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识别出用于开发新型乳腺癌疗法的新型靶点》

  • 来源专题:生物医药
  • 编译者: 杜慧
  • 发布时间:2023-05-15
  • 由于缺乏同基因模型,对导致上皮细胞永生化的基因组畸变的研究一直存在技术上的挑战性,在尝试理解到底是什么样的机制促使乳腺细胞开始癌变上,科学家们识别出了一种有望帮助开发新型乳腺癌疗法的特殊靶点。TONSL(Tonsoku 样,DNA 修复蛋白)表达升高被确定为永生化过程中最早发生的事件之一。 发现位于染色体 8q24.3 上的 TONSL 在大约 20% 的乳腺癌中被扩增。 TONSL 单独使原发性乳腺上皮细胞永生化并增加端粒酶活性,但过表达不足以进行肿瘤转化。 然而,TONSL 永生化的原代细胞过度表达确定的致癌基因,在小鼠体内产生了雌激素受体阳性腺癌。 对包含大约 600 个肿瘤的乳腺肿瘤微阵列的分析显示,TONSL 过表达肿瘤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都很低。 TONSL 增加了染色质对促癌转录因子(包括 NF-κB)的可及性,并限制了对肿瘤抑制因子 p53 的访问。 TONSL 过表达导致与 DNA 修复中心相关的基因表达发生显着变化,包括同源重组 (HR) 和范可尼贫血途径中几个基因的上调。 与这些结果一致,TONSL 过表达的原代细胞通过 HR 表现出上调的 DNA 修复。 此外,TONSL 对于体内 TONSL 扩增的乳腺癌细胞系的生长至关重要,并且这些细胞对 TONSL-FACT 复合物抑制剂 CBL0137 敏感。 总之,这些发现将 TONSL 确定为上皮细胞永生化的调节剂,以促进癌症的发生,并作为乳腺癌治疗的靶标。
  • 原文来源:https://aacrjournals.org/cancerres/article-abstract/83/8/1345/725108/TONSL-Is-an-Immortalizing-Oncogene-and-a?redirectedFrom=fulltext
相关报告
  • 《PNAS:科学家有望开发出阻断人类拉沙病毒感染的新型疗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07-26
    • 拉沙热(Lassa fever)是一种在西非地区非常常见的病毒性疾病,尽管在严重病例中其死亡率为15%,但在孕妇中的死亡率高达90%,而且拉沙热还会导致四分之一患者失聪,目前并没有疫苗或抗病毒药物来帮助预防拉沙热。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题为“Proximity interactome analysis of Lassa polymerase reveals eRF3a/GSPT1 as a druggable target for host-directed antivirals”的研究报告中,来自La Jolla免疫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拉沙病毒(Lassa virus)在人类宿主机体中复制的分子机制。 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一种关键的拉沙病毒蛋白(聚合酶)如何通过操控人类宿主机体的细胞蛋白来驱动感染的发生,相关研究结果或有望帮助开发新型疗法来靶向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从而治疗拉沙热患者。研究者Jingru Fang说道,目前没有专门针对拉沙病毒的抗病毒药物,这就是为何对于研究人员而言识别出该病毒的潜在可药物作用靶点来抵御病毒感染非常重要的原因了。 拉沙病毒仅能编码四种病毒蛋白,其中名为聚合酶的特殊蛋白能指导病毒基因组的复制及基因表达过程,从而产生病毒需要扩散到新宿主细胞中所需的材料,如果能找到阻断病毒聚合酶的药物或许就能阻断拉沙病毒的感染。随后研究人员通力合作开始搜索能扮演拉沙病毒聚合酶伴侣的宿主细胞蛋白。研究者Fang及其同事对拉沙病毒聚合酶进行了工程化改造来使其携带酶标签,其能利用一种特殊的化学手柄标记到聚合酶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上,随后研究者将这些携带化学手柄的宿主蛋白“捞”起来,并利用质谱技术识别能与拉沙病毒聚合酶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 这就好像定义了拉沙病毒的聚合酶社交网络,从而就能帮助研究人员寻找其合作伙伴了,研究人员利用活的拉沙病毒进行了功能性的筛查,结果发现,其中一种宿主蛋白对于拉沙病毒的感染非常重要,在42个能与拉沙病毒聚合酶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中,研究人员重点关注了一个可药物靶向作用的靶点,即GSPT1,其与拉沙病毒聚合酶存在物理和功能上的关联,其能促进拉沙病毒的感染。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首次揭示了拉沙病毒聚合酶和宿主细胞蛋白之间的分子交联作用,然而,这也是有史以来科学家们第二次将宿主蛋白GSPT1与病毒感染关联起来的研究,此前在Cell Reports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中,研究人员发现,在埃博拉病毒感染过程中,病毒的聚合酶能拦截宿主机体的GSPT1蛋白。 如果研究人员能找到一种方法来干扰GSPT1和拉沙病毒聚合酶之间的关联,或者如果能简单地移除GSPT1蛋白,那么或许就有望阻断拉沙病毒的感染。让研究人员惊讶的是,他们关注了一种名为CC-90009的候选药物,其能破坏GSPT1蛋白,目前在临床试验中其正在被作为一种癌症疗法进行相关测试。为了观察是否其能重新定向当前的GSPT1抑制剂来抵御拉沙病毒感染,研究人员在高级别实验室中将CC-90009加入到拉沙病毒感染的人类活细胞中,结果发现,CC-90009疗法能明显抑制拉沙病毒的生长且并不会出现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 研究者表示,这种相同的小分子药物作为埃博拉病毒感染的疗法或许是可行的,而且CC-90009还能在埃博拉病毒感染的后期时间点降低病毒的滴度;研究者Fang说道,将这一研究发现转化为治疗干预措施或许仍然需要时间,目前研究人员需要证实CC-90009能抑制病毒感染动物模型中拉沙病毒和埃博拉病毒的复制,但至少他们已经有了一个起点了。综上,本文研究结果揭示了近乎蛋白质组学技术来阐明并描述尚未定义的宿主-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组的可行性,这或许就为揭示新的生物学以及寻找新型靶点来开发抵御高致病性RNA病毒感染的抗病毒制制剂。 原始出处: Jingru Fang et al, Proximity interactome analysis of Lassa polymerase reveals eRF3a/GSPT1 as a druggable target for host-directed antiviral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22). DOI: 10.1073/pnas.2201208119 Jingru Fang et al, Functional interactomes of the Ebola virus polymerase identified by proximity proteomics in the context of viral replication, Cell Reports (2022). DOI: 10.1016/j.celrep.2022.110544
  • 《EbioMedicine:科学家有望开发出有效治疗局部晚期前列腺癌的新型疗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5-14
    •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EbioMedicin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特殊方法,或能有效鉴别出对放疗方法反应不良的局部晚期前列腺癌(locally advanced prostate cancer,LAPC)患者。研究人员所开发的新方法还能够筛选出一些能因疗法而获益的前列腺癌患者,即一些能靶向作用氧缺乏肿瘤的前列腺癌疗法。 肿瘤的缺氧常常与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较差直接相关,而且氧气水平越低,患者机体的癌细胞越容易对疗法产生耐受,而且肿瘤扩散的可能性还越高。文章中,研究人员鉴别出了一种特殊的28-基因标记,其能准确发现具有侵袭特性的前列腺癌患者机体中缺氧的肿瘤组织,研究人员对实验室中的人类细胞和患者的生存数据得出了这种基因标记。 随后,研究人员利用全球11个前列腺癌队列研究即III期间膀胱癌放疗随机试验证实了上述基因标记特性;有数据显示,大部分局部前列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几乎能达到100%,而10年后其生存率为98%,15年后其生存率能达到96%。对于附近组织出现扩散的前列腺癌患者而言,其5年生存率大约为70%,而对于已经扩散到机体其它部位的前列腺癌患者而言,其5年生存率仅为29%。 据英国癌症研究所数据显示,每年都会有超过1.1万名患者死于前列腺癌,仅在2014年,就有13%的男性死亡归咎于前列腺癌。研究者West说道,90%的前列腺癌患者都会被诊断为局限性的前列腺癌,而这会给患者带来一个非常多变的疾病进展过程。我们都知道,将靶向缺氧的疗法与放疗相结合或能改善头颈癌、膀胱癌患者的生存率,而基于此前的研究结果,本文研究中研究人员就鉴别出了可能性的策略,即利用基因标记特性来测定前列腺癌患者机体缺氧肿瘤的进展情况。 截止到目前为止,临床上并没有一种可靠的方法来筛选能因缺氧修饰性疗法而获益的前列腺癌患者,研究人员希望后期能够开发出一些特殊方法来对前列腺癌患者进行有效筛选,从而给予患者最为合适有效的疗法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