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溶剂工艺改善锂离子电池制造》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5-24
  • 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WPI)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无溶剂工艺来制造锂离子电池电极,这种电极比目前市场上的电极更环保、更便宜、充电更快,这一进步可改善电动汽车电池的制造。研究成果发表在《焦耳》杂志上。

    目前的锂离子电池充电太慢,制造商通常使用易燃、有毒和昂贵的溶剂,这增加了生产时间和成本。而无溶剂制造工艺可生产出20分钟内充电到78%容量的电极,其不需要溶剂、浆料和较长的生产时间,解决了以上缺点。

    研究团队开发的干印制造工艺,避免了使用浆料和传统生产方法制造电极时所需的有毒溶剂,同时缩短了干燥时间。WPI机械与材料工程系教授王岩表示,新工艺可扩大规模,将电极制造成本降低至少15%,同时还生产出充电速度更快的电极。

    商用锂离子电池电极通常通过将活性材料、导电添加剂、聚合物和有机溶剂混合制成浆料,该浆料粘贴到金属基板上,在烤箱中干燥,然后切成碎片用于电池,溶剂则通过蒸馏回收。

    相比之下,新工艺涉及将带电的干粉混合在一起,以便它们在喷涂到金属基材上时会黏附,然后干涂电极被加热和用滚筒压缩。团队报告称,跳过传统的干燥和溶剂回收过程,估计可将电池制造的能源使用量减少47%。

    长期以来,王岩团队一直专注于改进锂离子电池并减少它们产生的废物。电极研制工作得到了美国能源部、美国先进电池联盟公司和马萨诸塞州清洁能源中心资助。WPI已经就王岩团队开发的制造技术提交了专利申请。

    锂离子电池的研发其实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但直到电动汽车、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锂离子电池才得到真正推广。锂离子电池的优势显而易见:高电压、长寿命和低自放电率,这些都支撑了它如今的“地位”,但其制造技术也面临着多种挑战,譬如,提高能量密度、进一步延长寿命、降低成本,以及最重要的——提高安全性能。随着类似本文中新工艺的不断出现,锂离子电池未来将会拥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并且在能源领域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

相关报告
  • 《无溶剂干电极可提高锂离子电池性能》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7-23
    • 科技日报北京7月22日电 (记者张佳欣)韩国蔚山国家科学技术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在开发环保型锂离子电池干电极制造工艺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新工艺无需使用有害溶剂,可提高电池性能并促进可持续性。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化学工程杂志》上。 研究团队推出的一种新型无溶剂干电极工艺,使用聚四氟乙烯(PTFE)作为黏合剂。这一创新方法成功解决了传统湿电极制备过程中存在的难题。传统方法往往导致黏合剂和导电材料分布不均匀,从而降低了电极性能。 干电极工艺分为四个阶段:造粒、成膜、压延、叠层。该团队通过评估每个阶段半成品的物理、电气和电化学性能来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高挤出率的聚四氟乙烯黏合剂即使在低能耗的情况下也可以生产出高强度的电极膜,从而改善微观结构和功率特性。 在锂离子电池中,黏合剂在连接活性材料和电子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聚四氟乙烯黏合剂的类型和含量显著影响干电极的输出特性。研究人员确定了一种最佳配方,在0.5C(即充放电速率为电池额定容量的一半)下,电池能够以80%的效率释放其存储的电量。 研究人员表示,这一突破将为大规模生产提供可扩展且实用的解决方案,从而有助于商业化。他们相信,这一研究有望为环保、高效的能源存储电极制造开辟新道路。
  •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研究揭示了可提高锂离子电池性能的无溶剂干电极》

    • 来源专题:新能源汽车
    • 编译者:王晓丽
    • 发布时间:2024-07-22
    • 隶属于联合国软件技术研究所(UNIST)的一个研究小组在为锂离子电池(LIB)开发环保型干电极制造工艺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这种新工艺不需要使用有害溶剂,在提高电池性能的同时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该研究成果发表在 2024 年 7 月出版的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上。 在 UNIST 能源与化学工程学院 Kyeong-Min Jeong 教授的领导下,研究团队采用聚四氟乙烯 (PTFE) 作为粘合剂,推出了一种新型无溶剂干电极工艺。 这种创新方法解决了传统湿电极制造方法所面临的挑战,因为传统湿电极制造方法通常会导致粘合剂和导电材料分布不均匀,从而导致性能下降。 干电极工艺分为四个阶段:颗粒形成、薄膜形成、轧制和层压。 研究小组通过评估各阶段半成品的物理、电气和电化学性能,优化了工艺条件。 结果表明,高挤出比的聚四氟乙烯粘合剂能以低能耗生产出高强度的电极膜,从而改善微观结构和功率特性。 在锂离子电池中,粘合剂在连接活性材料和电子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聚四氟乙烯粘合剂的类型和含量对干电极的输出特性有显著影响。 研究人员确定了 NCM811/PTFE/炭黑(CB)/碳纳米管(CNT)=96/2.0/1.8/0.2 的最佳配方,在苛刻的条件下,该配方在 0.5 C 速率(5 mA/cm2)下的放电率为 80%,表现出卓越的放电能力。"这一突破将为大规模生产提供可扩展的实用解决方案,从而为商业化做出贡献,"Jeong 教授强调说。 "韩国能源研究所(KIER)和韩华株式会社也与 UNIST 合作开发干电极专用制造设备,并从 2024 年下半年起展示其商业可行性。 该团队计划通过后续研究探索各种材料,进一步提高厚电极的输出特性。 有了这项创新技术,电动汽车和电子设备有望在未来变得更加可持续。 原文链接: Hyeseong Oh et al, Development of a feasible and scalable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PTFE-based solvent-free lithium-ion battery electrodes,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4). DOI: 10.1016/j.cej.2024.15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