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 植物类碳酸酐酶在神经活性生物碱生物合成中的作用》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11-13
  • 本文内容转载自“ CNS推送BioMed”微信公众号。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qT6raNDpEzYmosEDNUVEvw

    2023年11月8日,斯坦福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Nature发表题为Plant carbonic anhydrase-like enzymes in neuroactive alkaloid biosynthesis的文章。

    植物合成许多生物碱,模仿动物的神经递质。生物碱结构的多样性是通过生成和剪裁独特的碳支架来实现的,然而许多神经活性生物碱属于一类支架,没有生物合成途径或酶催化剂。

    通过研究产生神经活性石蒜生物碱的植物中高度协调的组织特异性基因表达,该研究发现了一种意想不到的生物碱生物合成酶:新功能化α -碳酸酐酶(CAHs)。研究人员通过催化立体特异性Mannich-like缩合和随后的双环支架生成,证明了三种cah样(CAL)蛋白在生物合成途径中是必需的,以形成石松生物碱的关键前体。此外,该研究还描述了一系列支架裁剪步骤,这些步骤可产生优化的石杉碱a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CAH样酶在特化代谢中有更广泛的参与,并证明了连续的支架剪裁如何能够驱动针对神经学蛋白质靶标的效力。

相关报告
  • 《Science | 小麦中抗性生物碱灌木素的生物合成通过隐性氧化重排实现》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4-03
    • 2024年3月28日,德国 IPK 莱布尼茨研究所John D’Auria和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Jakob Franke的研究团队在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Biosynthesis of the allelopathic alkaloid gramine in barley by a cryptic oxidative rearrangement的文章。 所有植物都通过化学信号来调解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世界上种植最广泛的谷物之一--大麦产生的生物碱禾草碱就是一个例子。禾草碱可以抵御食草昆虫和放牧动物,并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尽管人们长期以来一直对禾草碱感兴趣,但形成禾草碱的关键基因却始终难以捉摸。研究人员在大麦中发现了由两个基因组成的禾草碱生物合成基因簇。第一个基因(HvNMT)早在 18 年前就已被发现。在研究中,来自 IPK 和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的研究人员又发现了第二个基因(AMI 合成酶,HvAMIS),并发现这两个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的附近。有了这一发现,禾草碱生物合成的途径现已完全阐明。 研究人员发现 AMIS 是一种氧化酶,它能对色氨酸进行不寻常的隐性氧化重排,这使他们能够修正 20 世纪 60 年代提出的生物合成建议。研究人员对迄今为止未知的禾草碱形成酶机制感到非常惊讶。同时,研究人员现在有可能利用可持续的生物技术方法生产具有生物活性的生物碱。研究小组可以在酵母和模式植物(拟南芥)中生产禾草碱。与植物中的许多其他保护性代谢物相比,生产禾草碱只需要两个基因。因此,将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用于实际应用相对简单。此外,大麦基因工程使我们能够在不产生禾草碱的大麦品种中生产禾草碱,并通过基因组编辑消除产生禾草碱的大麦品种中的禾草碱产生。 这些研究成果为在没有合成禾草碱能力的生物体内生产禾草碱奠定了基础,以便将禾草碱用作天然植物保护剂,或消除大麦和其他禾本科植物中的禾草碱,以降低对反刍动物的毒性。研究人员的发现为改良大麦奠定了基础,以提高大麦对病虫害的抗性,降低大麦对反刍动物的毒性,并促进可持续的杂草管理。
  • 《昆明植物所在三尖杉生物碱催化不对称全合成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生物育种
    • 编译者:季雪婧
    •     三尖杉生物碱因其多环复杂化学结构,特别是含叔碳和氮杂季碳两个相邻手性中心等合成挑战性,及重要抗癌生物活性,一直成为国际研究热点。目前该类生物碱全合成研究文献中,消旋体的合成研究占多数,而为数有限的不对称合成中仍多依赖于手性原料,故发展催化不对称的全合成新策略、新方法对解决来源受限的重要植物天然产物—三尖杉生物碱全合成具有重要意义。最近,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杨玉荣研究组率先实现了结构新颖的三尖杉生物碱(-)-Cephalotine A的首次不对称全合成。该天然产物在2016年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蔡祥海等人分离报道。针对结构复杂性,杨玉荣等人大胆设计新颖的合成策略,利用Carreria不对称Ir/amine 双元催化构建两个连续的叔碳手性中心,随后将Chang等人最近发现的三价Ir催化的碳氢胺化反应成功运用到三尖杉碱的氮杂季碳的构建,最后,采用二碘化钐介导的自由基环化,立体选择性完成了最后环系构建。由于合成策略的新颖性,特别是第一次实现了将三价Ir催化的碳氢胺化反应运用到复杂天然产物全合成中,该合成工作被著名期刊美国《有机快报》主编Marisa C. Kozlowski教授推荐为免费封面文章,2023年10月20出版发行在41期的卷首文章(Organic Letters  2023, 25, 41, 7459-7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