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大储气库建成无泄漏示范区》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2-11
  • 2月11日,记者从新疆油田公司获悉,2021年底,新疆油田储气库无泄漏示范区建设顺利通过中石油验收。

    新疆油田储气库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徐长峰表示,通过无泄漏示范区建设,新疆油田储气库进一步加强了管道和站场风险受控能力,有效降低了管道、站场失效率,大大提升了储气库智能化应用水平,为西气东输与北疆平稳供气提供了更坚实的保障。

    “通过监测集输管道内的次声波变化,在60秒内就能精确捕捉到泄漏孔径在2-6毫米之间的泄漏点,定位精度可达到正负20米。”2月7日,新疆油田储气库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张海明说。

    当天上午,张海明正通过中控室监控大屏,对新疆油田储气库集输管道泄漏检测系统进行调试。

    他介绍,该系统是基于泄漏产生的次声波原理判断泄漏点和泄漏程度,可实时监测天然气管道运行状态,并及时预警。该系统是新疆油田储气库创建无泄漏示范区中的一项。

    中国石油在“十四五”期间提出了完整性管理长远发展目标,将努力建成世界一流综合性能源示范企业。而加快无泄漏示范区建设,就是发展目标之一。

    新疆油田储气库是全国工作气量最大的储气库,担负着为西气东输与北疆环网平稳供气的重要作用。该储气库位于昌吉高新技术产业国家级开发区,是人员密集场所,开展无泄漏示范区建设尤为紧迫和重要。

    自2021年起,新疆油田公司开始在新疆油田储气库推进无泄漏示范区建设。通过一系列研究和创建,新疆油田储气库取得了双金属复合管缺陷检测与适用性评价技术手段,搭建了一套适用于储气库高压集输管道泄漏监测系统,腐蚀监测系统进一步完善。同时,编制完成储气库管道与站场完整性管理方案。

    新疆油田储气库还推行“每日巡检+月度巡线”的管理制度,及时监督、发现、制止管道沿线施工行为,并且每季度开展一次风险告知,增设管道保护警示牌,增强管道沿线企业、农户管道保护意识。

    新疆油田储气库有限公司员工对集输管道泄漏检测系统进行调试。

  • 原文来源:http://www.cnenergynews.cn/
相关报告
  • 《我国储气库建设实现原创技术突破》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3-15
    • 3月15日,随着一座座储气库供气阀门陆续关闭,今年的供暖季平稳度过。 这当中,我国天然气储气库建设的技术突破功不可没。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首席专家郑得文介绍,地下储气库是天然气上、中、下游产业产供储销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其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饭碗”作用至关重要。 2017年,我国北方部分地区一度出现天然气供应紧张的局面,暴露出我国在天然气生产、供应、储备、销售等环节存在一些不足。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加强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的重要指示。随后,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储气设施建设和完善储气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机制的意见》,要求供气企业有不低于合同年销售量10%的储气能力。 “天然气大发展势头强劲,储气能力不足仍是制约我国天然气业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郑得文说。 同时,复杂的地质条件让我国储气库建设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国外储气库经过百余年发展,类型多样、体系完备,为国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郑得文说,但国外以浅层简单构造、中高渗储层为主的储气库建设与运行技术,难以解决中国复杂深层储气库建库的关键难题。 由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马新华教授领衔的团队,向这一难题发起攻关。面对中国复杂断块、中低渗近枯竭气藏建库的世界级难题,经过近30年科技攻关,该团队形成了四大特色建库配套综合技术。一是创新形成了复杂断块气藏储气库动态密封、高速注采渗流等建库关键理论与方法,创造了埋藏最深、运行压力最高、井底压差最大等建库世界纪录。二是枯竭气藏储气库超低压地层钻井堵漏、交变载荷防裂隙固井、交变工况注采管柱设计等技术基本成熟,支撑了国内气藏储气库的大规模建设。三是研制高压大排量往复式注气压缩机组,打破进口垄断。四是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控体系,研制井下泄漏检测、注采管柱氦气密封检测等安全检测装备,性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一批技术、装备、产品与软件,支撑建成了中国石油24座储气库。 郑得文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国确定了加快地下储库建设的总体规划,根据需求中石油新建储气库调峰能力逾百亿方,也就是说,要用5年时间完成前20年新建调峰能力总和,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中国石油地下储气库技术攻关向新的建库需求与“卡脖子”技术开展新一轮攻关,针对一系列科学、技术、工程等问题,设置了“复杂储气库地质密封性评价与库容高效利用技术研究”等6项共性研究课题和“复杂断块高质量储气建设”等5项示范工程,勠力实现储气库建设技术攻关新突破。 中国石油地下储气库技术攻关团队牵头申报“国家能源地下储气库研发中心”的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据介绍,国家能源地下储气库研发中心批准成立后,将着力打造我国储气库原创技术研发策源地,在保障国内天然气安全平稳供应、以科技支撑快速推进公司储气能力建设、解决公司复杂储气库重大生产难题以及实现资源整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将为实现国家‘2025年全国集约储气能力达550—600亿方,2030年达到600—700亿方,2035年达到700—800亿方’的目标作出重要贡献。”郑得文说。
  • 《全国最大储气库开始向西气东输管网供气》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12-07
    • 12月6日,记者从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获悉,中石油新疆油田呼图壁储气库已开始向西气东输管网供气。预计今冬明春,该储气库可向西气东输二线和北疆环网供应天然气23.8亿立方米。 作为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呼图壁储气库于2013年6月建成投产,是中国石油第一批投产的储气库。截至目前,累计注采气量均逾百亿立方米,有力保障了冬季天然气的供应。 作为国内最大的天然气储气库,呼图壁储气库是西气东输二线首座大型储气库,具备季节调峰和应急储备双重功能,对保障西气东输稳定供气、缓解新疆北部冬季用气紧张具有重要作用。 针对冬季生产特点,呼图壁储气库抓紧落实新井产能,深挖老井潜力,深化“一井一策”管理,加强采气井产能动态评价,科学开展最大产能测试、生产压差优化,逐井落实气井最大产能。目前,该储气库13口天然气井生产高效有序,预计12月再投产3口新井,届时日采气量最高可达到3000万立方米,能够保障6000万个家庭每日用气,惠及人口近2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