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清华的开源软件IoTDB刷新数据库世界纪录》

  • 来源专题:新一代信息技术
  • 编译者: isticzz2022
  • 发布时间:2024-09-03
  •        8月30日,在有关国际组织公布的最新的国际权威数据库性能基准榜单中,基于清华发起研制的Apache IoTDB开发的国产化时序数据库软件TimechoDB刷新了物联网场景榜单TPCx-IoT,在性能和系统成本维度上双双打破世界纪录。相比第二名,其性能指标提高86%,系统成本降低68%,超过美国戴尔、超威、韩国TTA等知名公司相关产品。

           近年来,随着工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不断深入,数据对于制造业降本、增效、提质的价值不断被挖掘。从《中国制造2025》到“十四五”规划,再到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强化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全链条推进技术攻关、成果应用”,我国不断出台政策,促进高性能数据库等基础软件的技术突破与工业应用。时序数据库作为一种负责存储、管理工业设备传感器上报的海量数据的新型数据库技术,正成为推动工业数字化的重要基础。

     IoTDB时序数据库技术源于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工业大数据团队。十余年来,该团队在国家核高基、重点研发计划、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等项目支持下,创新研发超高压缩比文件格式、端边云数据协同架构、时序AI大模型等核心技术,突破了一系列数据库基础软件核心难题,赋能企业以更低的运维与部署成本,实现时序数据更及时、更高效的管理。

      同时,IoTDB相关技术与系统成果已在能源电力、钢铁冶炼、航空航天、石油石化、智慧工厂、车联网等行业的全球数千家规上工业企业成功应用,其用户覆盖了中核集团、国家电网、宝武钢铁、中冶赛迪、中航成飞、中国中车、长安汽车、博世力士乐、德国铁路、马来西亚国家石油等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

      这也意味着,来自清华大学的科技创新成果,不仅在技术层面证明了国产数据库正在引领全球前沿,而且在产业化应用上正充分满足工业领域海量时序数据的管理需求,为全球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新质生产力。


  • 原文来源:http://news.e-works.net.cn/category802/news116339.htm
相关报告
  • 《26.50%!隆基再次刷新HJT电池效率世界纪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6-25
    • 近日,隆基硅异质结光伏电池(HJT)研发再次取得重大突破,经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测试M6全尺寸电池(274.4c㎡)光电转换效率达26.50%,创造了大尺寸单结晶硅光伏电池效率新的世界纪录。 作为全球领先的太阳能科技公司,隆基通过持续的科技创新,实现光伏转换效率不断提升。2021年10月,隆基曾一周两破HJT电池效率世界纪录,此次又将HJT电池效率世界纪录推高至26.50%,隆基用一次又一次的“创新速度”和更具度电成本优势的高效光伏产品引领行业进步,助力全球能源低碳转型。 *注: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是权威的第三方测试机构,所测试的效率纪录被“世界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教授的《太阳能电池效率纪录表》认可。
  • 《我国科研团队刷新大面积全钙钛矿光伏组件光电转化效率世界纪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4-02-26
    • 据南京大学消息,该校谭海仁教授课题组研制的大面积全钙钛矿光伏组件取得新突破,经国际权威第三方机构测试,其稳态光电转化效率达24.5%,刷新此类组件的世界纪录,也为后续产业化发展打下技术基础。相关论文23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 据谭海仁介绍,钙钛矿是新型太阳能电池的重点研发方向之一。和传统晶硅材料相比,钙钛矿光伏组件更轻、更薄,具有可弯曲、半透明等良好特性,应用场景更丰富。近年来,谭海仁课题组一直致力于研究钙钛矿,取得小面积电池光电转化效率28%、大面积叠层组件光电转化效率21.7%等成果。 “叠层组件由带隙不同的子电池堆叠而成,窄带隙子电池能够吸收宽带隙子电池吸收不了的光,理论上,叠层组件的光电转化效率应该更高,21.7%这个结果显然不能令人满意。”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南京大学2019级直博生高寒告诉记者,实验室制备的小面积电池只有1平方厘米左右,而真正具有商用价值的是组件,所以必须突破大面积叠层组件的效率关。 难点在于窄带隙钙钛矿薄膜的生产工艺。“窄带隙钙钛矿薄膜的结晶过程太快,不好控制,大面积制备时,会出现薄膜不均匀的问题。而且钙钛矿的结晶过程上下不同步,容易导致薄膜的底部产生大量缺陷。”高寒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谭海仁课题组在前驱体溶液中加入了甘氨酰胺盐酸盐,它能够减缓钙钛矿的结晶速率,将薄膜的制备时间延长到原来的10倍左右,并且能自发诱导修复底部缺陷。 高寒表示,用这种办法制造的窄带隙钙钛矿薄膜,与宽带隙钙钛矿薄膜结合后,所形成的叠层组件面积达20.25平方厘米。经过国际权威第三方机构测试,该组件取得24.5%的光电转化效率,相关数据被国际《太阳能电池效率表》收录,目前尚无同类组件打破该纪录。 谭海仁表示,此次突破为后续发展打下了技术基础,“我们还将不断尝试制备面积更大、效率更高的全钙钛矿光伏组件,向着产业化的目标踏实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