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磷酸铁锂电池研究重大突破:充电十分钟续航250公里》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02-03
  • 王朝阳院士团队提出了热调控磷酸铁锂电池(TM-LFP battery)的概念,其核心在于:在电动汽车充电之前将电池快速加热至60℃左右进行快充,停止充电后电池会迅速冷却至环境温度。

      除了成本,电动汽车里程焦虑症是限制电动汽车大规模普及的重要因素之一。所谓里程焦虑,是指人们在行驶过程中担心电动汽车的电量不足,不足以将其带到充电桩充电或者目的地。

      目前,有望解决里程焦虑症的有效方案是锂电快充技术,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在这方面,特斯拉取得了亮眼的业绩。2020年6月29日,特斯拉在官网发布了Model 3高性能全轮驱动版车辆的国标工况续航里程,续航里程测试结果为635km,百公里加速时间为3.4秒。操控性和空气动力学表现极佳,时速可达261公里/小时。最重要的是,充电 15 分钟即可补充最多约 250 公里的续航电量。

      在技术层面上,虽然已经实现了锂电快充技术,但是这离不开高活性电极材料的保驾护航,随之而来的便是人们非常关注的安全性和成本问题。因此,如何兼具低成本、安全性高、高能量密度和充电速度,成为了锂电池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永恒主题。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王朝阳院士团队通过采用一种更为简捷、成本低廉的“热刺激”技术,攻克了锂电池快速充电和电池寿命难以兼得的关键问题。团队提出了热调控磷酸铁锂电池(TM-LFP battery) 的新型概念,研制出一种集低成本、安全性、快充且高续航里程于一身的高性能磷酸铁锂电池,有望解决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里程焦虑”和“充电时间焦虑”难题。

      据悉,仅需充电10分钟,该磷酸铁锂电池即可续航约250公里,而且成本仅与传统的内燃机相当。值得一提的是,装载该电池的电动汽车可在3秒内加速到60公里/小时!相关研究成果以“Thermally modulated lithium iron phosphate batteries for mass-market electric vehicles”为题,发表在《Nature Energy》上!

      低成本、快充和电池寿命如何兼得?

      王朝阳院士表示,秘诀就在于团队前期研发的热刺激技术,也称自加热技术(self-heating technology)。

      在介绍该技术之前,先来看看锂电池快充技术的原理。简单来说,快充的实质就是增加锂离子的传递速率。普遍的做法是提高温度,从而加快锂离子移动速度,那么相应的充电速度就会提升。但是提高温度带来了新的问题,长时间高温充电会让电解液分解,缩短电池寿命。这就需要摸索出一个适当的温度参数和时间参数。

    图一:锂电快充原理示意图。高温下充电速度会加快,其中金色小球代表锂离子。(图源: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在前期的研究中,王院士团队发现,如果电池能在充电前迅速加热到60℃,快充10分钟,然后迅速降温到环境温度,那么不仅不会形成电池的热衰减,还能避免严重的SEI膜增长。

      而王朝阳院士团队研发的自加热技术的关键就在于:在特定温度下快速充电。为了让电池能够在快充前迅速加热到指定温度,王朝阳团队在电池内部插入 50 微米厚度的镍箔,一端连接到负极,另一端延伸到电池外部以形成第三端。电流一旦流动,就会通过电阻加热镍箔,产生热量。一旦电池内部温度超过 60 ℃时,就会触动温度传感器并关闭镍箔电流,此时电池与准备好快速充电。而不工作时,电池的温度会快速冷却到环境温度。

    图2:自加热电池结构图

      

      热调控磷酸铁锂电池的性能卖点

      基于上述技术,王朝阳院士团队提出了热调控磷酸铁锂电池(TM-LFP battery)的概念,其核心在于:在电动汽车充电之前将电池快速加热至60℃左右进行快充,停止充电后电池会迅速冷却至环境温度。

      性能卖点一:10分钟快速充电,可续航约250公里,而且不会出现所谓的析锂现象。

      如图3所示,磷酸铁锂电池在室温下最快可实现20分钟 (3C)充电,而在低温(0℃)下,只能实现80分钟(0.7C)充电。相反,如果在充电之前先将电池加热至60℃,磷酸铁锂电池在6C的倍率下充电也没有观察到析锂现象,而且充电时间可降至10分钟以内。这也意味着,只要加热速度足够快,热调控电池在任何环境温度下都可以实现10分钟快速充电。

    图3:磷酸铁锂电池在不同环境温度下最大充电速率。

      

      性能卖点二:全气候电池,实现250公里的高续航能力,百公里加速时间仅需3秒以内。

      基于团队前期的自加热电池结构,热调控电池每升温10℃大概消耗1.35%SOC,这意味着从-20℃加热至60℃需要消耗10.8% SOC。也就是说,即使在-20℃环境中热调控磷酸铁锂电池加热后只剩余89.2% SOC,仍然可以提供大于250公里的续航里程(图4a)。此外,该电池在-20℃, 10%SOC下的功率密度仍然达到~1500W/kg(图4b)。更重要的是,所组装的40kWh的电池包能够实现大于300kW的峰值功率,这意味着百公里加速时间可维持在3秒以内,超越了特斯拉!

    图4:热调控电池能够实现全气候、高续航里程、高功率以及10分钟快充。

      性能卖点三:采用低活性,低比表面积的石墨作为负极材料,电池的寿命有望超过200万公里。

      最后,团队对比了传统三元电池、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热调控磷酸铁锂电池的各项性能指标。如图5所示,热调控电池可同时满足电动汽车的多项需求,集低成本、高安全、高功率、快速充电、全气候、长寿命于一身,有望应用于未来面向大众市场的电动汽车中。

    图5:热调控磷酸铁锂电池、传统三元电池、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的性能指标雷达图。

      

      10分钟快充技术离产业化有多远?

      团队表示,该技术基本上是能直接产业化的,原因在于:一,实验采用了工业界标准的电池;二,技术通过了第三方、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测试。

      此外,据了解王朝阳院士另一项重大技术突破“全气候”电池,已经实现商业化,且这一成果即将用于 2022 年北京冬奥会。

相关报告
  • 《充电5分钟,行驶190公里!这家公司宣布锂电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1-29
    • GBatteries公司称,其技术将大幅提升现有锂电池的充电能力,只要充5分钟,就能让电动车行驶119英里,10分钟就能充满电,算起来和汽油车加满油的时间差不多。这有望令推动电动车成为汽车业的主流。 充电几分钟,开车上百公里,这可能不再是梦想了。 据美国媒体Axios报道,一家专注于电池技术的初创公司GBatteries表示,他们已经破译了能让锂电池更快充电的“密码”,只要充电5分钟,就能够让一部配置60kWh锂电池的车子行驶119英里(约192公里)。 通常情况下,现有的锂电池技术充电5分钟,只够让电动车行驶15英里(约24公里)。 这意味着,如果加拿大GBatteries公司的最新技术落地,那么现存的锂电池将有望在5分钟内充一半电量,10分钟就能充满,算起来和汽油车加满一箱油的时间差不多。 电池技术是制约电动车发展的关键瓶颈之一。即使是行业领头羊之一特斯拉的技术也是有限的,其Model S和Model X每充电一个小时,续航里程最高大约80公里。 也就是说,GBatteries的技术有望通过推动电池充电进步而使得电动车成为汽车业的主流产品,这一关键在于突破一个锂电池超快充电的主要障碍:电极损坏。一旦出现电极损坏,锂电池的预期寿命就会降低。 GBatteries使用人工智能(AI)来帮助优化电池汽车的充电系统。公司创始人之一、航空航天工程师Kostya Khomutov说: 绝大多数公司专注于以研发新的化学电池或者电池材料来提高充电速度。研发新材料非常困难,按照车企的需求来匹配相应的充电技术提升需要耗费数十亿美元。我们的科技综合了软件算法和电子工业,将其应用于现有锂电池上。 “这项技术与现成的锂离子电池和现有的快速充电基础设施相结合,通过汽车充电端口上的专利自给适配器进行集成。”GBatteries在今年的CES展会上这样介绍自家的技术。 大多数充电系统依靠相当原始的系统,比如恒流恒压(CCCV)充电方法来充电,包括温度在内的各种因素都会减慢或停止充电。GBatteries通过设置一个非常具体的充电模式来管理这一点,该模式可以根据需要“减速”和“加速”充电。这使得在适当的条件下充电速度更快。 现在的问题是,GBatteries的技术距离系统性的商业化应用可能还有好几年的时间。 GBatteries公司称,其技术将大幅提升现有锂电池的充电能力,只要充5分钟,就能让电动车行驶119英里,10分钟就能充满电,算起来和汽油车加满油的时间差不多。这有望令推动电动车成为汽车业的主流。 充电几分钟,开车上百公里,这可能不再是梦想了。 据美国媒体Axios报道,一家专注于电池技术的初创公司GBatteries表示,他们已经破译了能让锂电池更快充电的“密码”,只要充电5分钟,就能够让一部配置60kWh锂电池的车子行驶119英里(约192公里)。 通常情况下,现有的锂电池技术充电5分钟,只够让电动车行驶15英里(约24公里)。 这意味着,如果加拿大GBatteries公司的最新技术落地,那么现存的锂电池将有望在5分钟内充一半电量,10分钟就能充满,算起来和汽油车加满一箱油的时间差不多。 电池技术是制约电动车发展的关键瓶颈之一。即使是行业领头羊之一特斯拉的技术也是有限的,其Model S和Model X每充电一个小时,续航里程最高大约80公里。 也就是说,GBatteries的技术有望通过推动电池充电进步而使得电动车成为汽车业的主流产品,这一关键在于突破一个锂电池超快充电的主要障碍:电极损坏。一旦出现电极损坏,锂电池的预期寿命就会降低。 GBatteries使用人工智能(AI)来帮助优化电池汽车的充电系统。公司创始人之一、航空航天工程师Kostya Khomutov说: 绝大多数公司专注于以研发新的化学电池或者电池材料来提高充电速度。研发新材料非常困难,按照车企的需求来匹配相应的充电技术提升需要耗费数十亿美元。我们的科技综合了软件算法和电子工业,将其应用于现有锂电池上。 “这项技术与现成的锂离子电池和现有的快速充电基础设施相结合,通过汽车充电端口上的专利自给适配器进行集成。”GBatteries在今年的CES展会上这样介绍自家的技术。 大多数充电系统依靠相当原始的系统,比如恒流恒压(CCCV)充电方法来充电,包括温度在内的各种因素都会减慢或停止充电。GBatteries通过设置一个非常具体的充电模式来管理这一点,该模式可以根据需要“减速”和“加速”充电。这使得在适当的条件下充电速度更快。 现在的问题是,GBatteries的技术距离系统性的商业化应用可能还有好几年的时间。
  • 《宁德时代披露技术新突破,10分钟充电续航超400公里》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6-12
    • 6月12日消息近日,在动力电池大会现,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向与会专家和业界人士分享了一项令人瞩目的科技突破。他透露,宁德时代某车企客户即将推出的某款电动车型在快速充电领域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仅需10分钟的充电时间,便能让车辆续航里程超过400公里。 这次的突破性进展,标志着宁德时代在快速充电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并有望为电动汽车产业带来深远的影响。宁德时代的快速充电技术将使得电动车主能够以更加便捷、高效的方式进行充电,极大地缩短了充电时间,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便利性和体验感。 要知道制约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瓶颈主要问题就是电池,冬季焦虑、补能焦虑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痛点之一,新一代动力电池的技术主要围绕全气候可靠、全场景可靠、补能体系三个方向。比如,宁德时代的超快充技术——麒麟电池具有多功能弹性夹层、电芯大面冷却、底部空间共享等特点,对快充是比较友好的。 根据现场展示资料,麒麟电池能够达到1000公里超长续航、10%~80%SOC区间快充时间可以缩短到10分钟,三元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能够达到255Wh/kg,碳酸锂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能够达到165Wh/kg。 虽然大会现场没有透露该车具体品牌与型号,但恰巧在今年4月车展的时候,理想汽车宣布其首款纯电车型将成为全球首款搭载宁德时代4C麒麟电池的车型。理想汽车将提供800V超充的解决方案,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400km,其中核心技术是基于第三代功率半导体的高压电驱系统,具备4C充电能力的电池、宽温域的热管理系统和4C超充网络。 此次新技术的推出,对于推动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快速充电的突破将进一步增加电动车的使用便利性和市场竞争力,提升用户体验,从而加速电动汽车的推广和普及。 吴凯还在活动现场指出,快充和换电分别是下一代新能源汽车解决补能问题的两大方向。其中,快充适合于高端车型。想要提升电池快充能力,一是提升负极充电能力;二是降低SEI膜阻抗;三是提升液相锂离子传输速率;四是改善温升;五是提升隔膜内锂离子传输速率。 在电芯层面,宁德时代已经能够做到电芯6C倍率以上充电,但是电池包整体要能够做到超快充,需要电池包系统结构予以支持。在其看来,宁德时代的CTP3.0麒麟电池的结构设计,将电芯的换热面积扩大了四倍,控温时间缩短一半,有效阻隔电芯内的异常热量传导,对于快充非常友好。 至于换电来说,比较适合大众,电池的成本不算低,换电能够提高经济性,但其需要大范围布局换电站,前期投入较多。 宁德时代将继续致力于电动汽车技术的创新,努力提升电池技术的能量密度和充电速度,为用户提供更加出色的产品和服务。目前,宁德时代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供应商之一,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未来,随着宁德时代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其在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