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年美国猴痘患者对替考韦瑞的耐药性情况》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传染病
  • 编译者: 张玢
  • 发布时间:2023-10-28
  • 在2022年爆发的猴痘病毒(MPXV)多国感染期间,抗病毒药物特考韦瑞马特(TPOXX;SIGA Technologies, Inc., https://www.siga.comExternal Link)首次在美国大规模使用。MPXV F13L 基因同源物编码特考韦瑞马特的靶标,已知 F13 基因中的单个氨基酸变化会导致对特考韦瑞马特产生抗药性。基因组测序发现了 11 个以前报道过的导致耐药性的突变以及 13 个新型突变。耐药表型是通过病毒细胞病理效应检测确定的。我们对来自 68 名患者的 124 个分离株进行了检测,发现来自 46 名患者的 96 个分离株具有耐药表型。大多数耐药分离株与接受多个特考韦瑞治疗疗程的免疫力严重低下的麻风病人有关,而通过对未接受特考韦瑞治疗的病人进行常规监测发现的大多数分离株仍然敏感。与接受特考韦瑞治疗的患者总数相比,耐药病毒的频率仍然相对较低(<1%)。
相关报告
  • 《耐药性脑癌的有希望治疗靶点》

    • 编译者:杜慧
    • 发布时间:2024-07-10
    • 对于许多患有致命脑瘤——胶质母细胞瘤的患者来说,化疗耐药性是一个重大问题。目前的标准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以及使用替莫唑胺的化疗,在过去五十年间疗效有限,且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虽然替莫唑胺最初可以减缓某些患者的肿瘤发展,但通常肿瘤细胞会迅速对该药物产生耐药性。 但现在,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暨州立大学弗吉尼亚-卡里永医学研究所(VTC)的研究人员可能已经朝着解决方案迈进了一步。 通过研究包括从患者样本中提取的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在内的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培养物,以及携带人类癌细胞的实验室小鼠模型,科学家们锁定了一个被认为在替莫唑胺治疗期间对癌细胞存活至关重要的分子信号通路。 这项研究成果现已发表在《iScience》杂志上。 “在过去50年里,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选择基本保持不变,主要依赖于手术、放疗和替莫唑胺,”该研究的资深作者、弗吉尼亚-卡里永医学研究所助理教授Zhi Sheng说,“然而,替莫唑胺的疗效有限,患者不可避免地会对化疗产生耐药性。由于它是目前唯一可有效到达大脑的批准化疗药物,找到方法恢复其有效性对于解决胶质母细胞瘤治疗失败的问题至关重要。” 研究人员研究了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分子信号通路,这个通路就像是细胞内的通讯系统,指导细胞如何生长、存活和分裂。当这个通路被激活时,它会促进癌细胞生长,因此科学家和临床医生普遍认为阻断它可能是治疗癌症的一种方式。 但他们的结果并不成功。 在这项新研究中,弗吉尼亚-卡里永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在一些对治疗无反应的脑癌患者中,一种特定形式的信号蛋白PI3K-beta水平较高,这种蛋白有助于调节细胞过程。 当他们在细胞培养物和携带癌细胞的小鼠模型中仅阻断PI3K-beta时,肿瘤细胞对替莫唑胺治疗变得更加敏感。此外,使用一种阻断PI3K-beta的药物联合常规治疗减缓了癌细胞的生长速度。 研究人员尚不确定为何PI3K在其不同形式下结构非常相似,但在体内却执行不同的功能。 “以往针对PI3K通路的治疗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它们没有区分PI3K-beta及其相关蛋白质,”Sheng说,“这项研究表明,PI3K-beta是胶质母细胞瘤特有的,是实现有效治疗的关键目标。” 展望未来,克服血脑屏障仍是将P13K-beta抑制剂送入大脑的一大障碍,这对于将研究成果转化到临床以帮助患者将是至关重要的。
  • 《莫西沙星能够改善对氧氟沙星产生耐药性的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李阳
    • 发布时间:2016-12-01
    • 目前尚不清楚第4代氟喹诺酮类合成药物——莫西沙星用于对氧氟沙星产生耐药性的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是否能产生更好的治疗效果。基于此,来自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台湾卫生福利部台南胸腔医院的研究人员以2006年4月至2013年12月间在南台湾一家结核病转诊医院接受治疗的81名对氧氟沙星产生耐药性的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为分析对象,探讨了莫西沙星对氧氟沙星耐药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其相关成果于2016年5月23日发表在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上。 研究最初纳入2511名经痰培养确诊为结核病的患者,而后从中筛选出325名(12.9%)耐多药结核患者,进而从中选出81名(24.9%)对氧氟沙星产生耐药性的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作为最终的研究对象。 结果显示,81名患者中,50名(61.7%)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而其余31名(38.3%)的治疗效果则不理想,其中治疗失败者25例(30.9%)、失访者2例(2.5%)、死亡者4例(4.9%); 接受莫西沙星治疗患者(尤其是对于40.7%的莫西沙星敏感型结核患者以及28.4%的对莫西沙星低耐药型结核患者而言)的治疗成功率要显著高于未接受莫西沙星者[77.3% vs. 43.2%,OR值为4.46,95%可信区间为1.710-11.646(P=0.002)];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接受莫西沙星治疗是与治疗成功相关的唯一独立因素[校正OR值为6.54,95%可信区间为1.44-29.59(P=0.015)];gyrA基因第94位密码子突变是与莫西沙星高水平耐药有关的最常见突变(68.0%);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表明,接受莫西沙星治疗也是与早期痰培养阴转有关的一个独立因素[风险比为3.12,95%可信区间为1.48-6.54(P=0.003)]。 综上所述,大多数对氧氟沙星产生耐药性的耐多药结核菌株对莫西沙星敏感或耐药水平较低,因此对氧氟沙星产生耐药性的耐多药结核病患者能够从莫西沙星治疗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