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累计调水量达五百亿立方米》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1-10
  • 1月7日23时,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累计调水量达500亿立方米,其中,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447.12亿立方米,东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入山东52.88亿立方米。

    500亿立方米“南水”为1.4亿人送来甘甜,优化了受水区供水格局,润泽了“干渴”的华北大地,让沿线河湖重现生机,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正全力以赴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提供水资源保障。“南水”已成为北京城市自来水厂的主力水源,国家体育场、国家速滑馆和首都体育馆等重要场馆都已用上“南水”。

    当前,正值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冰期输水的关键时期。入冬以来,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全面开展各类设备设施检查养护,及早落实应急抢险队伍,备齐备足相关物资装备,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快汛期水毁工程修复,保障工程具备冰期输水运行条件,加强冰情预报预警。按照“以防为主、以抢为辅”的原则,不断加大工程保温防寒、巡查值守、监督检查、问题查改等措施力度,提升工程冰期输水能力、降低安全风险、确保工程安全稳定运行。

    目前,水利部已下达2021—2022年度调水计划,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蒋旭光表示,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将认真执行计划,持续提升调度能力、完善调度手段,有效把握调水时机,发挥工程潜能加大向北方地区年度供水和生态补水,力争在确保圆满完成调水任务的基础上实现调水量新突破。今年,中国南水北调集团还将全面做足做好引江补汉工程开工准备,积极推动东线二期工程规划完善报批等各项前期工作,着力加强工程运行管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工程的生态修复作用。

  • 原文来源:http://www.cnenergynews.cn/
相关报告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向北京调水达100亿立方米》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6-17
    • 近日获悉,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自2014年12月全面通水以来,累计向北京市调水量达10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1600万,中心城区供水安全系数从1.0提升至1.3,水质始终稳定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及以上。 据悉,南水北调工程开工之前,北京市多年平均人均水资源量不到100立方米。“南水”进京后,北京市年人均水资源量由100立方米提高到150立方米左右,有力提升了城市供水安全保障水平。 目前,北京市形成了一个107公里长的输水环路,满足“南水”、密云水库水、地下水“三水联调”需要。“南水”已占北京城区供水的70%以上,供水范围基本覆盖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经开区等区域,累计向密云等水库存蓄水量约8亿立方米。如今,北京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均保持全国领先水平。源源不断的“南水”增加了北京生态文明建设的底气,全市生态环境用水量从2014年的7.2亿立方米,增加到2023年的16.36亿立方米。值得一提的是,密云水库还维持了库区生物的多样性,重点保护鸟类在这里安家落户。
  • 《南水北调东中线累计调水222亿立方米 润泽北方40城》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12-18
    • 自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以来,东中线工程已全面通水四周年。水利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累计调水222亿立方米,供水量持续快速增加,优化了我国水资源配置格局,有力支撑了受水区和水源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   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郊的滹沱河,水流充沛,水质清澈。很难想象,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前,这里已经干涸多年。“没有治理前,这里就是大沙坑,车一过就尘土飞扬,特别脏。”滹沱河沿岸居民石晓旭感慨地说,经过这么多年的治理,河道续上了水,河两岸环境也有了很大变化。   “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通水以来,通过采取限制地下水开采、直接补水、置换挤占的环境用水等措施,不少干涸的河流重现生机。”水利部南水北调司副司长袁其田介绍,中线一期工程连续两年利用丹江口水库汛期弃水向受水区30条河流实施生态补水,已累计补水8.65亿立方米,河湖水量明显增加。与此同时,河道复流,地表水和地下水良性循环关系逐步恢复,华北地区地下水位快速下降趋势有效遏制。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底,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位与上年同期相比回升了0.91米;天津市地下水位38%有所上升,54%基本保持稳定;河北省滹沱河、滏阳河、南拒马河3条试点补水河段的地下水回升平均都在0.5米以上。   生态补水增加了河湖水量,提升自净能力,水质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天津市中心城区4个河道监测断面的数据显示,水质由补水前的Ⅲ类—Ⅳ类改善到Ⅱ类—Ⅲ类;河北省白洋淀监测断面入淀水质由补水前的劣Ⅴ类提升为Ⅱ类;河南省郑州市补水河道基本消除了黑臭水体,安阳市的安阳河、汤河水质由补水前的Ⅳ类和Ⅴ类水质提升为Ⅲ类。   据介绍,随着南水北调工程沿线供水保证程度大幅提升,南水已成为京津冀豫鲁地区40余座大中型城市的主力水源,黄淮海平原地区超过1亿人直接受益。中线工程总受益人口5300余万人,东线工程总受益人口6600余万人,其中山东胶东半岛实现南水全覆盖。   “目前,中线工程进入冰期输水,已抬高渠道运行水位,并适当减少输水流量,保持较低流速。”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总调度中心副主任韩黎明介绍,为确保工程安全平稳运行,南水北调中线沿线配备了一定数量的捞冰设施,并设置了排冰闸,紧急时可以排出流冰到渠外;闸门安装有热融冰装置,可加热门槽,保障冬季闸门顺利启闭;渠道中的一些部位还设置水流扰动装置,通过不断扰动水流避免结冰。   对于下一步南水北调的工作重点,袁其田表示,水利部将着眼解决新时期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三大水安全问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8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