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离接触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移动展览在运河博物馆展出》

  • 来源专题:科学技术史学科动态
  • 编译者: ihns
  • 发布时间:2016-01-27
  • 值此元旦之际,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联合宁波庆安会馆将国内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以图片展的形式在我馆展出,让更多人了解国内的世界文化、自然遗产,感受中国历史的深厚底蕴。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中,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继承了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们是人类的共同瑰宝。其中,中国大运河于2014年6月22日申遗成功,杭州作为双世遗城市而备受注目,杭城的富义仓、拱宸桥、广济桥、桥西直街等世界文化申遗点成为大运河浙江段的核心组成部分,杭城人儿也为此倍感荣耀。

    据悉,此次移动展览于2016年1月1日至2月15日在运河博物馆第四展厅展出,届时欢迎广大游客前来参观,您可以细细品味“零”距离感受世界文化遗产的厚重。

相关报告
  • 《气候变迁可能破坏全球文化遗产》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编译者:APC
    • 发布时间:2019-06-29
    • 学者专家22日参加希腊政府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等在雅典合办的研讨会,会中讨论气候变迁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威胁,并呼吁发展一套工具,对气候变迁带来的效应予以预测、测量,并采取相应对策。   在会中,学者专家提议,把这项议题纳入联合国9月纽约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迁峰会。雅典卫城博物馆(Acropolis Museum)馆长潘德马利斯表示,尽管环境的破坏和恶化一向对古文物带来挑战,但这些威胁有加速的倾向,“规模不尽相同,造成的破坏更是不可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迁问题小组(IPCC)2018年10月警告,全球变暖幅度正朝着灾难性的3摄氏度或4摄氏度增加,如要避免全球混乱,必须做出重大改变。 
  • 《部落文化遗产》

    • 来源专题:图书情报
    • 编译者:xuxue
    • 发布时间:2018-12-23
    • 通过电话借阅书籍。每年行驶4万英里。这一切都是南达科他州西南部松岭印第安保留地的Woksape Tipi图书馆和档案馆(Woksape Tipi Library and Archives)工作人员的全部工作。 作为Oglala Lakota部落学院(Oglala Lakota Tribal College)的高校图书馆和保留地的公共图书馆,Woksape Tipi图书馆管理着分布在近3500平方英里的13个分馆。“我们都是本地访问,”六名图书馆员工之一Tawa Ducheneaux说。 如果顾客想借出一本书,而分馆的图书馆工作人员不在场,顾客只需打电话给总馆,并将图书的条形码码告知那里的人即可。图书通过分馆寄存箱归还;为了把它们收回来,图书馆工作人员每周开车一次去最繁忙的站点,每两周开车一次到其他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