策略。研究成果以“Spatial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plant diversity at multiple scales within China’s largest archipelago”为题发表于《Plant and Soil》。此外,研究人员聚焦自然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采用近20年归一化植被指数、太阳诱导叶绿素荧光、干枯燃料指数量化了我国自然植被的绿化和褐化趋势,剖析了自然植被时空演变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并重点关注海岸带自然植被的演变机制,为海岸带植被修复评估提供了数据支撑。研究成果以“Driving mechanism of natural vegetation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from 2001 to 2022”为题发表于《Environmental Research》。
海岸带空间模拟是获取各类生态要素时空数据的重要手段。科研团队针对大尺度海岸带空间模拟的尺度效应问题,以我国山东-江苏沿海县级行政单元为研究范围,融合大量现场调查、多光谱遥感影像和地表覆盖数据,阐明了海岸带空间模拟中尺度效应对模拟精度与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粗分辨率会均质化模拟结果,是一种成本较低、难度较小的相对可行选择;细分辨率能够揭示不同分析范围内的空间异质性和丰富细节,是开展海岸带精细化空间模拟的必要选择。研究成果以“Scale effects on the accuracy and result of soil nitrogen mapping in coastal areas of northern China”为题发表于《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进而,面向大尺度海岸带土壤盐渍化精细化制图需求,精确绘制了山东-江苏海岸带土壤盐度空间分布图,并生成研究区全域及沿海各市的土壤盐渍化高分辨率专题图件。该研究揭示了土壤盐渍化沿不同类型、不同区域海岸线的梯度性分布格局,明确了植被修复在土壤盐渍化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对策建议。研究成果以“Zoning the soil salinization levels in the northern China’s coastal areas based on high-resolution soil mapping”为题发表于《Ecological Indicators》。
围绕海岸带人类活动强度及生态效应,基于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分区框架,科研团队选取了2010年和2020年两个时间节点,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测度了山东-江苏海岸带生态保护、农业生产和城乡建设发展强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并量化了三种类型发展强度变化对土壤碳汇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发展强度的增加总体上带来了2010年至2020年间土壤碳汇的提升,生态保护、农业生产和城乡建设对土壤碳汇时空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45.12%(+)、40.87%(+)和14.01%(?)。研究成果以“Land spatial development intensity and its ecological effect on soil carbon sinks in large-scale coastal areas”为题发表于《Remote Sensing》。此外,关注泰国西昌群岛布氏鲸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响应,基于涵盖各类空间和生态要素的数据库,科研团队采用MaxEnt模型测度生境适宜性,揭示了不同季节鲸鱼出现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成果以“Integrated Modeling Techniques for Understanding the Distribution and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Bryde’s Whale (Balaenoptera edeni) in the Sichang Islands, Thailand”为题发表于《Water》。
上述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泰山学者工程和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等的资助,主要作者为池源、张志卫、邢文秀、白雪莲和Wanchanok Umprasoet等。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7/s11104-025-07324-7
https://doi.org/10.1016/j.envres.2025.121529
https://doi.org/10.1016/j.jenvman.2025.124233
https://doi.org/10.1016/j.ecolind.2025.113303
https://doi.org/10.3390/rs17071197
https://doi.org/10.3390/w17060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