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洋过海丨中美博弈新筹码:年新增500-600亿美元能源产品》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wukan
  • 发布时间:2018-05-23
  • 摘要:美国商务部长威尔伯•罗斯(Wilbur Ross)计划在未来几周内前往中国。但他表示,美方心里对“每个行业”已有了非常具体的目标,从而带来了这样一个可能性,即中国今年从美国增加35%至40%的农产品进口,在未来3至5年里每年增加500亿至600亿美元的的能源产品进口。

    5月19日,中美两国发布《中美就经贸磋商发表联合声明》(以下简称声明),中美贸易战的烽火有望暂时平息。

    根据联合声明,(1)双方同意将采取有效措施实质性减少美对华货物贸易逆差,“为满足中国人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和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中方将大量增加自美购买商品和服务。这也有助于美国经济增长和就业。”

    (2)双方同意有意义地增加美国农产品和能源出口,美方将派团赴华讨论具体事项,同时双方同意继续就此保持高层沟通,积极寻求解决各自关注的经贸问题。

    中国是世界第一能源生产和消费国,也是世界主要能源进口国。美国试图通过增加对中国农产品(大豆、玉米、牛肉等)、能源产品(lng、石油等)的进口规模,试图降低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

    美国商务部长威尔伯•罗斯(Wilbur Ross)计划在未来几周内前往中国。但他表示,美方心里对“每个行业”已有了非常具体的目标,从而带来了这样一个可能性,即中国今年从美国增加35%至40%的农产品进口,在未来3至5年里每年增加500亿至600亿美元的的能源产品进口。

    能源关乎国运

    能源问题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我国也提出四个革命、一合作的能源安全战略,对外合作是解决能源的主要途径,已经开辟了海上、陆上四大能源进口通道(中亚、中俄、中缅、海上),美国近年来通过页岩气开发、本土石油资源开发摆脱能源进口依赖,并开始对外出口石油天然气。

    特朗普就任以来,推出“美国优先能源计划”,降低本地用能成本,降低石油对外依赖,重启煤炭产业,发展能洁净煤技术,取消环境和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的限制,目的是实现能源独立,摆脱OPEC产油国和任何对美国持敌意的国家的依赖。

    从美国的能源战略上看,其目的是实现能源独立,实现能源主导。美国能源进口规模增加一方面拓展了资源渠道,但另一方面需要注意,美国开发油气资源不是全球国家服务,能源输出的目的是地缘政治之间的制衡,掌握一国的能源供应相当于掌握了一国的生命线,这一点需要万万注意。另一方面,增加美国能源进口,相当于削减俄罗斯、中亚、中东等国家进口规模,能源外交是我们一贯秉持的策略,需要重新调整与能源出口国之间的关系。

    美国能源独立

    在国际能源市场,美国是一个新兴供应者,有充足的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供应。借助以页岩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为主调的能源革命,美国已成为重要的能源出口国。

    目前,美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天然气产量估计每年超过6870亿立方米,占了世界天然气总产量的20.4%。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发布的《2018年度能源展望》预计,美国天然气产量将在2020年达到9200亿立方米,2030年达到10700亿立方米,2040年达到11400亿立方米。美国天然气产量大幅提升,正驱动美国从天然气净进口国向天然气净出口国转变。

    中国能源高对外依存度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能源进口国和消费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原油进口量突破4亿吨,原油进口量与国内产量之比持续扩大,由2012年的1.3:1扩大到2.2:1。同期,中国天然气进口量也持续快速增长,达到946.3亿立方米,进口量与国内产量之比由2012年的0.4:1扩大到0.6:1。

    2017年,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俄罗斯、沙特、安哥拉、伊拉克、伊朗和阿曼为中国前六大原油进口国,去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原油占总量的2%。尽管中国从美国的原油进口规模大幅增加,但相比从其他国家的原油进口量仍然较小。2017年,美国至中国的原油出口量占美国原油总出口额的21%,中国成为美国第二大原油出口地。

    俄罗斯已连续13个月稳居中国最大原油供应国。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俄罗斯3月向中国输送579万吨原油,相当于日均136万桶,显著超过紧随其后的沙特(日均109万桶)。

    据能源局数据,去年全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超过230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2017年中国天然气主要从土库曼斯坦、澳大利亚、卡塔尔、阿联酋等国进口,从美国进口额占总进口量较小,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2017年,我国共进口液化天然气(LNG)3818万吨,其中从美国进口151万吨,占比4.0%,美国已成为我国第六大LNG进口来源国。

    根据中金大宗组研究,中国从美国进口商品主要为石油(占中国总进口的2.7%)、天然气(3%)等能源以及大豆(39%)、小麦(44%)等农产品。

    从供应和需求的角度看,中美在能源领域具有较强的合作空间,美国石油和LNG的出口可以影响亚太地区市场,进而影响石油、天然气价格。当然,中国作为美国主要的能源出口市场,中国能源需求影响美国能源生产、开发,双方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中美能源贸易规模的扩张,也对全球能源供需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相关报告
  • 《LNG或为美国角力能源格局添筹码》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4-23
    • 美国作为近几年才崛起的国际LNG供应商,其本土的天然气生产现状和LNG出口能力如何?将为美国在清洁能源发展的世界格局中带来多大的角力资本?对我国购买LNG的企业有何启发? 页岩气产量可稳定增长 美国页岩气资源接替性较强,产量可以稳定增长。从储量上看,2007年之前美国天然气的证实储量维持在5.7万亿立方米左右,此后开始大幅增加,在2014、2015两年经历回落后又再次上升,2020年达到14万亿立方米,约是2007年的2.5倍。同时近10年储采比也有所上升,维持在10~14,资源的接续性增强。从井口数规模上看,2004年,美国页岩气井仅有2900口,随着国际油价的飙升,各路资本进入页岩气开发领域,在中小型油气公司的推动下,2007年页岩气井暴增至4.17万口,到2009年,页岩气生产井数达到9.85万口。随着页岩气产量快速增加,其在美国天然气产量的占比由2006年的4%升至2016年的47%,2021年高达58%。 美国页岩油气的开发呈现规模化效应的特点,成本下降曲线已接近低点,规模扩大的投资主要受美国政策的影响。随着钻井数的增多,平均钻井周期和建井总成本不断降低,带动单位产量的勘探开发成本下降,由2006年的0.59美元/立方米降至2016年的0.08美元/立方米,10年成本降低了约86%。到2021年单位勘探开发成本更低至0.067美元/立方米,由于成本已经达到较低水平,进一步降低的空间已经缩窄。为了继续维持较低的成本水平,需要不断投产新井以扩大产量规模,但考虑到上游油气投资减少、低成本驱动力有所减弱、美国碳约束政策的影响,预计2030-2035年美国天然气年产量将达到峰值约1.1万亿立方米,其中页岩气的产量占比超过65%,2040年之后美国天然气产量开始明显递减。 天然气需求增长稳定 美国天然气消费和消费结构基本稳定,未来变数将来自绿电替代。从美国天然气需求历程来看,占消费的主要部门依次是工业、发电、居民和商用,且基本保持稳定的消费结构,但页岩气革命之后,低成本的页岩气促进了发电部门天然气消费的增长,发电用气成为美国天然气消费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从未来趋势看,工业、居民和商用的天然气消费仍将保持稳定,由于电力需求的增长,虽然燃气发电也属于清洁低碳能源,但考虑到拜登政府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规模继续扩大,预计美国天然气需求将于2030年前后达峰。 供需平衡经历了从供应不足到供应过剩 美国天然气供需平衡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是2007年之前,天然气需求大于产量,缺口稳定在1200亿立方米左右;二是2007年至2014年,页岩气拉动美国天然气产量迅速增长,增速明显高于需求,逐步达到供需平衡的状态;三是2015年之后,天然气产量再次迎来更高速度的增长,出现供应过剩的局面,大量天然气亟需出口,2020年过剩量约为730亿立方米。而2021-2030年这个阶段依旧是天然气生产保持惯性、与需求相比产量能够更快增长的时期,因此过剩量将扩大至约1800亿立方米。2030年之后,需求开始逐步下降,产量则先达峰再下降,预计2040年过剩量达到最大值约3000亿立方米,而后逐步减少。 北美自贸区以天然气管道出口为主。2003-2016年,管道气是美国主要的天然气出口方式,受美国本土页岩气革命的推动,近年来从加拿大进口的天然气开始大幅减少,出口至墨西哥的天然气逐年增加。从2003年至2016年,管道气出口占美国天然气总出口量的90%以上,2014年之前分别出口至加拿大和墨西哥,2014年之后出口至墨西哥的管道气开始明显增加,2020年达到560亿立方米。尽管新冠肺炎疫情使美加墨三国之间货物贸易流量下降,但石油、天然气和矿产作为第三大贸易品种,仍占贸易总额的14%。为了服务美国油气工业复苏,新版北美自贸协议《美墨加协定》(USMCA)于2020年7月正式生效,代替实施了26年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为美国向墨西哥出口管道气提供更为便捷的条件。美国强调USMCA将有力推动北美地区能源贸易,且USMCA主要赋予了美国更加顺畅和自由的“能源流动”,为美国天然气出口项目更容易获批铺平了道路,凡是出口至墨西哥的天然气项目,都将不再需要提前获得“符合国家利益”的出口证明,消除了审批程序繁琐和耗时较长的主要障碍。 美国LNG出口到亚洲和欧洲先后迅猛增长。从2016年开始,美国开始出口LNG,短短4年时间,LNG占天然气出口总量的比例由2016年的8%升高至2020年的45%,达到677亿立方米。从2016年到2020年,美国LNG的出口以亚太地区为主,其中2017年向韩国出口占18.4%、中国14.6%、日本7.5%、西班牙4.1%、印度3.0%。近两年对欧洲的出口量有所增多,向西班牙、英国、荷兰等国的出口有所增加。2021年,全球LNG供应紧张,国际价格在高位波动,美国的LNG出口进一步扩大。一方面与多个中国买家签订大额长约,另一方面借助北溪-2管道问题在欧洲市场大量卖现货,对欧洲LNG出口量激增。2021年11月,美国出口到欧洲的LNG达300万吨,超过了对亚太地区的出口。2022年1月,欧洲LNG进口总量为940万吨,其中从美国进口的LNG量为460万吨,占进口总量的49%,为有史以来最高月度进口量。 LNG或成为美国能源出口重要手段 美国的液化能力迎来快速增长,其产能可支撑LNG出口量的增长。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统计,2021年美国液化天然气设施的产能约为1150亿立方米/年,预计2022年底,美国的液化天然气生产设施总量将达到7个,总液化产能约为1310亿立方米/年,将超过澳大利亚的1191亿立方米/年和卡塔尔的1049亿立方米/年。随着美国第8个液化天然气设施GoldenPass于2024-2025年陆续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营,美国的液化总产能将进一步提升到约1460亿立方米/年。此外,美国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和美国能源部还批准了10个新建液化天然气项目,并批准Cameron、Freeport和CorpusChristi三个现有项目的产能扩建,这些项目的新增液化能力合计约为2590亿立方米/年。假设上述项目在2030年前能够投产,届时美国的液化能力可能达到4100亿立方米/年以上,远大于预测的10年后的LNG出口量。 美国的LNG出口商与美国政府及对冲基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受美国政府或资本的联合从而扰动国际局势及天然气市场的可能性较大。美国的LNG出口商管理团队和董事会中往往有部分成员曾在政府相关岗位担任重要职位。在美国,LNG出口商需要同时得到美国能源部批准非自贸区出口和美国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批准建造并运营液化站这两项审批,才可以开展LNG出口终端的投资和建设,这些公司在申请LNG出口的过程中可以得到政府支持,以较高效率获得许可。美国的著名财团及对冲基金都是一些公司的重要股东,在公司不同的发展阶段提供了多项支持,包括在项目融资和申请LNG出口批准等过程中,都发挥了促进作用,同时也从股价上涨和股息分红中获得了丰厚的投资回报。 LNG出口的商业贸易开始出现了政治扰动因素。目前美国大力发展LNG出口已经开始遭到国内的反对,例如,美国工业能源消费者协会提出,担心未来LNG的出口将侵蚀国内的天然气供应量,引发天然气价格上涨,增加制造业的生产成本,从而降低美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特别是将丧失与部分国家的竞争优势,因为这些国家在进口美国天然气的同时,也会通过控制价格对工业生产给予能源补贴。因此该协会呼吁降低对非自贸国家的LNG出口,认为出口抢占了本属于美国国内的低成本天然气红利,剥夺了其制造业优势,不符合公共利益。一旦这种呼声日益壮大,那么非自贸国家将被冠以对本国工业生产给予能源补贴首当其冲受到制约。目前中国企业与美国LNG生产商所签订的长约总规模占美国液化出口能力的10%。当美国LNG在其贸易国的天然气进口中发展到足量规模后,尤其是当美国LNG出口这种商业行为被贴上政治标签以后,恐为美国在清洁能源的世界格局中作为角力手段使用。 美国天然气特别是页岩气产量、消费和LNG未来出口情况,值得国内购买LNG的企业深入思考应对措施,更是要以2021年中美两国签署的《中美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为原则,促进与美国商业企业和有影响力的机构及时沟通,明晰双方在绿色发展和社会效益及商业利益方面的诉求,保持未来绿色能源贸易的稳定发展。
  • 《到2030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826GW,总投资近万亿美元》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6-17
    • 随着COVID-19冲击化石燃料行业,彭博社新能源财经BNEF一份新报告显示,可再生能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成本效益,为在经济复苏计划中优先考虑清洁能源提供了机会,并使世界更接近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法兰克福学校UNEP合作中心和BNEF联合发布的202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趋势报告分析了2019年的投资趋势以及清洁能源国家和企业在下一个十年中所作的承诺。 研究发现,承诺到2030年将相当于826吉瓦的新型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容量,其成本可能约为1万亿美元。。要想将全球温度上升限制在2摄氏度以下(《巴黎协定》的主要目标),将需要在2030年前增加约3,000GW,具体数量取决于所选择的技术组合。但是,计划的投资也远远低于过去十年用于可再生能源的2.7万亿美元。 但是,该报告显示,安装可再生能源的成本已达到新的低点,这意味着未来的投资将提供更多的容量。可再生能源容量(不包括超过50兆瓦的大型水电大坝)在2019年增长了184吉瓦(GW)。这是有史以来最高的年度增加量,比2018年投产的新容量增加了20 GW,即12%。但2019年的美元投资仅比上年增加1%,达到2822亿美元。 得益于技术进步,规模经济和激烈的拍卖竞争,风能和太阳能的总成本或平均成本不断下降。2019年下半年新太阳能光伏电站的电力成本比十年前降低了83%。 “越来越多的声音呼吁政府使用其COVID-19复苏计划来创造可持续的经济,”环境署执行董事Inger Andersen说,“研究表明,可再生能源是他们可以在这些方案中做出的最明智,最具成本效益的投资之一。” “如果政府利用可再生能源价格不断下跌的优势,将清洁能源置于COVID-19经济复苏的核心,它们可以朝着健康的自然世界迈出一大步,这是应对全球大流行的最安全的政策,” Andersen说。 在过去的十年中,可再生能源一直在蚕食化石燃料在发电中的主导地位。2019年全球新增净发电装机容量的近78%来自风能,太阳能,生物质和废物,地热和小型水电。不包括大型水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投资是新化石燃料工厂投资的三倍以上。 法兰克福金融与管理学院院长Nils Stieglitz表示:“我们看到能源转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是有史以来最高的。同时,化石燃料行业受到COVID-19危机的沉重打击,许多国家对燃煤和天然气的电力需求下降,石油价格暴跌。气候和COVID-19危机尽管性质不同,都是破坏性的。两次危机都表明,有必要增强气候野心,并将世界能源供应转向可再生能源。” 2019年的投资使不包括大型水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在全球发电中的份额从2009年的5.9%上升到13.4%。彭博新能源财经首席执行官Jon Moore说:“清洁能源将在2020年处于十字路口。过去十年取得了巨大进展,但2030年的官方目标远远没有解决气候变化所需的目标。当前的危机缓解时,各国政府不仅需要在雄心勃勃的可再生能源上,而且还要在运输,建筑和工业的脱碳领域上加强措施与行动。”