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新能源等领域合作!国家电投西藏公司与中能建广西院座谈》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9-14
  • 9月5日,国家电投西藏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黄鹤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西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罗广义座谈。双方围绕在新能源、技术咨询、工程建设等领域合作深入交流,并达成广泛共识。西藏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张永奎与广西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韦斌代表双方签署新能源项目开发合作协议。

    罗广义对黄鹤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并重点介绍了中国能建广西院在能源电力、勘察设计、工程建设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和项目经验。他表示,广西院在技术创新和规划设计方面的专业优势与国家电投西藏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丰富经验形成高度互补,为双方在项目合作上的深度协作创造了广阔空间。广西院愿发挥自身优势,与国家电投西藏公司紧密携手,围绕新能源开发、技术咨询、规划设计等深度合作,希望双方持续深化良好合作,进一步加强交流对接,共同谋划全方位合作。

    黄鹤对广西院的支持表示感谢,介绍了西藏自治区能源电力发展面临的形势、西藏公司发展战略以及区外项目发展情况。他表示,广西院在广西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西藏公司与广西院在长期交流中建立了深度互信关系,双方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面对新形势下电力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挑战以及双方战略需要,希望双方基于各自的专业优势和技术特长,在新能源、规划咨询、科技创新等领域深化全方位战略合作,实现合作共赢、协同发展,为推动能源事业和地方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广西院办公室主任、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以及新能源事业部、热能与新型储能事业部市场开发相关人员;西藏公司规划发展部、工程建设部主要负责人以及广西雪域公司负责人参加座谈。

  • 原文来源:https://solar.in-en.com/html/solar-2454451.shtml
相关报告
  • 《国家电投全面发力“绿电交通”领域》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2-27
    • 本报讯 记者朱学蕊报道:2月26日从国家电投绿动未来媒体日暨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上获悉,该公司在“综合智慧能源”探索实践和项目开发的过程中,已全面进入“绿电交通”领域,构建起以换电重卡为代表的电能交通替代生态圈,同时以氢燃料电池及系统为核心推动氢能交通发展。 据国家电投党组副书记、董事祖斌介绍,国家电投近年来致力于以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创新推动企业绿色发展的新格局创建。尤其面对我国数字GDP飞速增长,以及能源行业与云、大、物、智、移、链等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现状,该公司主动转变观念,尝试直接面向终端市场和客户,由此打开了“绿电交通”这扇新窗口。 据祖斌介绍,绿电交通是以清洁电力即绿电替代化石能源,依托智慧能源网、交通网和信息网三网融合,实现智慧清洁能源和交通、充电及储能设备的智能互动和深度融合,提高交通运输和物流的能源效率和绿能比例,改善交通运输能源结构,最终实现清洁能源和交通行业的共生、共享和可持续发展。“自2017年进入‘绿电交通’领域,国家电投进行了一系列实践和探索,目前主要成果包括以换电重卡为代表的电能替代和以氢燃料电池及系统为核心的氢能替代。”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汽车保有量2.7亿辆,其中私家车占73.3%,载货汽车占10.9%。2009年至今,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但由于技术原因,能耗和排放更大的货运车辆、尤其是重卡的电能替代进展较慢,国内电动重卡2019年才逐步开始销售。 目前,全国重卡有1000万辆,其中用于短倒场景的重卡有100万,“绿电”重卡应用前景广阔。 国家电投产业中心主任吴金华介绍,国家电投2017年初进入重卡领域, 目前换电服务已涵盖34款换电重卡、铲车、叉车等工程机械产品,全方位匹配电厂、港口、钢厂、矿区、城市渣土、水泥搅拌等场景的电动化应用需求。 记者了解到,到2020年年底,国家电投已落地换电重卡、工程机械累计突破5000台,分布在北京、山西、河北、江苏、陕西等地,运营里程累计超过600万公里。全国换电站布局落地签约66座,充换电设施分布在北京、上海、江苏等14个省市,其中换电站建成交付11座。 对于下一步充换电服务的延伸,吴金华表示,国家电投将进一步加大对运输和物流业绿能替代的投入力度。“成立了启源芯动力公司,加强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等核心技术的研发,提供充换电服务,为用户提供绿色交通综合性解决方案。到2025年,计划新增总投资规模1150亿,推广换电重卡20万台,其他类型车辆37万台,新增投资持有换电站4000座,新增投资持有电池22.8万套。” 除了绘制交通领域电能替代的蓝图,国家电投氢能产业布局也正在厚积薄发。 据了解,国家电投于2017年进入氢能领域,打造氢能源和氢能装备两条业务主线,尤其重点涉足氢燃料电池装备自主研发与制造。经过三年潜心研发,国家电投氢能公司已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掌握燃料电池全产业链自主核心技术的公司之一。 国家电投氢能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张银广告诉记者,目前,该公司已与国内多家客户签订项目协议,销售40套燃料电池系统,并达成400台(套)采购意向订单,产品已步入产业化推广阶段。“位于北京、宁波两地的中试生产线已形成1000台/年的生产能力与供应能力,并在宁波、武汉两地启动万台生产线建设。” 对于外界广泛关注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开发与推广情况,张银广介绍,国家电投氢能公司去年初与中国中车联合研发的12米氢燃料电池城市客车在宁波下线,续航里程600公里。去年12月,该公司与中国中车联合研发的11米氢能旅游客车进入工信部公告,将分别投入10辆客车服务于2021年博鳌论坛和吉林氢能交通示范,投放20辆公交车服务于宁波氢能交通等。 “我们正在与各地汽车生产商开展战略合作,预计到今年底,推广氢燃料电池的总规模将达到500台。2025年前后,随着燃料电池成本大幅降低,加氢网络逐步完备,国家电投氢燃料电池在汽车的推广应用将进入规模化商业化发展阶段。”祖斌透露。
  • 《三峡集团、中建集团座谈 围绕清洁能源等进一步开展合作》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5-05-07
    • 4月29日,三峡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刘伟平在湖北武汉与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郑学选一行座谈,双方就共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进一步深化合作进行交流。三峡集团总会计师、党组成员谢松,中建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吴秉琪出席。 刘伟平欢迎郑学选一行来访,对中建集团长期以来给予三峡集团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并介绍了三峡集团改革发展情况。刘伟平表示,中建集团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投资建设集团之一,在工程建设、科技创新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双方合作密切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希望双方持续深化巩固战略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围绕清洁能源、生态环保及国际业务等领域进一步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合作,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共同实现高质量发展。 郑学选对三峡集团一直以来给予中建集团的信任与支持表示感谢,并简要介绍了中建集团经营发展情况。郑学选表示,中建集团基础设施建设、绿色低碳产业等业务板块与三峡集团主责主业契合度高,双方合作成果丰硕。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充分发挥各自产业链方面优势,不断创新合作模式,拓展合作领域,以更高水平合作共赢树立央企合作新典范,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更大贡献。 双方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参加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