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名称:计算机断层扫描结果能否辅助预测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后
1.时间:2020年2月11日
2.机构或团队:成均馆大学医学院三星医学中心放射科
3.事件概要:
Korean Journal of Radiology于2月11日出版了成均馆大学医学院三星医学中心发表的评论性文章“Pneumonia Associated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 Can Computed Tomographic Findings Help Predict the Prognosis of the Disease?”。
该文章对几篇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T影像学相关的研究进行了述评,并指出尽管当前研究很好地描述了2019-nCoV肺炎的CT表现,但是作者没有描述肺部异常的详细分布或程度。通过详细的分析,作者可以得出特定的肺部异常模式,包括组织性肺炎,双侧支气管肺炎和弥漫性肺泡损伤模式。该评论认为如果可以绘制出这样的模式,则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文章重点综述内容包括:
在具有免疫能力的成年人中病毒性肺炎的CT表现是众所周知的。尽管研究结果在由多种病毒生物体引起的各种肺炎中存在重叠,但CT特征包括定义不明确性小叶小结节,小叶毛玻璃样,部分实变和小叶间隔增厚呈弥散性毛玻璃样。胸腔积液或肺坏死少见。特别是,在包括冠状病毒等在内的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中,其常见的CT特征是呈现毛玻璃样且病变在肺下叶及周围肺部分布。在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MERS中,最常观察到的发现是双侧胸膜下和肺下区为主的毛玻璃样和实变。
对于病毒感染性肺炎来说成像的主要作用在于检测或排除肺炎。其它作用包括基于所涉及的病原体的模式、分布和程度等来缩小肺炎的鉴别诊断范围,进而再加入进一步的治疗方法。对抗生素治疗的反应可通过随访影像学进行评估评估。特别是通过模式方法,可以将具有免疫活性的人群中的病毒性肺炎进一步分为三种模式,即双侧支气管肺炎,组织性肺炎和弥漫性肺泡损伤。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进行患者管理和预测。曾有报道[1]评估了甲型流感病毒的胸部CT检查结果,并将检查结果与临床结果相关联,将肺炎的CT表现分为器质化肺炎,弥漫性肺泡损害和支气管肺炎三种类型,并得出结论,弥漫性肺泡损害类型的肺炎患者往往预后较差,需要在重症监护病房进行通气治疗。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中,死亡率组的平均肺段数目高于康复组,并且胸腔积液与不良预后相关[2]。
4.附件:
原文链接:
https://www.kjronline.org/DOIx.php?id=10.3348/kjr.2020.0096
[1] Kang H, Lee KS, Jeong YJ, Lee HY, Kim KI, Nam KJ. Computed tomography findings of influenza A (H1N1) pneumonia in adults: pattern analysis and prognostic comparisons. J Comut Assit Tomogr 2012;36:285–290.
[2] Das KM, Lee EY, Enani MA, AlJawder SE, Singh R, Bashir S, et al. CT correlation with outcomes in 15 patients with acute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AJR Am J Roentgenol 2015;204:736–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