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创!山东自贸区保税原油混兑调和业务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启动》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 cncic
  • 发布时间:2020-01-21
  • 在青岛海关监管所属董家口海关关员监管下,山东港口青岛港开展保税原油混兑调和,首票参与混兑的原油分别来自刚果和安哥拉,分别于 12 月底和 1 月初在海关监管下卸船进入保税仓库。此举标志着全国首创保税原油混兑调和业务全面启动,同时也标志着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油品政策首个项目正式落地。 山东自贸区油品政策首个项目正式落地 青岛港成国内首个保税原油混兑调和港 作为重要的全球原油贸易集散中心,山东港口青岛港 2017 年以来连续三年油品吞吐量超越亿吨,在全国沿海港口名列第一,中国每六吨进口原油就有一吨在青岛港上岸。面对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上合示范区等多重利好政策带来的发展机遇,山东港口青岛港主动对接海关,寻求政策支持和指导,确保在符合条件的保税仓库合法、合规、安全、优质开展保税原油混兑调和业务。 此外,青岛海关大力支持山东自贸试验区建设,颁布《服务中国 ( 山东 ) 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二十八项措施》,推动青岛片区打造成为创新发展的先行区。青岛市商务局作为中国 ( 山东 ) 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的主管部门,积极研究、争取政策,推进 106 项改革试点任务,围绕 “ 现代海洋、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现代金融、先进制造 ” 等五大产业协同发展,特别是涉及油品政策,给予政策指导和业务支持。在去年 12 月 2 日举行的山东港口 2019 油品大会上,山东港口青岛港与国际知名贸易商强强联合,首次提出 “ 国内自贸区保税原油混兑调和 ” 理念。双方签署保税混油调油合资合作框架协议,立足董家口港区 140 万方以及黄岛港区 60 万方保税罐容,充分发挥广阔的国际市场资源和客户群体优势,采取订单式保税原油混兑调和定制方案,为客户提供私人定制化服务,满足山东独立炼化企业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原油需求,同时融合金融、监管服务,为炼化行业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为做好首票保税原油混兑调和业务,确保自贸区政策尽快落地,山东港口青岛港积极对接地方炼化企业,确保两种混兑原油按时到港,同时全力打通海关保税原油混兑调和业务全流程,成为国内首个具有保税原油混兑调和功能的沿海港口。 建设国际原油集散调和中心 实现贸易港、枢纽港华丽转身 “ 自贸区在提质增效、降低成本方面的优势正在显现,保税原油混合调兑业务的落地今年预计将为进口商减少 3000 万元以上的企业成本。 ” 青岛海关企业管理处处长李嫣红介绍,保税原油混兑调和涉及保税物流管控、原产地认定、完税价格审定、商品检验等多项海关监管制度集成创新,在国内尚属首例。为推进保税原油混兑调和业务尽快落地,释放政策红利,青岛海关与青岛港集团组成课题组,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集成创新为目标、以风险控制为底线,多次组织座谈会,梳理基本概念,进行可行性研究,创新监管模式,制定监管方案,使其成为山东自贸试验区第一批全国首创的监管创新制度。 石油被称为工业的 “ 血液 ” 。山东既是中国工业大省,也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这里集聚着 40 多家地炼和石化产业,总炼油能力 1.65 亿吨,产能占全国地炼企业产能总量的 60% 以上。 2019 年,我国进口原油约 5.06 亿吨,居世界第一。其中山东口岸进口 1.65 亿吨,占全国原油进口量的 32.5% ,居全国首位,占全球贸易量的 7% 。其中山东口岸 “ 马来西亚混合原油 ” 进口量达 743.1 万吨,同比增长 19.1% 。炼厂从全球采购原油后通常不能直接使用,而是需要先根据不同的生产装置和产品需求,进行一定配比的混兑调和。此前,我国地炼企业使用的是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混兑的原油。但因为在国外混调,换小船中转,导致运费提高,到岸原油价格就会大大增加,影响和制约了国内原油炼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山东自贸试验区获批后,《中国 ( 山东 ) 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提出 “ 允许自贸试验区内注册企业开展不同税号下保税油品混兑调和 ” ,既可以满足不同生产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也可以使生产企业小批量购买缓解资金压力。山东港口青岛港开展保税原油混兑调和业务具有明显的政策优势、区位优势,能够吸引众多贸易商入驻自贸试验区,激发市场集聚效能,提升青岛及山东保税现货原油市场竞争力,带动和实现油品贸易、金融、航运等为一体的全程物流供应链发展。 据了解,混兑后的原油将于近期通关出库进入国内市场。这是山东港口积极落实 2020 年省政府工作报告精神,推动由物流港向贸易港、由目的港向枢纽港升级,加快海洋强省建设,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特色优势的最新成果落地,将加快山东港口青岛港的国际原油集散调和中心建设,为山东港口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提供的创新支点和更强助力。3 年内形成稳定业务量 打造保税船用油基地 “ 炼厂因为装置的原因需要用两种以上的原油混兑后加工,以前山东的地炼企业的原油都是从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采购,现在在青岛就可采购这样的保税混兑原油了,这将为企业每吨节省至少 20 元的成本。 ” 山东港口青岛港实华公司生产业务部商务服务中心主任姜秋宇说,对地方炼化企业来说,原油混兑调和业务更便捷、更经济,能有效解决每批次采购量小、资金压力大等困难,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除了能够满足地炼客户对保税油品质量、数量等多方面的要求,保税原油混兑调和业务新模式还扩大了港口保税原油的经营范围与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贸易商、炼化企业的满意度,实现效益最大化。保税原油混兑业务市场空间广阔,预计未来 1 至 3 年内可形成稳定的保税原油混兑业务量,为地方贸易发展贡献可观的外贸量。 “ 今天我们自贸区的首票保税原油经过混兑调和通过管输到下游地炼企业,下一步我们还将开展保税船燃料油的混兑调和业务,打造一个山东的船用油基地,为到山东港口作业的外贸船舶提供船加油的全程服务,依托油品打造一个贸易集散中心,为区域经济发展做贡献。 ” 山东省港口集团油品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刘晋表示,下一步将加强与地方炼化企业对接,做好市场调研和开发,针对客户需求,制定好调配方案,进行市场化运营,伴随后续混兑调和业务的复制、推广,山东港口青岛港将建设形成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保税原油集散调和中心,更高质量服务于腹地石化产业优化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

相关报告
  • 《山东港口日照港分散式风电成功并网发电!》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7-18
    • 在山东港口日照港岚山港区,两台风力发电机正缓缓转动,近日,随着启动送电指令的下达,山东港口日照港岚山港区分散式风电一期项目2台风力发电机成功并网发电,标志着日照港向“低碳港口”“零碳港区”迈出关键一步。 山东港口一体化以来,日照港坚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作为日照港能源保障单位,动力公司锚定低碳目标,全力向“绿”奔跑,积极探索清洁能源建设应用,推进风力发电项目建设。 接到建设任务以来,公司集中力量,制定“作战”计划,统筹安排,提速项目建设。“我们主要负责风力发电机组地面配套并网设施建设,大家相互配合、轮流作业,用1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预制舱、箱变、储能等配套设施建设工作。”配套设施建设负责人说道。 据悉,该分散式风电项目采用“自发自用,余量上网”运营模式。风力发电机所产生的“绿电”将供矿石装卸、原油输送等作业使用;当风力发电机满发而自用率低时,将通过余电上网这一方式,把多余电量并入国家电网,提高清洁能源的整体利用率,降低用户用电成本。 这2台风力发电机年发电量预计可达3304万度,与相同发电量的常规燃煤火电机组相比,每年可节省标煤1.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35万吨。“风力发电可以减少能源运输过程中的损耗,保障电网安全,推动港口能源向清洁化、低碳化转型,提升港口环境质量。”风电项目主要成员说道。 风力发电机并网发电后,公司立足风电运维实际,培养选定专业人员,组建运维团队,加强对风电设备运行情况的监控与分析,做好风电场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确保风电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聚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目标,公司将全面提速能源绿色转型,加快推进港口清洁能源建设,不断提升绿色能源供给能力,助力港口节能减排。
  • 《全国首艘氢电拖轮在青岛港入列,填补多项国内空白》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6-27
    • 6月26日,全国首艘氢电拖轮“氢电拖1”轮在山东港口青岛港正式入列。 该拖轮搭载“氢燃料电池+液冷锂电池”混动系统,可实现零碳排放,9节航速下续航超12小时,拖力达82吨。其创新应用北斗集成系统、全自动智能岸基充电等技术,填补多项国内空白,成为全国马力最大、锂电池容量最大的港作拖轮。 与传统燃油拖轮相比,它在设备寿命、能源利用等方面优势显著,可大幅降低港口作业碳排放。投产以后,预计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00余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