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世界上最大的海藻带》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liguiju
  • 发布时间:2019-07-11
  • 由南佛罗里达大学海洋科学学院领导的科学家们利用美国宇航局的卫星观测,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大型海藻带——大西洋马尾藻带。

    他们证实,根据数值模拟,棕色大型藻类称为马尾藻(Sargassum)。2018年超过2000万吨的马尾藻漂浮在海洋表面,比200艘满载的航空母舰还重,从非洲西海岸延伸到墨西哥湾,其中一些对沿热带大西洋、加勒比海、墨西哥湾和佛罗里达东海岸的海岸线造成严重破坏。

    研究小组还利用环境和野外数据表明,根据两种关键的养分输入,海藻带形成了季节性变化,这是由两种因素造成的:一种是人为的,一种是天然的。

    在春季和夏季,亚马逊河流量增加了海洋养分,近年来,由于森林砍伐和化肥施用,亚马逊河里的营养物质含量上升。这些营养物质在春夏季随着亚马逊河灌入海洋,随后在冬季,西非海岸的上升流将营养物质从深水带到马尾藻生长的海洋表面,促进了马尾藻的生长。

    南佛罗里达大学海洋科学学院的胡传民博士提到,由于野外数据和其他环境数据有限,这些是初步结论,还需要进一步证实;另一方面,基于过去20年数据,巨型海藻带有可能会成为一种新常态。

    在开阔的海洋中,马尾藻提供了巨大的生态价值,是各种海洋动物的栖息地和避难所。马尾藻通过为海龟、螃蟹、鱼类和鸟类提供栖息地以及通过像其他植物一样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来促进海洋健康。在这些漂浮的垫子周围,常常会出现鱼和海豚。但是这种海藻变得太多时,会使得某些海洋物种难以移动和呼吸。当它死亡并大量沉入海底时,会使珊瑚和海草窒息。在海滩上的腐烂的马尾藻会释放出硫化氢气体,闻起来像是臭鸡蛋,可能会对患有哮喘的人们带来健康挑战。

    在2011年之前,海洋中的大部分马尾藻主要发现漂浮在墨西哥湾周围。然而,从2011开始,马尾藻种群开始在一些地方(如在大西洋中部)爆发,堵住了整条海岸线,并为当地环境和经济带来了新的困扰。一些国家(如巴巴多斯)去年启动全国紧急状态,因为这种曾经健康的海藻对当地旅游业产生了影响。

    研究人员认为,马尾藻的爆发是因为森林砍伐和化肥使用的增加,从而导致的海水化学成分的变化,创造了适合马尾藻繁殖的环境。同时数据表明,森林砍伐和化肥使用的增加自2010年以来都有所增加。但是为什么海藻爆发临界点始于2011年,而不是2010年呢?原因是2009年亚马逊河流域出现了大暴雨,大雨引入淡水到海洋,降低了海水盐度。此外,2010年海面温度高于正常水平。马尾藻在2009年或2010年都没有爆发,因为这些条件不利于马尾藻的生长。

    科学家预测,马尾藻的爆发将成为一种季节性的新常态,马尾藻每年从年初从大西洋中部开始爆发,4月至7月一边沿着北巴西洋流和北赤道洋流向西北延伸,一边沿着北赤道逆流往东向西非海岸蔓延,发展成为巨型大西洋马尾藻带,直到9到10月才逐渐消散。

    总的来说,预测未来的海藻爆发依旧很困难,因为海藻爆发取决于很多难以预测的因素。还有很多东西需要了解,例如,马尾藻带是否以及如何影响渔业。科学家们也表示他们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编译 刁何煜)

    图片源自网络

  • 原文来源:https://www.marine.usf.edu/news-and-events/scientists-discover-the-biggest-seaweed-bloom-in-the-world/
相关报告
  • 《地理教科书将被改写?科学家称发现世界第八洲》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17-02-26
    • 2017年2月17日,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报道,多名科学家在美国地质学会(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GAS)上发表研究成果“Zealandia: Earth’s Hidden Continent”(“西兰洲":地球上隐藏的大陆),这块大陆面积为490万平方公里,是邻近澳洲大陆面积的三分之二。 研究中提出新大陆的说法,因为“西兰洲”具备了地球另外7个洲的主要特征:比周围地区更高的海拔;独特的地理地质;区域划分明确;具有比普通海洋地壳更厚的地块等。 这块大陆94%的面积都已沉入水下,被认为发生于6000万年到8500万年前。水面之上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新西兰的北岛、南岛和新喀里多尼亚。 新西兰的地质学家尼克·莫蒂默尔是上述报告的主要作者。他介绍说,科学家们已经考察研究“西兰洲”长达20年了。“西兰洲”前身是冈瓦纳古陆(Gondwana)的一部分,虽已沉入水里,但它是一个大陆,而不是一个陆边岛。 人类的天文地理知识终将随着技术进步而不断修改,在几年前,科学界就达成了共识,将冥王星从太阳系9大行星中去掉,在中学里教授了几十年的地理课本都改写了。 目前世界上没有认证大陆的正式科学机构。所以,让科学界认可世界有8大洲,而不是7大洲,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如果这一新大陆得到认可,那么我们的地理课本又要改写了。
  • 《科学家发现南海深部地幔结构南北不对称,南部地幔相对富含水分》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3-05-27
    •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院重点实验室林间院士团队在南海深部结构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首次获得南海南部地幔相对富含水分的地球物理证据,发现了南海深部地震波速度结构南北不对称,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上。林间院士为论文通讯作者,南方科技大学博士后田晋雨为第一作者,实验室徐敏、张帆研究员和张旭博副研究员为论文合作者。 南海是世界上最大的边缘海之一,近亿年以来,大量的地球板片从东、西、南三个方向俯冲到南海之下,因此南海深部被称为俯冲板片的“地下宫殿”。但由于海底观测的限制,人类对该“地下宫殿”的深部结构一直知之甚少。2017年6月林间院士团队搭乘“实验3”科考船首次在南海西南次海盆实施高分辨率被动源海底地震实验,对南海的“地下宫殿”进行三维高分辨率“CT”成像。 在南海西南次海盆,研究团队发现,海盆南部40-80公里深度存在一个明显的低地震横波速度异常区,且异常在约50公里深度处达到峰值。经过深度热力学与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研究团队认为南海南部的上地幔相对富水,推测这些水可能源于俯冲板片的脱水作用。 结合南海现今构造,研究团队提出一个全新的南海西南次海盆地幔演化模型。一千多万年以来,断裂的古南海俯冲板片在下沉过程中持续释脱水,导致南部地幔相对富水(~150-300 ppm)。本研究对揭示南海俯冲板片的“地下宫殿”结构、南海大量火山与岛礁的成因以及地球俯冲带水循环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项目等共同资助。 论文相关信息: Tian, J., Ma, Z., Lin, J. **, Xu, M., Yu, X., Le, B.M., Zhang, X., Zhang, F. & Guo, L. Mantle heterogeneity caused by trapped water in the Southwest Basi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Nature Communications 14, 2710 (2023).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38385-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