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累计调水量达五百亿立方米》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1-10
  • 1月7日23时,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累计调水量达500亿立方米,其中,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447.12亿立方米,东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入山东52.88亿立方米。

    500亿立方米“南水”为1.4亿人送来甘甜,优化了受水区供水格局,润泽了“干渴”的华北大地,让沿线河湖重现生机,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正全力以赴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提供水资源保障。“南水”已成为北京城市自来水厂的主力水源,国家体育场、国家速滑馆和首都体育馆等重要场馆都已用上“南水”。

    当前,正值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冰期输水的关键时期。入冬以来,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全面开展各类设备设施检查养护,及早落实应急抢险队伍,备齐备足相关物资装备,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快汛期水毁工程修复,保障工程具备冰期输水运行条件,加强冰情预报预警。按照“以防为主、以抢为辅”的原则,不断加大工程保温防寒、巡查值守、监督检查、问题查改等措施力度,提升工程冰期输水能力、降低安全风险、确保工程安全稳定运行。

    目前,水利部已下达2021—2022年度调水计划,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蒋旭光表示,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将认真执行计划,持续提升调度能力、完善调度手段,有效把握调水时机,发挥工程潜能加大向北方地区年度供水和生态补水,力争在确保圆满完成调水任务的基础上实现调水量新突破。今年,中国南水北调集团还将全面做足做好引江补汉工程开工准备,积极推动东线二期工程规划完善报批等各项前期工作,着力加强工程运行管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工程的生态修复作用。

  • 原文来源:http://www.cnenergynews.cn/
相关报告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向北京调水达100亿立方米》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6-17
    • 近日获悉,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自2014年12月全面通水以来,累计向北京市调水量达10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1600万,中心城区供水安全系数从1.0提升至1.3,水质始终稳定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及以上。 据悉,南水北调工程开工之前,北京市多年平均人均水资源量不到100立方米。“南水”进京后,北京市年人均水资源量由100立方米提高到150立方米左右,有力提升了城市供水安全保障水平。 目前,北京市形成了一个107公里长的输水环路,满足“南水”、密云水库水、地下水“三水联调”需要。“南水”已占北京城区供水的70%以上,供水范围基本覆盖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经开区等区域,累计向密云等水库存蓄水量约8亿立方米。如今,北京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均保持全国领先水平。源源不断的“南水”增加了北京生态文明建设的底气,全市生态环境用水量从2014年的7.2亿立方米,增加到2023年的16.36亿立方米。值得一提的是,密云水库还维持了库区生物的多样性,重点保护鸟类在这里安家落户。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向天津供水50亿立方米》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lifs
    • 发布时间:2020-05-09
    • 截至5月3日,南水北调中线天津干线工程累计向天津市引调长江水50亿立方米,相当于350个西湖的水量,供水范围覆盖天津市中心城区、环城四区及滨海新区等14个行政区,近千万人受益。   目前,南水北调水已经成为天津市的主力水源,发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天津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水资源保障。   拥有1600多万人的天津市是我国资源型缺水的特大城市,属重度缺水地区。据介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前,天津城市生产生活主要靠引滦调水解决,农业和生态环境用水靠天吃饭,地表水利用率接近70%,远远超出水资源承载能力,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作为一个特大城市,天津市城市生产生活主要依靠引滦单一水源,有很大的风险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天津市在引滦工程的基础上拥有了一个充足、稳定的外调水源,中心城区、滨海新区等经济发展核心区实现了双水源保障,城市供水“依赖性、单一性、脆弱性”的矛盾得到了有效化解。   虽然有了南水北调外调水源,但要确保天津供水稳定安全,必须对南来之水进行调蓄。近两年,天津市不断加快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步伐。2019年9月4日,天津市引江中线配套工程王庆坨水库正式开闸蓄水,存蓄引江水1200万立方米。蓄水完成后,王庆坨水库将充分发挥调蓄作用,满足天津稳定供水要求,进一步提高天津供水可靠性和安全性。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还有效促进了天津市地下水压采进程。地下水曾是天津的供水水源之一,历史上开采量最高曾达到10亿立方米。中线工程通水以来,天津加快了地下水源转换和压采进程。2019年全市地下水开采量降至4.05亿立方米,深层地下水开采量降至1.1亿立方米,提前完成了《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地下水压采总体方案》中明确的“2020年深层地下水开采量控制在2.11亿立方米”的目标。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以来,天津干线经受住了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挑战,实现1900多天连续不间断安全供水,水质稳定达标。据介绍,目前工程已进入第6个调水年度,向天津市供水量呈逐年提高趋势,除2014~2015年度因工程初期运行,控制调水流量外,其他4个年度供水量均超过南水北调中线规划向天津市的分水量8.63亿立方米,2019~2020年度计划向天津市供水12.04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